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厘清的幾個關系:存量與增量

1、前言

在底層數字基礎設施之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更關注上層業務的轉型,其中以營銷數字化為代表。筆者認為,數字化轉型,應建立在企業的業态、規模、規劃以及現狀的基礎之上,還應圍繞企業的核心價值進行開展,受益者應當具備開放的特征,覆寫内外部的且足夠多的夥伴。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有了初步的規劃和初階的産品,然而,面臨痛點和挑戰的階段,更是在落地階段。CEO作為最終評估者,針對數字化落地過程中的導向性評估主要以三個方面進行,分别是數字生态、數字驅動和價值提升,而CTO作為過程推進者,需要根據企業數字化發展政策,把握數字化轉型方向,進行階段性落地。落地過程中,需要考慮存量和增量的問題,不應将存量當成包袱,也不應将增量當成邊界。

筆者依然從科技輸出的角度對存量和增量的關系進行闡述,重點在業務規劃和技術選型兩個方面。

2、存量和增量的邊界

埃森哲在數字化的研究報告中提出一個觀點,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存量和增量,其實是第一曲線和第二曲線中巧妙的尋找一個平衡。而這種平衡恰好是解決企業經營管理和發展中的痛點,通過數字科技輸出的方式給予企業經營過程中,尤其是業務營運的數字化重塑。筆者認為,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存量要做好,而增量要做對,是以存量和增量的關系在于“有選擇”、“可延續”、“可進化”的平衡。有選擇代表了數字科技場景的階段性适配,可延續代表了數字技術支援的服務泛化,可進化代表了職能部門具備向業務部門更新的可能。

在傳統的企業營運架構中,存量的意義主要是把現有的使用者市場和使用者服務做好,而增量就是擷取潛在的市場佔有率和利潤,這是絕大多數企業的目标,同時也具備非常明顯的邊界,俗稱變量。變量主要由使用者體驗驅動,包括了品牌的互動、産品的增值服務、數字技術的賦能等。

在數字企業的營運架構中,存量代表了持續的消費者體驗和産品核心競争力,增量是具備應對行業變化的能力和知識服務能力。數字化能力需要承載産品的意義和使用者的信任,同時需要将變量的不确定性限制成較窄的範圍。在筆者所在的企業,将機器人、AI技術運用至業務營運領域,通過分析客戶語義精确觸達客戶心智, 最終達到精細化和數字化營運的目的,這個過程中的資料留存和分析,可以從使用者的需求變化中拓展增量。

3、存量的數字化

從業務規劃的角度看待存量的數字化,則主要以業務場景急需解決的問題為目标,進行數字語言的統一和數字口徑的限制,促成存量場景和增量場景的數字化銜接。在初級數字化階段,重點将傳統的業務場景複制于線上,并通過技術手段進行持續優化。存量的數字化重點在于價值突破和障礙出清,通過簡單場景的數字化突破,帶動持續的變革,這其中包括了數字文化的宣貫和培養、經營層對于數字理念的認知、企業數字化的戰略規劃、數字語言的初步價值展現、營運和管理成本的降本增效。

由此可見,業務規劃中的存量數字化,需要以企業經營層的數字化戰略認知進行統籌,具備循序漸進的特征,重點聚焦經營成本的壓降、利潤的提升和存量的轉化率。

從技術選型的角度看待存量的數字化,需要明确,存量的解決絕不是推倒重來,而是需要考慮現有的技術沉澱和科技團隊的能力,利用增量項目的技術優勢對存量的技術體系形成小範圍的技術沖擊。

以筆者所在的企業為例,存量業務的技術選型和改造,更多從業務支撐的角度進行考慮,而不是盲目的考慮技術成本,變量在于對業務的支援和比對,其中關鍵需要聚焦于服務,筆者稱之為科技輸出能力。以微服務為例,存量業務的技術改造,勢必需要進行系統的拆分,尤其在數字語言統一的階段,其實是一個資料治理的過程。

4、增量的數字化

增量和存量最大的差別在于,增量代表了未來,更多的是“心智”,包括了管理的心智、使用者的心智、産品的心智,乃至商業模式的心智。增量的數字化并不是無的放矢,而是在傳統的經營體系和商業模式下通過數字化的手段進行創新。

筆者從競争的角度對增量數字化進行講述,增量競争是“自由”的方式,更多地憑借自身的優勢,比如聚焦于某個特定的細分市場,以極強的使用者粘性促進産品需求的優化疊代;存量競争是“對抗”的方式,更多地通過轉化的方式,進行競品的淘汰,以更為普惠的營銷方式促進使用者的擷取和産品的生存狀态。

從業務規劃的角度看待增量的數字化,重點在于市場的快速試錯和優化,以及企業效率的提升,是以需要具備一系列的支撐能力,如業務場景的支撐能力、業務營運的支撐能力、營運效率的支撐能力、決策能力的支撐能力等。

從技術選型的角度看待增量的數字化,需要通過技術手段,抓住科技和消費者的變化,幫助企業挖掘新的增長,積累業務增量為存量。在筆者的企業,增量業務的技術選型更多的依靠技術架構體系,而架構體系依托于業務存量和增量過程中的演進。面對不确定的增量業務,技術選型需要邊規劃邊演進,過程中必須具備回報機制,類似DevOps 的度量和回報。在企業級業務架構中,需要平衡規劃管理、科技服務和數字化賦能的關系,如何将科技輸出型組織提升至一個科技服務型組織,以利潤中心的方式支援增量業務的發展,這是每個數字化團隊成員需要考慮的問題。

技術選型過程中,數字系統和數字工具作為增量業務系統的核心,即需要滿足業務的發展,又需要建構數字生态,最終以數字賦能的方式,覆寫更多的“受益者”。筆者粗淺的認為,這個過程有兩個特征,資料治理的“透明化”,更多地讓資料進行輔助決策,技術選型的“靈活化”,更快、更穩定、更安全地進行産品傳遞。

5、總結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企業級的全局體系,涉及商業模式、營運模式、組織方式轉變的系統工程,涉及條線多、建設範圍廣、技術運用深、能力要求高,筆者作為科技從業者,難免對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增量和存量關系的解讀會過于片面。

關于存量和增量,落實到業務規劃和技術選型,可以用DevOps方法論進行總結,戰略和戰術代表了規劃和靈活,數字化轉型推進者一定要掌握平衡,規劃有多全面,靈活就要有多放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