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祭拜孔子,看見碑文後遲遲不動,大臣遮住一個字,他立即跪拜

公元1661年正月,年僅24歲的順治皇帝生命走到了盡頭。

由于變故發生得太突然,順治在生前根本沒有想着要立太子,畢竟他還那麼年輕,而他的孩子們還那麼小。

但是生命有時候就是這麼脆弱,以至于還沒來得及享受生活,便已經到達了終點,尤其是對于順治來說,生命的過早終結,着實太過惋惜,他貴為一國之君,卻隻能望洋興歎,徒留遺憾。

康熙祭拜孔子,看見碑文後遲遲不動,大臣遮住一個字,他立即跪拜

他縱然掌握着天下,但也沒有辦法延續自己的生命,從這點來看,生命似乎是公平的,它不會因為權勢地位顯赫,就會網開一面。

順治自知大限将至,在閉上雙眼之前,他必須給國家一個繼承者,最終在湯若望的建議下,順治将他的第三子玄烨立為了繼承人。

當時玄烨虛歲隻有八歲,是個地道地道的小娃娃,他的兩個哥哥依然在世,為何順治非要立他為繼承人呢,難道他遇見了玄烨将是一個好皇帝?

當然不是,之是以立他為繼承人,是因為玄烨出過天花,由于僥幸活了下來,身體裡産生了抗體,而當時的天花對于清廷來說,是非常恐怖的,緻死率也非常高。

玄烨有了抗體,自然也就不再害怕天花,這對于他們王室來說,也是件好事,就這樣,年僅六歲的玄烨在順治去世後成為了大清的新皇帝,年号“康熙”,一度被後世稱之為康熙大帝。

康熙祭拜孔子,看見碑文後遲遲不動,大臣遮住一個字,他立即跪拜

康熙确實很優秀,在位整整六十一年,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而他在位這些年裡還做了不少載入史冊的大事,平定三藩、收複台灣、三次親征噶爾丹、驅逐沙俄等等。

康熙如此威猛,他也一心想要徹底融入中原這片熱土,于是他便學着中原皇帝去祭拜孔子,可是當他看見碑文後卻遲遲不動,大臣遮住一個字,他立即跪拜。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來看。

康熙的小手段。

康熙當皇帝的隻是一個什麼也不懂的小孩子,而順治臨終指定的托孤大臣們根本不聽康熙的指令,反而總想着自己能夠專權,最後在四輔臣中勝出的是鳌拜,他簡直把自己當成了皇帝。

康熙祭拜孔子,看見碑文後遲遲不動,大臣遮住一個字,他立即跪拜

這樣的局面令康熙很是頭疼,但是他自知根本沒有能力與鳌拜對抗,隻能一直等待,為了讓鳌拜放松警惕,康熙便時常召集一群孩子在宮中聯系布庫之戲,也就是摔跤,這是他們滿清朝廷經常會舉行的活動,而不可一世的鳌拜倒也好這一口。

但是他沒有想到,康熙根本不是為了玩,而是為了要他的命,有那麼一天,他暗中吩咐陪他摔跤的玩伴,在鳌拜進宮的時候,直接将他捉拿。

不可一世的鳌拜,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栽在一群孩子的手裡,這些少年他們本就是摔跤好手,雖然力氣沒有鳌拜大,但畢竟人多勢衆,鳌拜因力竭而被捕,直接被扔進了大獄。

康熙祭拜孔子,看見碑文後遲遲不動,大臣遮住一個字,他立即跪拜

眼瞅着鳌拜被捕,本來噤若寒蟬的大臣們,紛紛跳了出來,他們竭盡全力羅列了鳌拜30條大罪,并聲嘶力竭請求康熙對鳌拜進行滅族。

康熙大筆一揮,并沒有要了鳌拜的命,而是将他拘禁,隻是沒多久之後,鳌拜便一命嗚呼了,在鳌拜去世之後,順治為他尋找的四位輔政大臣僅僅隻剩下了遏必隆一人,而他一向唯鳌拜馬首是瞻,康熙也直接将他給削去了爵位,自此完全掌控了朝堂大權。

