天天看點

軟體領域沒有銀彈 —— 建立正确的雲計算認知

軟體領域沒有銀彈 —— 建立正确的雲計算認知

如果說,騰訊雲的事故是由于流程不規範造成的。那前沿數控的悲劇就是由于缺乏雲計算認知造成的。

災難背後隐藏的雲計算認知缺失

我們經常談認知更新,但是,真正當一門新的技術來臨時,認識能夠跟上技術的終究是少數。關于前沿數控的資料丢失問題,無需我在贅述,各位相信都已經了解了大緻的事情經過以及具體的情況。騰訊雲的是非對錯無需我來評判,大家心中都有數。我想說的是,隐藏在資料丢失後的,是使用者對雲計算認知的缺失。我們的使用者還是在用當年使用獨立伺服器、 VPS 的心态,用着我們當年的用法在使用雲計算。這種使用方法,就好像樵夫拿着電鋸手動伐木,還要吐槽電鋸太沉。

這種對雲計算的認知的缺乏,讓我們用着十年前的思想在操作着如今的産品。更可怕的是,工具的更新使我們有了幻覺:“雲計算是銀彈,我們隻需要把問題丢給雲計算就好了。他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切問題”,我們曾經的好習慣都蕩然無存,月度整體備份,每日的增量備份都不再配置,将一切都交給雲計算服務商來處理的。這樣的想法是可悲的,也是可憐的。将自己命脈交給别人把控,還不做好兩手準備,一旦出現了問題,極有可能會導緻整個企業的崩潰。

如果前沿數控能有一個好的 Plan B,那一切可能都完全不同,可惜,沒有如果。

雲計算到底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很多人使用雲計算都是由于雲服務廠商提供的各種優惠,或者是電話銷售承諾的低價,就使用上了雲計算。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了解雲計算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隻是覺得他能夠替代傳統的伺服器托管,自然也就将它視為傳統的伺服器托管的産品。

但是,雲計算真正解決的問題是系統的彈性問題。得益于虛拟化和資源池,雲計算擁有了彈性的能力。也得益于雲計算的彈性能力,在出現了流量高峰的時候,為一個個的創業企業提供了穩健的服務,取得了成功。

軟體領域沒有銀彈 —— 建立正确的雲計算認知

去年鹿晗關曉彤公布戀情,導緻微網誌伺服器流量激增,借助阿裡雲提供的彈性服務成功扛過了問題。

至于其他問題的解決,都不過是底層彈性問題解決後帶來的副作用。隻有明白了真正解決的問題,你才能用對雲計算,明白什麼樣的用法才是适合的。

正确的雲計算認知是什麼

首先,你必須明白雲計算提供的價值是彈性,無論銷售跟你吹的天花亂墜,你隻需要問清楚,你們的彈性到底有多好,就能看出一個雲計算企業的能力強弱了。能力越強,能夠提供更高的彈性,粒度更加的細緻,讓你更好的使用雲計算。

其次,你也需要看雲計算廠商的規模,很多小的雲計算公司,在彈性上做的登峰造極,做到了秒級的彈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他有這樣的彈性,我們就要去用它。因為彈性是雲計算提供的價值,但是想要承擔這樣的價值,你需要的不止是技術的登峰造極,還涉及到了基礎設施的建構。同樣的彈性粒度,規模越大,其技術底蘊就越豐厚。

再次,合理的借助雲計算的彈性來建構自己的業務。我經常需要為一些企業和團隊提供雲計算架構方案的咨詢服務,為他們提供的方案在前期看起來頗為寒酸,往往都是一些最基礎的機型的搭配,就完成了整個系統的架構,這并非他們出不起這個價格或者是我給不了更大規模的架構設計。我希望的是這些企業開發的應用能夠更好的應用雲計算的彈性。我為他們建構的架構或簡單或複雜,都具備随時彈性的能力,幫助他們輕松應對各種不同的複雜場景。

最後,明确雲計算不是銀彈。你需要明白,雲計算不是銀彈,它無法為你解決除了彈性以外的所有問題。如果你去仔細研究雲計算服務商提供的産品,你會發現,無一例外,他們都是将傳統運維領域的産品的能力彈性化後,再封裝成産品賣給你,與其說它賣的是各種産品,倒不如說它賣的是“彈性”這款産品。

正确的雲計算用法是什麼樣的

  1. 合理利用彈性構架你自己的雲架構:對于絕大多數應用來說,都存在應用的高峰期和低谷期,在低谷期使用固定配置運作;在高峰期引入按量計費的資源承載流量。
  2. 合理利用雲計算提供的裝置建構資料安全:對于雲計算廠商來說,他們提供的服務是 99.9999 % ,但對于你來說,隻有 0% 和 100% ,為了不讓自己成為那個 1 ,學會為自己的服務提供保障。
  3. 警惕雲服務商提供的服務:去年的 Gitlab 資料丢失的事件,讓我們知道,即使是 Azure 、AWS 提供的服務也可能不靠譜。時刻為你自己的應用做好“多雲”的方案,别把自己綁死在一家雲服務商上,時刻準備着一個 Plan B,即使終你一生都不會用到它。

祝你能夠掌握正确的雲計算認知,用好雲計算帶來的“彈性”,創造你自己的奇迹,不要重蹈前沿數控的覆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