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花馬雲10億無作為,被同僚罵的當衆落淚,後為阿裡創造4500億價值

閱讀本文大概需要 5.6 分鐘。

那個騙走馬雲10個億,被阿裡同僚指着鼻子讓他滾蛋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後來,他成為阿裡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而且被公認為,近10年來,中國最好的首席技術官。

他叫王堅,被稱為“阿裡雲之父”,阿裡最受争議的上司,曾被罵了整整4年,在開會時委屈到流淚。

王堅對馬雲有多重要?

他讓阿裡擁有了自己的技術,幫阿裡巴巴在全球拿下超過140萬客戶,為全球76.5萬使用者提供雲計算和大資料的服務,年營收112億,估值4500億。

目前在國内第一,全球第三。

僅次于亞馬遜和微軟。

在所有人唾罵王堅時,馬雲站出來請求大家 “給王堅一點時間”,差一點把阿裡搞分了家。

馬雲為什麼願意毫無保留的相信王堅?

1、真正決定人生勝負的,是從敢于放棄開始!

王堅出生于1962年,比馬雲大兩歲,在人生的前30年,一直在和心理學打交道。

28歲杭州大學心理系博士,30歲的心理學教授,31歲的博導,32歲的系主任。

他用了四年,完成了别人幾乎要十年才能完成的跨越。

當時他在杭大讀研時,自己學校的知識還不能滿足他,就跑去浙大,旁聽了計算機研究所學生的課程。

幾年下來,王堅的水準居然不亞于計算機導師。

碩士論文,他寫的是《人機互動和多通道使用者界面》,這是中國首部讨論人機互動的論文,後續航天工程上軌道對接的人機互動程式都受此影響。

如果按照這個節奏下去,他以後的人生,不需要太努力。

結果,王堅辭職了。

他是技術性人才,一心隻想搞科研,做系主任他不順心。

1999年,李開複正在籌備微軟亞洲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就是人機領域,李開複三顧茅廬,終于說動了王堅。

加入不久之後,王堅就給微軟帶來了新産品:“數字墨水”。

這項技術在當時并沒有火起來,但如今微軟的強大繪畫功能就是脫胎于“數字墨水”。

除了李開複,王堅還深受比爾·蓋茨信任。

有人寫郵件給王堅,描述了他在比爾·蓋茨面前提到軟體的資料分析,比爾·蓋茨說你應該去找王堅。

那一個大牛紮堆的世界,王堅也可以算其中最特别的一個。

但即便如此,王堅在這個結點,再次選擇離職。

時間來到2007年,王堅第一次見到馬雲。

那時的王堅,已經做到了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出席了阿裡召開的“網俠大會”。

那次碰面,王堅告訴馬雲:

“如果阿裡還不掌握技術,未來将不會有它的身影。”

一句話,讓馬雲對王堅一見鐘情。

兩年之後,王堅被馬雲挖了過來,給予的職位是阿裡的首席架構師,首要任務就是為阿裡輸出技術。

2、隻要抗住壓力,就還有翻身的機會

加入阿裡以後,王堅提出了一個中國卻從未有人做過的構想——“阿裡雲構想”。

那個時候,在中國還沒有人知道什麼是雲計算,同僚們也不知道“阿裡雲”是用來做什麼的。

于是,馬雲找來他就是一個錯誤,因為他什麼都不會,隻是一個溜須拍馬的。刀哥在知乎上找到了一條罵王堅最恨的文章,讓大家感受一下:

馬總找王堅挑大梁絕對是個錯誤,首先這丫根本不懂技術,其次他TM太虛了,天天給你畫餅;再次,這個賤人就是一個拍馬屁的高手,我到現在也沒想通聰明如馬總怎麼會被哄到那麼挺他。。。難道是後來發覺騎虎難下了麼。。。

甚至那時阿裡正召開總裁大會,有一位員工直接對馬雲說:馬總,你别聽王堅的瞎扯!他就是一個騙子。

在馬雲任命王堅擔任阿裡CTO的内部文章下面,很多人留言質疑王堅,浪費錢浪費資源卻一事無成,憑什麼升CTO?

部門考核績效連年壓線,考核沒有任何依據,為什麼王堅部門還不解散?

