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蘇民豐 x mPaaS | 縣域小銀行,技術團隊就12人,卻找到了數字化轉型的秘籍普惠金融的“民豐模式”率先啟動業務線上化雲上自主創新數字化轉型的樣本意義

江蘇民豐 x mPaaS | 縣域小銀行,技術團隊就12人,卻找到了數字化轉型的秘籍普惠金融的“民豐模式”率先啟動業務線上化雲上自主創新數字化轉型的樣本意義
想參與未來競争,中小銀行積極參與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必選項。

金融數字化轉型的大潮中,主角不隻是國有大行,中小銀行也積極活躍在舞台上。

總部位于江蘇省宿遷市的民豐農村商業銀行就是其中的一家。這家前身為當地農村信用社的農商行,總資産400多億元,依靠一隻規模僅有12 人的開發團隊,通過使用雲平台上的數字技術,單月投資僅僅1萬元左右,就快速實作了業務數字化、線上化發展,為銀行業績的穩定快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江蘇民豐 x mPaaS | 縣域小銀行,技術團隊就12人,卻找到了數字化轉型的秘籍普惠金融的“民豐模式”率先啟動業務線上化雲上自主創新數字化轉型的樣本意義

以往,類似民豐農商銀行這樣的很多地方中小銀行營運作業模式分散、手工化程度較高,營銷獲客以實地拜訪、網點地推等方式為主。但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非接觸式”金融服務需求和數字化營運要求指數級增長,地方中小銀行在提升數字化能力方面顯得尤為迫切。

中小銀行大都認識到要進行變革,要進行數字化轉型,但在資本投入有限、人才缺乏、科技實力不足等剛性限制條件下,這條轉型之路究竟該怎麼走?絕大多數機構并沒有清晰的答案。

作為一家紮根蘇北的地方性法人金融機構,民豐農村商業銀行也曾面臨上述種種困難,但通過一場始于2016年的變革,逐漸探索出了一條有特色的普惠金融發展及數字化轉型路徑。這條路對于亟需變革的中小銀行,尤其紮根縣域經營的小銀行而言,或許能夠帶來一點啟示。

普惠金融的“民豐模式”

提到江蘇,很多人腦海裡都會浮現出很多美好精緻的畫面——小橋流水的鄉村,波光帆影的太湖,蜿蜒流淌的古運河,粉牆黛瓦的古鎮……但這些畫面實際上絕大多數跟商貿發達的蘇南地區相關。

由于江蘇省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人們常說“蘇南富,蘇北窮”。宿遷市,就位于蘇北,地處魯南丘陵與蘇北平原之間,古稱“鐘吾”,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裡。現在人們知道這座城市,更多是因為創業成功的劉強東。按照現在劃分城市級别的方法,宿遷屬于三線或者四線城市。

宿遷市是典型的農業大市,也是江蘇省的産糧大區,這決定了紮根當地的民豐農村商業銀行服務的對象是數量大、貸款金額小的農戶,是支援‘三農’的真正主力軍。

2016年7月,從沭陽農商行調任民豐農商行并擔任董事長的許爾波,甫一上任就開始了一場對傳統信貸服務管理模式的改革,實作信貸“三台六崗”全面分離,從機制建設上解決過去信貸業務中發展與風險的沖突問題。

傳統信貸開展模式之下,信貸人員實行“包放、包收、包管”的終身責任制。簡單來說,就是對客戶的貸款一竿子插到底。

鄉村熟人模式之下,這種模式确實發揮效用,但是這一模式帶來的弊端在于,銀行信貸人員與大量分散客戶之間數量上的不比對以及随之形成的資訊不對稱,造成銀行服務被動、效率低下,并且容易引發暗箱操作風險。

