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災備是更好的“企業保險”,百億災備市場迎來阿裡雲數字經濟,災備更新雲災備是災備技術趨勢阿裡雲企業災備的實力

雲災備是更好的“企業保險”,百億災備市場迎來阿裡雲數字經濟,災備更新雲災備是災備技術趨勢阿裡雲企業災備的實力

對于企業來說,資料災備就相當于買保險。而“保險”二字,相當于一個心理保障,對于災難的心理恐慌有多高,購買保險的意願和出價就越高。中國企業對于災備的建設處于方興未艾階段,特别是随着數字化轉型與數字經濟發展,資料不僅維持着企業的營運,更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資料損失即意味着重大經濟損失。

近年來,中國的業務連續性和資料災備等建設僅局限于金融、電信等大型企業的少數領域,其它行業的認識和認知還不夠,也沒有認識到資料災備對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大關系。實際上,隻有當企業親自經曆了資料丢失帶來的重大經濟損失,才會對業務連續性和災備有深刻的認識。

根據有關市場分析,2015年我國災備市場約136.8億元,到2022年将達到329.1億元。政府、軍工、金融、電信、交通、能源等大企業市場對災備的需求呈規模化增長态勢。在災備解決方案中,基于公有雲的雲災備增長迅速。2019年5月29日,阿裡雲釋出企業級雲災備解決方案,雲上災備成本相對傳統線下節省50%。

對于企業來說,類似阿裡雲的企業級雲災備就相當于第三方保險公司,企業無需大規模自建線下成本高昂的災備中心,而采購公有雲災備解決方案,共享業界最佳災備實踐,大幅降低災備成本的同時,提高全面保障的能力。

數字經濟,災備更新

雲災備是更好的“企業保險”,百億災備市場迎來阿裡雲數字經濟,災備更新雲災備是災備技術趨勢阿裡雲企業災備的實力

資料是新時代的能源,而我們正處于資料能源新時代的開端。市場調查公司IDC在2014年釋出的第七次《數字宇宙報告》,預計到2020年,數字宇宙(指由全球所有消費者和企業所建立的資料,包括視訊、音頻和檔案等)規模将達到44ZB。

140多前的1879年,愛迪生經過幾千次試驗發明了電燈,當時的人類對于電能的重要性還遠遠認識不足。之後過了90年的1969年美國把人類送到了月球,1970年空中客車公司誕生,全世界全面進入電力電能時代,幾乎所有的人類文明都被電力化電能化。從大規模的現代化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到更大規模的城市建築群,再到電力電能全面普及的民航、火車、醫院等生命生活基礎設施,每一次停電所造成的社會影響力量級,都在不斷“換代更新”。

在DT時代,資料備份的重要性,将随着資料應用的深度和廣度而不斷加深。之前的資訊技術時代,IT系統和資料的災備就已經十分重要。有專家認為,如果不進行災難恢複以及業務連續性規模,将有5%的機率引發企業的财務危機;而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的早期調查顯示,隻有6%的企業可以在資料丢失後存活下來、43%将徹底關門、51%将在兩年内消失。

随着人類從資訊化進入數字化和智能化時代,資訊技術逐漸與企業業務和流程融為一體,資料丢失将會對企業産生毀滅性影響。數字業務對于災難恢複的要求也遠高于傳統IT甚至更加苛刻,RTO(能容忍的恢複時間)從小時降到分鐘以内、RPO(能容忍的最大資料丢失量)也要求盡可能低。

雲災備是災備技術趨勢

雲災備是更好的“企業保險”,百億災備市場迎來阿裡雲數字經濟,災備更新雲災備是災備技術趨勢阿裡雲企業災備的實力

十三五規劃明确提出“對于資訊安全、資料安全,災備是最基礎的技術需求,幾乎所有的資訊資産都需要災備保護,以確定在任何意外故障情況下,資訊系統的正常運轉”。

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清華大學教授舒繼武在阿裡雲企業級雲災備解決方案釋出會上介紹,曆史上的災備主要是容錯系統的一個研究方向,現在的災備則是容錯計算、資訊安全和系統管理三個研究領域的綜合。

雲災備是災備業務的實作形式,主要包括雲備份與雲容災,這二者是一個有機體,其中雲備份是指備份技術将資料直接備份到公有雲上,進而實作資料備份與恢複功能;而雲容災則是指通過資料/系統的雲端遷移、高可用等方式實作業務的快速接管,保證業務連續性。其中,雲災備的特點包括:減少基礎設施、降低IT成本;按需付費,具有高度機動性;可快速恢複,具備高度靈活性;安全備份,以服務為導向。

傳統災備具有“兩高一低”的弊端:高成本、高浪費、低使用率。對于企業的傳統災備來說,通常要自建災備中心,備份機房的平時使用率隻能達到20%,但卻要付出100%的成本,不僅硬體投入大而且三年過維保期,如果三年之年不出事故,備份機房就基本浪費了。

災備對于企業來說,就相當于買保險,而如果要買保險,當然是找到第三方商業保險公司更為劃算。雲災備已經成為大勢所趨,Gartner預計到2020年,90%的容災操作會發生在雲端。

本次阿裡雲釋出的企業級雲災備解決方案,采用了國内首個磁盤級資料持續複制技術,同時支援混合雲和跨雲的多平台融合架構,為企業提供五大能力:使用者資料中心和公共雲的互相容災;業務不停機,完成容災演練;首個雲原生支援彈性容災,隻需部署最低負載;一鍵容災快速恢複,RTO、RPO可達秒級;完善的資料加密體系,保證資料的極緻安全。