面對這一條條質疑,馬雲都不得不去文章下面回複:“請相信博士(王堅),給他一點時間。”,但這并沒有多少幫助,後續的阿裡巴巴就像要分家了一樣。

在這種非議中,王堅團隊裡的成員扛不住了。有超過一半員工離職,辭職信中他們寫道:“我覺得在幹下去,也看不到任何希望。”

最後這個一直咬牙堅持的瘦弱大叔在阿裡雲事業部年會上失聲痛哭,但即便眼淚止不住的流,他還手拿話筒,哽咽地給自己鼓氣:

“這幾年我挨的罵甚至比我一輩子挨得罵還多,但是我不後悔。”

3、如果困難出現,你就戰鬥到底

王堅加入阿裡之後做了哪些重要貢獻?

以現在的标準看,當時中國的雲技術恐怕隻能用“一片荒蕪”來形容,沒人知道雲計算到底是做什麼的,更不知道阿裡雲是做什麼的。

王堅加入後,帶着技術工程師,沒日沒夜地加班開發。北京的夏天酷熱難當,測試系統的伺服器又架在沒有空調的辦公室裡,簡直像個大熔爐,實在熱得撐不住了,王堅就每天從冰場叫來兩個大冰塊,人工降溫。

王堅肩上扛着阿裡有史以來最艱巨的任務——突破雲技術。

他用雲技術,幫助阿裡開發出一套管理城市的城市大腦。

簡單來說,把城市大腦跟特種車輛連接配接在一起,比如救護車、救火車、警車,當特種車輛出現以後,大街上看似全部都正常的紅綠燈,其實,都已經被“大腦”調整過了。

最後的結果是:

這些特種車輛到達現場的時間,被縮短了50%,縮短的時間都成為了救命的機會。

他用雲技術,幫助天貓一次一次重新整理着雙十一的成交記錄。

2011雙11給技術團隊留下了午夜驚魂般難忘的回憶:系統性技術問題,使大量商家可能出現超賣。

次年,天貓以雲計算為“塔基”,為電商及電商服務商提供IT基礎設施。

2018年的雙11期間,阿裡雲上新增調用的彈性計算能力累計超過1000萬核,相當于10座大型資料中心,創造了“脈沖計算”的新紀錄。

2015年1月,12306把車票查詢業務放到了阿裡雲上,春運高峰期間,阿裡雲承擔了12306系統中75%的流量,以往搶票期間系統癱瘓的情況大為改觀。

最重要的是,他讓阿裡真正擁有了自己的技術。

2016年,阿裡雲為37%的中國網站保障安全,為全球76.5萬使用者提供雲計算和大資料的服務。

現在的阿裡雲,是阿裡巴巴的一張王牌。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認為,五年後,阿裡雲營收規模将達到285.83億美元,估值将突破670億美元。

4、從”騙子“到 “阿裡雲之父”,王堅做對了什麼?

2007年與馬雲的相遇,改變了阿裡受制于人的命運,也改變了王堅博士的人生走向。

之前刀哥講了馬雲相信王堅的理由,最後我們再聊一聊,為什麼經曆兩次辭職,王堅最終選擇了阿裡?

從”騙子“到 “阿裡雲之父”王堅做對了什麼?

1. 做對事隻能赢一場,跟對人可以赢一生。

王堅加入阿裡,看重的是馬雲的堅定。

2010年初,阿裡小貸的總裁覺得自己快要被當時阿裡雲無休止的故障拖垮了,央求馬雲,“馬總,能不能放我一馬?”

馬雲很堅定,不可以,雲計算是未來。

馬雲說,王堅說他知道大資料的方向,我信任他。如果撞牆了,這錢打水漂了,我花得起,這是戰略。

2. 把認真當信仰,人生就會開挂。

在開發阿裡雲的過程中,王堅遇到了無數棘手的問題:資料傳輸問題、計算穩定性問題、處理速度問題,各種錯誤層出不窮,各種Bug形式翻新。

他手下的大批工程師因為看不到阿裡雲的前景,又被噴地體無完膚,紛紛選擇投入其他部門,或者幹脆離開阿裡,幾乎是衆叛親離。

王堅一度崩潰,當着數千人落淚。

他落淚的理由,不是因為自己的艱難,而是因為很多年輕人和正在跟曾經的自己一樣,做着不被人了解的事情。

寂寞和争議,是創新的必經之路。

阿裡雲的技術,讓阿裡巴巴的底氣越來越強。

在阿裡巴巴上市那天,作為當時最大股東的孫正義曾說:“阿裡雲的前途不可限量,它是網際網路的未來”。

最難的事情,不是知道,而是做到。

不是人人都能成為王堅,但這個”騙子“告訴我們的道理,每個人其實都做得到。

end

程式員的成長之路

路雖遠,行則必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