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的兩個緻命錯誤:殺了一個不該殺的,放了一個不該放的

諸葛亮在我們的心目中,一直是智慧的代表詞,他以一場隆中對驚豔了世人,并幫助劉備建立了蜀國,可謂是作為謀臣的一大典範。

然而,沒有人是完美的。畢竟諸葛亮運籌帷幄,也依然是個會犯錯的凡人。正是這兩個錯誤讓蜀國了不少苦頭。

諸葛亮掌握蜀漢軍政大權後做了什麼?他做了很多,但要是是對抗魏國。正是因為六出祁山,諸葛亮的個人形象得到了提升。但仔細想想,導緻蜀漢元氣大傷的不正是諸葛亮的幾次北伐嗎?

諸葛亮的兩個緻命錯誤:殺了一個不該殺的,放了一個不該放的

諸葛亮足智多謀無可挑剔,但他識人沒有的好眼光。劉備死前特意告訴諸葛亮,馬谡不能用。可是,諸葛亮不聽他的。第一次北伐,因為把馬谡放在重要位置上,失去了街亭,最後隻好悻悻而歸。

諸葛亮的兩個緻命錯誤:殺了一個不該殺的,放了一個不該放的

除了誤用馬谡,他還釋放了一個他這輩子該殺的人。其實這個人在世人眼中也是小人!連吳主孫權都說:“楊儀、魏延豎牧小人也!”當然,要說魏延是反派,也許很多人會為他而抱不平,但楊義的确是個貨真價實的小人。諸葛亮死前已經發現了這一點,但他沒有對楊義采取任何措施。

雖然說魏延不是諸葛亮本人殺的,但認真來說,他和魏延被殺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

當諸葛亮預知自己要死的時候,魏延的生命也算已經走到了盡頭,因為諸葛亮不允許魏延超越自己。

諸葛亮的兩個緻命錯誤:殺了一個不該殺的,放了一個不該放的

諸葛亮一向懼怕軍事将領,但在蜀漢王朝後期,除了魏延,沒有一個能鎮守一方的将領。

然而諸葛亮一直對他不滿。他以為魏延将來會造反,是以利用楊義處處牽制魏延。但是諸葛亮在看人方面确實偏的有點離譜。史書上沒有魏延謀反的記載。而他最終發動軍隊,是因為他不滿楊義,而不是反叛蜀漢。

諸葛亮的兩個緻命錯誤:殺了一個不該殺的,放了一個不該放的

然而,魏延最終還是被殺了,而且死在了自己人手上。在那之後,蜀漢已經衰落了。待到魏國丞相司馬昭,遣鐘會、鄧艾、諸葛緒三路來攻蜀漢,蜀漢隻有姜維一人苦苦支撐。最後,劉禅投降了,蜀漢被摧毀了。

諸葛亮的兩個緻命錯誤:殺了一個不該殺的,放了一個不該放的

若是說當時諸葛亮能夠謹慎的考慮,那麼曆史的結局或許會完全的不一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