民豐農村商業銀行的變革從改善崗位職能和流程下手,提出“三台六崗”模式。

具體的做法是,在傳統信貸流程的“大三台”架構内打造“小三台”,即将營銷與調查作為“小前台”、審批與簽約作為“小中台”、管戶與催收作為“小背景”,六大崗位各司其職、高效協作、互相制衡,實行專職化、流水化、标準化作業流程,確定“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三台六崗”模式的實施,激活了民豐農商行團隊的活力,成效顯著。推行四年來,全行累計受理授信申請13萬筆,平均授信時長僅1.2天,審批效率較改革前提升了3倍多;目前信貸客戶總數已突破8萬戶,貸款餘額超230億元,分别較改革初增加了2.5萬戶、87億元,年增長率超過10%。

這種成功經驗後來被業内成為“民豐模式”,全國數十家農商行前來學習交流經驗。民豐農商行也沒有藏着掖着,将成功經驗全數分享。

在民豐農商行開創這一模式的許爾波看來,這一模式“完全可以”在其他地區和農信金融機構推廣和複制。不過,他加了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這家銀行的高管尤其是董事長,需要在戰略定位上有強大的定力,在執行和貫徹過程中有足夠的魄力。”

率先啟動業務線上化

複盤“三台六崗”模式能夠順利推行,民豐農商行針對覆寫宿遷農村地區的授信工程可以說非常重要。早在2009年,民豐農商行即啟動農戶貸款集中授信活動,并最終實作了對轄區内近26萬個農戶家庭總額超過150億元的授信。

全區域覆寫的授信之後,客戶經理不需要一家家挨門挨戶去授信、放貸,不僅較好地控制了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也把他們從繁雜的管護壓力中解放出來,市場營銷拓展力量得到了極大的釋放,有效地解決了風險和效率之間的固有沖突。

當然在這背後,科技力量的支撐作用也不得不提。2016年年底,在民豐農商行針對信貸業務進行流程再塑的同時,一場推動業務線上化的變革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劃。

“全行啟動三台六崗模式之後,我們科技部當時就想,能發揮什麼作用?”作為民豐農商行研發經理的汪曉濤回憶當時的情況說,“當時民豐農商行的授信客戶達到60多萬,但是真正使用過信貸額度的客戶約為40%左右,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撬動剩下的60%客戶。”

2016年底,中國銀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還沒有像今天這般深入,當時即使是江蘇省内的一些大銀行,在移動端上的發力也才剛剛開始。但民豐農商行科技部聯合銷售部将信貸業務線上化的想法彙報上去沒多久,就得到了行裡高層非常積極的回複——可行。

說幹就幹。通過緊急調研、立項、招投标等流程之後,民豐農商銀行找來的科技外包公司在2017年6月開發出來了一款隻有線上信貸功能的App——“宿速e”。汪曉濤說,由于宿遷本地區同業裡面也沒有類似的線上信貸産品,再加上有很大的利率優惠,當時使用者增長以及信貸申請量都很大。

背後原因也很簡單,業務線上化,給貸款客戶以及行裡的營銷經理帶來了極大便利。

宿遷是蘇北勞動力輸出大市,農村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在沒有推動業務線上化之前,在外務工的人如果需要申請貸款,需要跑回來,到銀行櫃台送出材料,還要找一兩位擔保人,現在手機上下載下傳App,依托資料智能分析技術,使用者完成注冊認證之後,可以線上申請、即時簽約、實時放款,全流程僅需5分鐘。而以前,客戶經理準備這一套基礎材料起碼就需要30多分鐘以上。

江蘇民豐 x mPaaS | 縣域小銀行,技術團隊就12人,卻找到了數字化轉型的秘籍普惠金融的“民豐模式”率先啟動業務線上化雲上自主創新數字化轉型的樣本意義

不用說,民豐農商行“宿速e”App藉此在省内銀行系統内一炮而紅。

雲上自主創新

周邊兄弟銀行反應也很快,也開積極上馬手機銀行App,推動業務線上化。“給我們提供服務的外包公司一下接到了6-7個開發App的需求,這家公司人力有限,看到我們的系統穩定之後,提出了撤場。”

