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鎂客·請講」優地科技顧震江:配送機器人,解決快遞即時送達的痛點

配送機器人平均每天完成的任務量可比肩1-2個勞工。

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技術近年來實作巨大飛躍,關于機器是否會取代人工的争論成為久經不散的熱門話題。

而優地科技總裁顧震江相信,在機器戰勝人類或者人類戰勝機器之間,存在着一條折中的路線——即人類與機器協作。機器與人類之間不一定隻有争鬥,還可以利用雙方的長處為世界創造更多的價值。他認為這一定會是未來的大趨勢,并将這一理念運用到了所擅長的服務機器人領域中。

以物流行業為例,網絡購物發達,各大快遞點的倉儲經常堆積成山,人們對配送速度的要求卻提高了。原本的一個禮拜漸漸縮短成三天,急需的物品從三天縮短到了一個小時。此外,一、二線城市快遞員數量減少,人力成本增加也帶來了物價上漲,配送要求和快遞員之間經常出現供需不平衡。

“我相信,配送機器人應該會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優地科技總裁顧震江說。

從無人駕駛到機器人

2013年,優地科技正式成立。

和憑着一時想法就開辦公司的部分創企不同,優地科技的合夥人們在技術、硬體研發和産品化上已經積累了十幾年經驗,五個合夥人都是來自于智能硬體制造的行業精英,團隊的其他成員裡有80%以上為技術人才,這支技術型團隊可以說是實力雄厚。

彼時,優地科技專攻的領域為無人駕駛,主要幫助英偉達做移動GPU以及一些無人駕駛的研發類項目。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發現無人駕駛當時還有很多尚未解決的難題,于是萌生了将無人駕駛運用到傳統場景中去的想法。

“我們覺得配送機器人的商業模式會比無人駕駛更快地迎來發展,是以2015年我們定下來做機器人的方向。”顧震江說。

「鎂客·請講」優地科技顧震江:配送機器人,解決快遞即時送達的痛點

圖 | 優地科技顧震江

依托團隊優勢,優地科技開始了機器人的研發。2016年,團隊推出自研的第一代産品——服務機器人“優小妹”。這款機器人完成了很多服務員需要去做的重複性工作,它底盤靈活,會靈活躲避障礙,行走速度快,還能主動與客人打招呼,實作簡單的語音互動。如今,這款機器人已經出現在了很多餐館和KTV中。

同樣具備短距離行駛和運輸功能的,還有團隊在次年推出的配送機器人“優小弟”。它可以按照系統的設定自動送餐,在到達目的地時通過對講機通知服務員取餐。和優小妹不同的是,它還能搭載大型的貨物,将食品、行李和快速等物品輸送到目标使用者手中。

顧震江清楚,打通市場僅僅做短途的室内機器人是遠遠不夠的,在2017年年底,優地科技開始了室外機器人“優小哥”的研發。盡管量産有一定難度,優地科技在不斷嘗試之下克服了重重難關。目前這款機器人已經完成了路測,預計将于今年9月在一些大學或工業園進行産業落地。

「鎂客·請講」優地科技顧震江:配送機器人,解決快遞即時送達的痛點

顧震江說,“今年應該是一個很好的研發時期,明年、後年配送機器人會迎來一個非常快的發展。我們希望通過配送機器人的大量使用能減輕外賣小哥的工作負擔,讓配送更加智慧化。”

累計運作裡程超12萬公裡

根據IFR預測,2020年全球機器人銷量将達到52萬台,我國銷量為21萬台。按照機器人均價15萬元計算,屆時市場規模将超300億元。目前市場上的機器人以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居多。前者一般在工廠作坊之中完成重複性的機械勞作,後者則滲透進各行各業按照需求擔任着相應的職能,比如餐館服務員、敬老院社工、旅遊場所導遊等等。但要論發展潛力,很多業内人士更為看好後者。

從最初的短途服務和配送機器人,到現在的長途室外配送機器人,優地科技一直緻力于推動低速無人駕駛技術在最後三公裡末端配送領域的落地。經過将近6年的發展,優地科技獲得了多項專利,他們研發出來的機器人底盤和機器人在行業内具備了一定的競争力。

如今這些機器人平均每天工作時間長高達7-12小時,每天行走10-15公裡,完成的任務量可比肩1-2個勞工。如果有需要,通過機器人的自主充電功能可以實作24小時循環無休工作。經過2年多的市場培育,優地科技已為200多家商業場所提供引領、配送等服務,累積運作裡程超過120,000公裡。

「鎂客·請講」優地科技顧震江:配送機器人,解決快遞即時送達的痛點

為此顧震江表示,“發展到現在,我們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此前在給英偉達做移動GPU時我們就接觸到了無人車,因而在行業内的積累也是比較深的。”

除去技術因素外,優地科技總部所在地深圳也為其生産、研發和開拓市場提供有利條件。作為全國創新高地,深圳市的科技水準全國領先,上遊零部件企業和下遊系統內建商自成體系,完備的供應鍊基礎給了優地科技充分的發揮空間,在本地就可以利用優勢資源将機器人生産出來并推廣使用進而輻射至全國。

如今,優地科技率先成為美團無人配送開放平台的首批夥伴之一,并已經在辦公樓宇落地,接替外賣員完成最後100米的配送和通知工作。

最後

2018年雙十一,天貓總交易額突破2135億元,超過去年同期的26.9%。根據預測,在2019年這個數字依然會持續增長。

如今阿裡、京東、美團等巨頭已經紛紛将目光瞄準了智能配送領域,國内的其他企業也在加快這一領域的布局。然而配送機器人産業格局逐年擴大,問題随之暴露出來。生産企業雖多,水準卻是參差不齊。一些投機性的企業混入其中,用技術簡單或是山寨的産品充數,加上國内很多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依靠進口,導緻機器人雖處于高端産業,很多企業走的卻是低端路線,攪亂了原有的額市場。也是以,配送機器人領域在2016年下半年曾經迎來一個低潮期

經曆時間的淘洗,真正有技術含量的企業沒有停下腳步,用心做研發,完成一次次技術更新。他們在衆多同類型企業中嶄露頭角的同時,也重新塑造了行業的格局。

2019年剛剛開始,國内快遞行業發展勢頭不減,從業者們将會迎來一個更快、更好的發展時期。

【鎂客·請講】專注于報道科技創新項目;我們敞開心扉面對每一位創業者,力求為您呈現一群鮮活、有性格的品牌和人物;我們傾聽創業故事和人生經曆、探讨商業模式和行業趨勢、對接資本市場和供需雙方,以期為産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歡迎做客【鎂客·請講】,欄目合作請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