康熙的小心思

康熙皇帝親政之後,便開了大帝模式,南征北戰,不可一世,直接奠定了康乾盛世的開端,但是康熙并不快樂,因為他覺得他的子民根本沒有發自内心地将他當作皇帝。

非我族類,這四個字猶如一座大山,壓得康熙喘不過氣來。

康熙祭拜孔子,看見碑文後遲遲不動,大臣遮住一個字,他立即跪拜

作為滿清的統治者,康熙看着自己的臣民,内心雖然有些芥蒂,但他還是覺得自己是天下共主,想要長治久安,必須要一視同仁,既然漢人衆多思想不好改變,那麼他可以改變。

在康熙之前,中國大地上出了不少漢人皇帝,康熙便認真從他們身上汲取經驗,後來他發現,不少皇帝在即位之後,都會祭拜孔子。

他仔細思索了之後,覺得這件事是可行的,畢竟他也是皇帝,他自然也可以去祭拜孔子,于是便将這件事提上了日程。

當時清廷中也有不少漢人,他們對于康熙的這種提議,自然也是非常贊成,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祭祀大典就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康熙祭拜孔子,看見碑文後遲遲不動,大臣遮住一個字,他立即跪拜

康熙内心信不信孔子,這沒人知道,但是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康熙得讓其他的群眾認為他是信的,是以在祭祀大典開始之前,康熙也做了很多功課,畢竟他不能讓群眾覺得他隻是在做樣子。

康熙的小在意

既然要進行祭祀大典,自然得有人主持才行,康熙選來選去,標明了當時的國子監孔尚任,此外,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子孫。

經過孔尚任缜密的策劃,康熙祭拜孔子的儀式正式開始,儀式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在孔子廟中祭祀,另一部分就是去孔子墓前跪拜。

康熙祭拜孔子,看見碑文後遲遲不動,大臣遮住一個字,他立即跪拜

當康熙從孔子廟中出來去往孔子墓跪拜的時候,卻發生了變故。

當所有人都齊刷刷地等着康熙下跪的時候,康熙卻看着孔子墓碑上的碑文發呆,遲遲不肯動,這場面當真是尴尬到了極點。

就當衆人竊竊私語的時候,孔尚任提議儀式先暫停一會,等到衆人休息片刻之後,再繼續進行。

文武百官很疑惑,但礙于皇帝在場也不敢質疑,便隻能靜靜等待,而當孔尚任宣布典禮繼續的時候,康熙在衆人的疑惑中,率先下跪,文武百官也緊随其後,祭拜儀式得到了圓滿的成功。

康熙祭拜孔子,看見碑文後遲遲不動,大臣遮住一個字,他立即跪拜

事後,有人就借機問孔尚任,為何第二次康熙卻沒有猶豫就下跪了呢?孔尚任回答倒也很直接,他說,是因為他遮住了孔子墓碑上的一個字。

原來,孔子的墓碑上寫着:

大成至聖文宣王。

說到底也隻是一個“王”,而康熙認為他可是皇帝,是比“王”還要尊貴的存在,以自己的身份,怎麼能去跪拜一個“王”呢?

康熙祭拜孔子,看見碑文後遲遲不動,大臣遮住一個字,他立即跪拜

很顯然,康熙是很在意這個字的,而孔尚任作為一個聰明人,看着康熙的舉動自然就明白了他的真實想法,是以他趁着衆人休息的時候,用布将孔子墓碑上的那個“王”字給遮住了,這樣,康熙自然也就沒有芥蒂了。

回到皇宮之後,康熙對孔尚任的随機應變表示了贊許,并加封他為國子監博士,而為了提高孔子的地位,他還将孔子追谥為“大成至聖先師”。

由此來了一波收攏人心,當真是令人佩服地五體投地!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聖祖實錄》等。

(圖網,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