陳緒強調,阿裡雲企業級雲災備的獨特能力包括:本地和雲上皆可快速恢複;首家大資料異地雙活容災;端到端的資料加密檢驗,雲端容災資料自動多副本儲存;五分鐘啟動備份服務;高達1:30的備份資料重删比;異地備份方案成本比傳統方案更低。

阿裡雲企業級雲災備還符合四個極限目标,即不在同一火山地震帶、不在同一水系、不在同一電網、不在同一營運商網絡出口,最大程度地保障業務和資料穩定安全。

阿裡雲企業災備的實力

雲災備是更好的“企業保險”,百億災備市場迎來阿裡雲數字經濟,災備更新雲災備是災備技術趨勢阿裡雲企業災備的實力

災備對技術、管理、成本等有着綜合的要求。《資訊系統災難恢複規範》GB-20988-2007國标中提出了6級相關要求,SHARE 78國際組織提出了7級國際标準,恢複時間從72小時到分鐘級不等、恢複點從1至7天到0級不等。

陳緒強調,阿裡雲企業級雲災備展現的是包括網絡、資料庫、存儲等在内的全方位的能力。例如,資料可靠,全鍊路加密,支援使用者自己代理的密鑰——即整個存儲、傳輸過程都經過加密且隻有使用者可見全過程,而資料可靠性通過3AZ(3個可用區)實作,這在國際上也是先進的。而之是以能夠達到高等級的安全可靠,一個很大的原因是阿裡雲的技術都經過了雙11的演練。

雙11作為全世界最好的技術練兵場,每年峰值都在不停的提升。阿裡雲是解決雙11業務支撐最核心的殺手锏,在雙11業務到來的時候,所有的環節都已經檢測過一遍,系統能承受負載和壓力也都百分之百測試過了。正因為有阿裡雙11的實戰演習環境和模式,才保障了阿裡雲企業級雲災備的技術能力,包括為制造、金融、醫療等企業提供一鍵容災,例如業務恢複、資料保護和網絡自愈,最大程度保護本地和雲上業務穩定運作。

災備演練是任何災備方案成功的關鍵,沒有經過災備演練的災備方案,都不能稱之為成功的災備方案。而災備技術并不孤立,涉及備份、複制、虛拟化、存儲、網絡、超融合等多種不同技術,系統複雜性高、建設要求複雜,而好的災備方案要求實作使用者的“故障無感覺”,即業務平滑過渡、資料無損失。此外,成本還要可控,在同等級災備能力下達到更低的成本。

具體來說,阿裡雲企業災備背後的技術除了飛天整體能力外,還包括阿裡高可用機房、超強容災雲伺服器、存儲、資料庫災備等極緻的技術能力。

在高可用機房方面,阿裡雲的不間斷IDC可雙向引入獨立市電、機架伺服器AB路供電,通過雙路供電讓電池後備電源無縫接管25分鐘,N+1備援柴油發電機可在1分鐘内接管;而阿裡雲的高可用骨幹網,可實作不同AZ之間低延時高速互聯,再加上AZ内雙備援網絡架構以及IDC 3路由出口光纖備援,進一步保障了網絡的可靠性和高可用;最後就是3+N超多線接入BGP,保證客戶在資料傳輸的過程中不被不同的網絡困擾。在超強容災雲伺服器方面,阿裡雲的雲伺服器部署從實體機、機架、資料中心和跨區域的可用區四個層面進行保障。而飛天的盤古存儲,從資料保護、高可用性、IDC基礎設施等層面進行了資料可靠性保障,其中包括與清華合作的多項領先技術。

在資料庫災備方面,阿裡雲對目前市場上的主流資料庫,都能進行完全高效的災備備份,可準确評估資料庫到RDS的相容性,具體到每張表、每條SQL;而DTS資料傳輸服務則能全量性能達到70MB/s、實時同步性能高達3萬TPS,傳輸粒度可細化到記錄級别,具有鍊路秒級恢複能力,鍊路可靠性高達99.95%。阿裡雲PolarDB還在近日釋出重大更新,支援Oracle等傳統資料庫一鍵遷移上雲,解決了企業核心業務上雲的難題。

憑借多層次防護、跨區域容災等能力,阿裡雲已連續三年入選Gartner全球雲存儲魔力象限,并被列為全球上司者。在資料安全領域,作為亞洲合規資質最全的雲服務商,率先釋出《資料保護倡議書》,是首個提出“絕對不碰客戶資料”承諾的雲廠商。

在釋出會上,陳緒代表阿裡雲釋出了TCO承諾書:在企業災備場景下,同樣的容量、同樣的帶寬、同樣的RTO和RPO、同樣的容災等級,阿裡雲承諾比自建災備成本等低。敢寫承諾書的都有底氣,而阿裡雲的底氣就來自于其技術實力本身。舒繼武教授介紹,災備技術趨勢還包括容器、邊緣計算、超融合等,這些豐富的災備場景,隻有在雲災備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實作。正如何IT終将向DT過渡一樣,傳統企業災備也将過渡到雲災備。阿裡雲作為亞洲最大的公有雲廠商,無疑将颠覆傳統企業災備,把普惠災備帶來千萬企業。(文/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