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首次全面闡述汽車戰略:我們不造車,但要創造70%新價值

「我們不造車,但會通過 ICT 技術來幫助客戶造好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今天上午的演講中表示。

華為首次全面闡述汽車戰略:我們不造車,但要創造70%新價值

今天是上海車展開幕的第二天,作為汽車行業的「外行」,徐直軍的演講為我們解答了一直以來的很多疑問,成為了車展的一大亮點。徐直軍這次詳述了華為在汽車領域的整體布局,完整回答了華為将要如何投入智能駕駛,同時也為未來的出行方式做了自己的展望。

變道超車

華為認為,未來的汽車産業将會與科技公司發生很多融合。一直以來,華為所在的 ICT 産業和汽車産業被人們認為是完全獨立的兩個行業。但華為認為,兩種公司其實一直在為同一個目标奮鬥:行動和交流上的自由。最近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則是國内車企的機會。

「我們都在談論智能網聯汽車,在這裡我更喜歡加上電動兩個字,這是中國汽車騰飛的機會。」徐直軍表示,「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對于中國汽車行業來講是『變道超車』的機會。ICT 産業和汽車産業将會發生很多融合,未來我們肯定會經常見面。華為希望用自己 30 餘年的技術積累推動汽車産業進步。」

華為正在用自己的技術幫助車企開發自動駕駛汽車。今年年初,北汽新能源與華為簽署了全面業務合作協定,聯合設立了「1873 戴維森創新實驗室」,共同開發面向下一代的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技術。

華為首次全面闡述汽車戰略:我們不造車,但要創造70%新價值

去年 12 月,工信部印發了《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發展行動計劃》,其中提出到 2020 年,我國将在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産業跨行業融合上取得突破,具備進階别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實作特定場景規模應用,車聯網使用者滲透率達到 30% 以上,智能道路基礎設施水準明顯提升。

而根據行業預測,至 2020 年,國内智能網聯汽車的市場規模可達到 1000 億元。面對這一龐大的市場「蛋糕」,不僅各大車企、網際網路公司正在争相布局,國内多個城市也在搶占智能汽車的新陣地。

第三生活空間

智能駕駛不僅會讓人們的出行更加便捷,交通效率更高,也會變相增加每個人每天的時間。在華為的眼中,自動駕駛會成為移動網際網路之後,人類生活變革的下一個方向。

「在 iPhone 出現之前,手機隻是一個打電話的工具——智能手機的發展已讓移動通信産業的價值和空間有了巨大的變化。」徐直軍表示。「未來的智能網聯電動汽車也會是功能機到智能手機變化的過程。它和網絡有連接配接,通過不斷的軟體和硬體更新提高體驗。對于其中的玩家來說,它帶來的市場空間和價值将會大有不同。在未來,汽車提供商和消費者之間是有連接配接的,連接配接就會帶來價值。」

華為首次全面闡述汽車戰略:我們不造車,但要創造70%新價值

在華為看來,智能駕駛可以讓人類社會的自由提升到新的高度。自動駕駛會解放人們出行的時間,未來汽車将會成為家庭、辦公室以外的第三個生活空間。而這種變化将會帶來很多新機會。

來自麥肯錫的報告曾預測:到 2040 年,國内 55% 的乘客裡程将是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汽車和共享汽車提供的,目前中國主要高速公路上已經建有 26,6000 個充電站——這一數字比歐洲和美國加起來還要多 43%。徐直軍認為,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會成為人類社會新的革命性發展引擎,其影響遠遠超過汽車和科技兩個行業本身。

智能網聯汽車會成為持續創造價值的平台。而華為希望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70% 的增量價值

雖然在汽車行業裡,華為還是一個新來者,但在應用于智能駕駛的新技術上,它卻已處于領先地位。華為希望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服務提供商,而未來汽車的價值将不限于發動機、底盤和變速箱,更會有搭載于其上的智能計算系統和車路協同技術。

「未來汽車價值的構成 70% 不會在傳統的車身、底盤上,而是自動駕駛的軟體,以及計算和連接配接的技術。」徐直軍表示,「在自動駕駛汽車上,你付出的錢大部分将會用在新增的相關部分。未來汽車的形态将會發生巨大改變,是以我們不會選擇造車。」

如果正如很多人所說的,未來的汽車将會是一台計算機的話,華為已經可以提供計算機的「心髒」了。目前華為與奧迪的 L4 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就是基于去年剛剛推出的昇騰 310 晶片。

華為首次全面闡述汽車戰略:我們不造車,但要創造70%新價值

搭載在奧迪 Q7 上的華為 MDC600 車載資料中心。該子產品算力可達 352TOPS,支援 L4 級别的自動駕駛計算。

雖然不造車,但華為仍希望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做到絕對領先,其中包括車路協同,以及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在華為的願景中,汽車内的計算晶片将由目前的一百餘塊精簡為三塊,分别用于控制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娛樂功能和動力部分。華為對此提出了 Mobile PC 概念。

華為首次全面闡述汽車戰略:我們不造車,但要創造70%新價值

華為希望未來汽車内部的線路可以大幅精簡,同時算力也變得集中起來。

「目前有很多新勢力在造車,它們主要是想利用軟體能力開發自動駕駛,而晶片上的成本很高。」徐直軍介紹道。「華為推出的人工智能晶片可以解決智能駕駛汽車發展過程中的算力需求。我們還釋出了『Octopus』雲端自動駕駛服務,其中包括算力、模型、訓練、模拟駕駛測試等服務。可以幫助客戶更友善開發自己的智能駕駛技術。」

華為首次全面闡述汽車戰略:我們不造車,但要創造70%新價值

華為提出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在新技術的研發方面,徐直軍表示,華為内部正在研究 L4 級别的自動駕駛。而在汽車成為能夠思考并完全自主駕駛的智能體之前,我們還需要車路協同等技術的幫助。

目前,華為已經成立了汽車行業解決方案部門,由于智能駕駛背後的技術來自于華為的不同部門,新部門配置的資源會依照客戶需求的不同而變化。

「我們做一款手機需要 18 個月,而車企推出一款新車則要兩三年。今天我們所做的事情要産生回報,将是 2021 年以後的事情。」徐直軍表示。

華為首次全面闡述汽車戰略:我們不造車,但要創造70%新價值

兩年一度的上海車展已經成為了領先科技的風向标。2015 年 4 月,阿裡在上海車展上釋出了汽車戰略;2017 年 4 月,百度釋出了 Apollo 計劃;2019 年 4 月 17 日,華為在上海車展釋出了自己的汽車戰略。華為的入局雖然不是「造車」,但或許會為這一行業帶來更為深入的變革。

本文為機器之心報道,轉載請聯系本公衆号獲得授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