外包公司撤場,但“宿速e”産品肯定還要繼續優化和擴充功能,這給沒有前端App開發經驗的汪曉濤出了一個大難題。“我作為整個項目負責人,外包公司離場之後,最關心的是該如何保障産品的延續,但是我們人員又非常有限。”

突然之間,這個發展勢頭很好的App一下變成了有點燙手的山芋。當時,“宿速e”僅僅投放在Android端,按照規劃還要開發iOS版.“我們在移動開發端比較弱,隻靠一個人忙不過來,如果要在每端配置兩個人,人手又不夠。” 汪曉濤說。

技術力量薄弱、人手短缺,這是中小型銀行廣泛存在的窘境,民豐農商行也不例外。雖然該行通過科技外包公司推動業務創新,但多數情況下,外包公司其實很難準确了解銀行的想法,導緻後續開發出的産品不能滿足銀行需要。

簡而言之,外包科技的模式雖然有利于控制成本,但是效率低,有時候還會贻誤好的市場機遇。

正是在這樣的壓力下, 民豐農行商銀行遇到了在阿裡雲上剛剛對外商業化的mPaaS移動應用開發套件。mPaaS套件是一套成熟的金融級移動端開發解決方案,支撐了國民級App應用12306,能夠一次開發多端投放,幫助金融機構快速搭建穩定高品質的移動應用,将更多業務承載在移動端。

作為阿裡雲新金融的主打技術産品之一,mPaaS已服務中國農業銀行、廣發銀行,華夏銀行,西安銀行、南京銀行、廣東農信、國壽保險等多家金融機構,大幅度提升了客戶的活躍度和日均交易量。

“在阿裡雲上面看到這款産品之後,我對産品功能和介紹文檔進行了深入了解,很符合我們的情況。”汪曉濤說,再加上mPaaS産品技術團隊專門到宿遷進行教育訓練,并在釘釘上随時幫我們解決問題,我們自己的工程師雖然此前沒有移動端應用的開發經驗,但是通過學習,很快就上手了,寫很少代碼甚至不寫代碼,通過拖拉拽相應的功能子產品就能開發移動應用。

2018 年初,剛從 12306 項目抽出身來的阿裡雲mPaaS工程師唐天,高鐵之後再打車,輾轉來到宿遷。擺在他面前的問題,是需要幫助民豐農商行快速解決技術力量薄弱、人手短缺與架構重構統一之間找到平衡。

唐天必須一頭紮進項目中,幫助民豐團隊修改代碼,定位問題,上手精簡優化代碼。現在回憶起來,唐天感慨道“客戶的好學程度讓人驚訝,mPaaS 在後續疊代推出的新能力,他們幾乎都是第一時間做了試用。”

在 mPaaS 産品技術團隊的加持下,民豐農商銀行得以在 2018 年底徹底重構 App,由此而來的是更流暢的端上體驗和極低的閃退率。第二年,還用時下流行的“小程式”建構了一系列生态,從付款碼、掃碼支付功能,到生活繳費、淘票票、天貓優選等新場景功能,通過自己獨立營運就實作了移動端App的獲客和活客。

今年疫情期間,因為銀行網點管控,民豐農商行的線下貸款比同期下降了非常多,而得益于業務很早就進行線上化部署,線上貸款業務反而逆勢增長,達到4億多元。

民豐農商行新發起成立的9家村鎮銀行由于沒有及時推進業務線上化,“疫情期間貸款基本沒有什麼量。”得知這樣的情況,汪曉濤帶領科技團隊僅用1個多月,就幫助他們開發出了線上貸款入口。

現在,移動端App開始承擔更多業務。以“宿速e”手機App貸款服務平台為載體,民豐農商行先後推出了“農e貸”“融e貸”“商e貸”“快e貸”等多種線上信用貸款品種。按照民豐農商行的規劃,今年銀行會有約40%的貸款業務會承載在移動端,而在未來,這個比例會進一步增長。

