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窮人吃些啥?别再被古裝劇誤導了,換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别看現代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小姑娘被鋪天蓋地的商家宣傳洗腦,認為隻有瘦成麻杆才算好看,為了減肥甚至采取不吃飯的方法,但實際上這種做法不僅很容易引起反彈,更重要的是會嚴重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真正的減肥應當是适當的控制飲食以及堅持運動相結合。

古代窮人吃些啥?别再被古裝劇誤導了,換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随着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準也在不斷的提高,再也不會出現餓到啃樹皮吃草根的情況;但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在古代,甚至可以說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如何能夠不餓肚子,成為了百姓們生活的頭等大事,至于吃飽、吃好,那真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古代窮人吃些啥?别再被古裝劇誤導了,換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很多人被現在的一些胡編亂造的影視劇給誤導了,以為古代生活很有趣,山野叢林找尋一片屬于自己的淨土,種植作物,養雞養鴨,兩杯兩盞淡酒,生活好不惬意。但是事實卻并非如此,在古代有錢還不夠,如果你沒有相應的社會地位,隻是個普通人,換成适應了現代便捷生活的你可能一天都過不下去。

古代窮人吃些啥?别再被古裝劇誤導了,換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古代生産力水準是十分低下的,低下到什麼程度呢?一年到頭不見油葷可不是開玩笑的,基本上隻有過年時才能吃上一碗肉。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疑惑,古代中國社會不是農耕社會嗎?家裡面養的雞鴨和豬呢?為什麼不拿出來吃呢?還有老牛,牛肉的營養價值不是更高嗎?

古代窮人吃些啥?别再被古裝劇誤導了,換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首先你肯定不清楚古代的稅收,光是征稅就已經夠貧民勞作一年了,什麼雞鴨魚肉到了征稅的時間都要全部上交給當地政府的;更别說在古代很多土地都是屬于大地主的,百姓們還得給地主交租金,自己都吃不飽還有多餘的資産飼養家禽家畜,簡直是在做夢。至于牛,在古代牛不屬于食物,而是屬于農耕工具,百姓膽敢私自殺牛吃肉,是要坐牢的。

古代窮人吃些啥?别再被古裝劇誤導了,換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如果當時朝代清明,賦稅輕,貧民的日子還相對好過一點,但是要是戰亂頻發,征收重稅,這個時候黎民百姓就真的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無法動彈了。不然為什麼古代會有那麼多農民起義,因為實在過不下去了,但凡有一點活路人們也不至于冒着生命危險去起義。

古代窮人吃些啥?别再被古裝劇誤導了,換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而且那個時候農村的生産力水準低下,沒有像現在這樣一片稻田全部豐收機械化收割的技術,遇到蟲災和旱災,農民不僅沒有飯吃,還要把自己家裡的東西拿出來變賣以應付政府的稅收。

是以當時很少有貧民可以吃得起飯的,他們通常都去山裡面挖野菜和蕃薯。說起來蕃薯真是個好東西,抗旱且産量高,可以說不知挽救了多少吃不起飯的百姓生命。但蕃薯是17世紀才傳入我國的,包括我們如今所熟知的高産作物洋芋、玉米等,都是随着地理大發現才慢慢傳入我國,更别說雜交水稻這種改良農作物。

古代窮人吃些啥?别再被古裝劇誤導了,換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那麼在此之前古代人民吃什麼?古代的"五谷"中還真不包括我們如今所說的水稻,《黃帝内經》中記載的五谷乃是"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33種谷物,其中14種都是豆類,說白了古代飽腹大部分人就是吃豆子。

宋朝已經是中國古代最為富庶的一個朝代,有富宋之稱,是以宋代百姓可以說是古代曆朝曆代中吃的最好的一個年代,但這個所謂的吃的最好,也不過是吃麥飯罷了。何為麥飯?"麥飯,磨麥合皮而炊之也",說白了就是小麥跟麥麸一同打碎混着吃。

古代窮人吃些啥?别再被古裝劇誤導了,換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我們無論是從《清明上河圖》中看到汴京的繁盛也好,還是從詩文中看到那些飲酒作樂的場合也好,希望大家明白,這些代表的隻是古代都城,以及古代文人階層的生活,我們從中無法看到生活在底層的老百姓。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深深的刻在古代人心中,并且随着血緣關系的傳遞一步步傳承到了今天,在抱怨生活的時候,不妨想想那些在土裡刨食的老祖宗們。不浪費糧食,學會感恩,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是我們應當學會的事情。

古代窮人吃些啥?别再被古裝劇誤導了,換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不過話說回來,正是因為古代食材很珍貴,百姓們才會更加想方設法鑽研美食,一方面根據不同的環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想辦法多增加點能吃的東西,另一方面則會想辦法通過不同的烹饪方式做出更加好吃的食物。

也是以華夏美食乃是全世界種類最多、口感最為多樣、食材用料最為廣泛的國家之一,幾千年的時光不僅沉澱了厚重的文化底蘊,也積累了豐富的美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