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超算曆時9年重返全球超算榜首,ARM加持奪冠,英特爾今年多線潰敗

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今年超級計算機的一哥是誰,Summit還是神威?

都不是。

當Top 1上Fugaku的名字躍入眼簾時,大多數人都感到不可思議。

日本超算曆時9年重返全球超算榜首,ARM加持奪冠,英特爾今年多線潰敗

畢竟Fugaku的啟用可以說是提前了。

就日本此前公布的資訊來看,Fugaku是其原計劃在2021年再啟用的一台新型超級計算機,而日本前任超級計算機京,世界上第一台萬兆的超算,如今已經被擠到第18名。

Fugaku譯“富嶽”,是日本富士山的别名,寓指其新一代超級計算機性能之高、使用領域之廣。

日本超算曆時9年重返全球超算榜首,ARM加持奪冠,英特爾今年多線潰敗

△ “富嶽”超級計算機

事實上,中國和美國也曾表示在2020至2021年間,會開發出與“富嶽”能力相匹的超級計算機,但這次“富嶽”的奪冠顯然搶先一步。

一定程度上,這次奪冠要歸功于“富嶽”采用的ARM處理器。

怎麼說?先來看看ARM在高性能計算方向上表現出的能力。

ARM發威:做得好低功耗,幹得過高性能計算

事實上,此前ARM系列的CPU一直更側重于為低功耗性能而設計。

例如,在Cortex-M系列微控制器的架構設計上,就支援睡眠模式和Sleep-on-exit功能(一旦中斷處理完成,微控制器便會傳回睡眠模式),能夠顯著降低處理器能耗,如下圖所示。

日本超算曆時9年重返全球超算榜首,ARM加持奪冠,英特爾今年多線潰敗

△ 與Intel 8051相比,Cortex-M系列的能耗明顯更低

但顯然,ARM的野心不僅僅在低功耗技術上。

此次奪冠的“富嶽”,采用ARM的A64FX處理器,展現出了強大的高性能計算能力。

日本超算曆時9年重返全球超算榜首,ARM加持奪冠,英特爾今年多線潰敗

“富嶽”核心的浮點運算部分采用了ARM的指令集,同時使用SVE浮點單元,支援512bit位寬浮點運算,大幅度強化了運算能力。

處理器的架構設計也很特别,由48個計算核心,外加4個輔助核心構成。其一共分為4個CMG 單元,每個單元有13個核心。

據了解,這次制作的A64FX處理器采用7納米FinFET制程技術生産,内含 87.86 億個半導體,性能可達 2.7 TFLOPS。

在計算能力上,“富嶽”的計算能力達到了415.5千兆次,達到了目前排行第二的超算Summit的2.8倍。

莫非屬于ARM的時代真的要來臨了?

蘋果采用ARM自研發晶片,英特爾未來路行何方

無獨有偶,ARM除了在高性能計算大秀肌肉,蘋果方面也有大動作。

在這次2020 WWDC釋出會上,蘋果的自研ARM晶片可以說是在“平靜的水波中投下了一顆隕石”,激起的遠不僅僅是漣漪。

日本超算曆時9年重返全球超算榜首,ARM加持奪冠,英特爾今年多線潰敗

事實上,蘋果在 2019 年就曾聘用處理器專家Mike Filippo。作為ARM的前任首席結構師,Mike Filippo參與過Cortex A57/A72/A76三款ARM大核心設計,加入ARM之前還是英特爾的首席架構師。

盡管蘋果與英特爾的合作長達15年,但喬布斯也曾說過,一個計算架構如果已使用10 年,基本上就已經達到其性能極限。而如今,15年過去了,“牙膏廠”更是激起了蘋果自研晶片的動力。

“富嶽”奪冠後,有網友表示,似乎英特爾占據半導體行業的情形即将成為過去式。

日本超算曆時9年重返全球超算榜首,ARM加持奪冠,英特爾今年多線潰敗

英特爾的x86曾經開創了一個時代,但如今,伴随着TMSC推出5nm晶片、采用ARM的超算奪冠、連蘋果/Chromebooks/微軟都開始使用ARM,似乎x86的時代已經過去。

立刻有網友反駁。

日本超算曆時9年重返全球超算榜首,ARM加持奪冠,英特爾今年多線潰敗

哪怕英特爾的晶片停留在14nm,x86給我的感覺猶在昨日,它的性能甚至超過了某些更小的晶片。更何況,英特爾的10nm晶片要出了。

但無論網友抱持哪一種觀點,x86目前仍然是大部分超級計算機的主要處理器體系結構。

在排行前500的超級計算機中,有481個依舊在采用x86運作。相較之下,ARM處理器僅出現在4個TOP 500的系統中。

盡管英特爾龐大的根基和背景表明,其在行業内的地位短期内不會被撼動,但以ARM的發展速度來看,它仍然需要感到一定的危機,并開始嘗試突破新的方向。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live

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6-24

本文作者:蕭箫

本文來自:“

量子位公衆号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公衆号Qbit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