而支撐這樣的成績,背後的開發和運維團隊至今也不過12個人,而且一年投入在阿裡雲mPaaS公有雲上的費用也隻有十幾萬元,單月平均投入僅僅1萬多元。

江蘇民豐 x mPaaS | 縣域小銀行,技術團隊就12人,卻找到了數字化轉型的秘籍普惠金融的“民豐模式”率先啟動業務線上化雲上自主創新數字化轉型的樣本意義

作為銀行業少見的mPaaS公有雲客戶,汪曉濤十分渴望把這個套件推薦給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建構一套全省統一的專有雲。他好幾次前去遊說省聯社分管手機銀行業務的上司,遊說風格上也非常直接:你看,我們隻用這麼些人,做成了這麼多事!

數字化轉型的樣本意義

從金融服務廣度和深度來看,民豐農商行這樣的銀行是縣域金融服務的主力隊伍,在服務縣域經濟發展、金融支農支小中作出了重大貢獻。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強調,縣域金融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隻能加強不能削弱。

但是要想參與未來競争,中小銀行積極參與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必選項。但是一個殘酷的事實擺在面前,相比城商行、股份行、大行等同業,它們數字化上已經大大落後,形勢非常嚴峻。

2020年10月,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進行的專項調研顯示,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相較于大中型銀行和新型網際網路銀行,地方中小銀行總體處于初步探索階段。被調研地方中小銀行數字化能力自評估平均得分為2.75分(滿分為5分),與大中型銀行(3.41分)和新型網際網路銀行(3.87分)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事實上,最近一年來有很多同類農商行到訪民豐農商銀行,進行學習。而民豐農商行也總是不厭其煩地分享在阿裡雲上創新的實踐和經驗。有兩家心動的兄弟銀行直接把App開發的任務甚至直接交給了他們。

汪曉濤還在極力遊說江蘇省級農信聯社的上司,希望江蘇省内地方農信社能夠統一使用一個技術平台,省内50多家農信社隻需要把自身業務以小程式的形式投放在這個大平台之上,即可實作數字化轉型,共同抱團參與激烈的市場競争。“省聯社也想換技術架構,我們也一直想推動他們換。”汪曉濤笑稱,“這是我短期内最大的目标。”

去年年底,民豐農商行曾考慮聯合阿裡雲一起搞一場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的論壇,向全國區域性的中小銀行,介紹在雲上做數字化轉型經驗,但因為疫情突然爆發,計劃擱淺了。

“我們這種模式是完完全全可以複制的。” 汪曉濤說,複制成功的關鍵,頂層要看一把手的魄力,下面就要看團隊是不是有意願,想做事情。他還認為,中小銀行在做數字化轉型上要有長遠規劃,找到一個可以支撐業務發展的優秀技術平台。“從零開始造輪子,并不符合中小銀行需求快速疊代的要求。”

今天,小銀行所處的環境相較幾年前已經有了徹底的改變,經濟增長大幅放緩,息差在進一步縮小,另有大中型銀行通過數字手段不斷下沉,進一步争取區域内的客戶……數字化能力“不及格”的縣域小銀行要怎樣才能突圍,繼續延續所在區域的領先地位,民豐農行商銀行的模式可能是一條不錯的學習路徑。

本文轉自中國電子銀行網

責任編輯:王超

END

延伸閱讀

江蘇民豐 x mPaaS | 縣域小銀行,技術團隊就12人,卻找到了數字化轉型的秘籍普惠金融的“民豐模式”率先啟動業務線上化雲上自主創新數字化轉型的樣本意義
江蘇民豐 x mPaaS | 縣域小銀行,技術團隊就12人,卻找到了數字化轉型的秘籍普惠金融的“民豐模式”率先啟動業務線上化雲上自主創新數字化轉型的樣本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