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音箱不歡迎新玩家?

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文|李北辰

智能音箱在中國的發展,确實出乎許多人意外。

根據IDC最近釋出的資料報告顯示: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在過去一年經曆了爆發式發展,總出貨量達到 4589 萬台,同比增長 109.7%。你要知道這一資料在2015年大概是1萬台,2016年是10萬台,短短3年間,出貨量增長超過450倍。

新物種攻城略地的速度可見一斑,但我們首先要知道,智能音箱究竟“取代”了誰。

音箱總體上是個零和市場,其迅猛擴張,無疑是“擠掉”了中低端藍牙音箱的市場空間。後者操作備援且内容源分散,單就使用者體驗而言,委實面臨着智能音箱的“降維攻擊”,新舊事物的自然交接,在一二線城市或許已基本完成。

而在許多人看來,目前智能音箱的使用者體驗,或者說黏性的來源,主要依靠實在的内容,而非虛無的“連接配接”。

大概從2015年開始,萬物中樞的恢弘氣魄,讓大批關聯廠商聞訊趕來,BAT等網際網路巨頭,聯想等硬體巨頭,海爾等家電巨頭,喜馬拉雅等内容巨頭悉數到場,緊随其後的還有深圳南山區上百家創業者,總之在這個巨大的“入口”附近,迅速聚集了潛在的颠覆者,野心家和追風者。

不過五年過去,給不少人的感覺,智能音箱距離“連接配接萬物”真的很遠。經過多家廠商的多年努力,目前中國智能家電的占比率還是很低,可連接配接裝置遠未豐富到剛需程度。可能除了一部分小米使用者,家電被智能音箱喚醒仍是個标準話術。

事實上,對于大多數使用者而言,智能音箱更像一個“随叫随到”的内容播放器。我一直覺得,相較于語音互動技術的“趨同”(追求準确率小數點後幾位意義不大),内容資源才是目前智能音箱的壁壘,誰擁有不受制于人的内容越多,誰的壁壘或許就越夯實。

但内容是個無遠弗屆的概念,是以緊接着的問題是:智能音箱在哪類使用者的生活場景中最重要?答案見仁見智,我自己的回答是:兒童内容。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許多智能音箱,是家長買給孩子的“玩具”(你當然也可以說是“學習工具”)。譬如我一個當了母親的朋友,她平時很忙,疫情來臨前,每天早晨都需要把孩子照顧妥當,送到幼稚園,自己才能去上班。她跟我說,在這個過程中,智能音箱幫了她不少忙,“給娃放個兒歌,講個故事啥的,我就可以自己安靜地化個妝了。”而疫情期間,智能音箱更是成為了她的哄娃神器。

她還告訴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成年人總把智能音箱當做工具,但孩子未必,他們很容易把能“開口說話”的東西人格化,并産生“感情”。

“一百多塊錢給小孩買一個玩具,不虧。”

确實“不虧”,因為巨頭在補貼。

無需贅言,過去幾年,巨頭之間的頻繁内戰,直接将智能音箱腰斬到了“白菜價”,單台音箱的均價,大概隻有一兩百元。這也讓很多人意識到,無論智能音箱的終點多麼光芒萬丈,大機率都是隻屬于巨頭的戰場。

事實上,如今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已形成了阿裡、百度和小米的“三國殺”,馬太效應愈發明顯,留給小廠的蠶食空間少得可憐。

IDC的最新資料顯示,目前阿裡、百度和小米的市場佔有率占比超過9成。

這并不難了解,在網際網路時代,收益遞增的傳統劇本曾多次上演,因為在這個行業,規模往往就是一切,智能音箱三個最重要的價值皈依——内容服務,生态構築,AI互動,本就為巨頭所擅長,他們不斷滾雪球增長的内容整合能力,場景拓展能力,技術疊代能力,以及他們之間的兇殘博弈,往往會濺小廠一身血。

是以在不少業内人士看來,整個市場的主導秩序已經建立。根據易觀咨詢的預測,從2020年開始,中國智能音箱市場的增長率,就将從以前每年數倍甚至數十倍的井噴式爆發,回歸到20%左右的平滑增長。

當然,與任何充分競争的市場一樣,舊秩序固然已經建立,新勢力也依舊渴望攪局,譬如華為等品牌都在野心勃勃,試圖盡快開啟自己的網絡效應。

事實上,根據調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釋出的《2019年智能音箱使用者調查-中國結果》顯示,中國已經有3500萬家庭擁有智能音箱,滲透率已經達到了10%。但你要知道,在美國,這一資料是40%以上。

是以在有些人看來,也許機會還在,也許這裡仍是一片亟待開墾的良田,隻是所有人的腳步都必須加快。

作者:李北辰,獨立撰稿人,國内數十家媒體專欄作家,曾供職《南都周刊》《華夏時報》《财經》等媒體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live

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4-28

本文作者:李北辰

本文來自:“

36kr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