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25、莊子說,孔子比老子差很多

作者: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

魯國也有一個受刖刑被砍去腳趾的人,名字叫叔山,叔山應該是氏,反正我們現在把姓與氏已經徹底搞混了,也就不去過多的解釋了。這個人跑來求見孔子,一般都認為是因為叔山此人沒有腳趾,是以走路的時候隻能用足根,故叫做踵見。我覺得這種解釋有點就字面意思強行解釋的感覺。我認為解讀為摩肩接踵的“踵”的意思更準确一些。也就是說這個人是不是用腳後根走着來見孔子的不重要,用什麼方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亦步亦趨的形态,這種形态表明了一個人急切的心情。緊跟在孔子腳後跟後面,追着向孔子請教。否則坐車來求見的還能叫“車見”不成。

仲尼曰:“子不謹,前既犯患若是矣。雖今來,何及矣!”

孔子說道:“你過去處事不小心,犯法被處以刖刑,砍去了腳趾,你現在來到這裡,還來得及嗎?”不知道孔子為什麼會是這種反應,從《論語》記載的孔子的言行,這種反應應該是莊子想當然爾,或者是莊子文章故事情節需要如此設定,是以孔子必須是這種反應。

多說幾句,《論語》中記載孔子有弟子叫公冶長的也受到過牢獄之災,孔子可沒有看不上這個弟子,不僅體諒了公冶長,認為公冶長那次坐牢完全是無妄之災,最後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無趾曰:“吾唯不知務而輕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來也,猶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務全之也。夫天無不覆,地無不載,吾以夫子為天地,安知夫子之猶若是也!”

叔山無趾說道:“我隻是因為過去不懂事,不知道愛護自己的身體,犯了錯誤而被砍去腳趾。我今天來是因為有我知道有比腳趾頭更重要的東西,而我希望能夠保全它。世間萬物無不被上天覆寫,無不被大地所承載,我本來還把夫子你看成貫通天地的高人,怎知你卻是這樣的人。”

失望啊!我态度這麼誠懇的請教學問,以為你是一至聖高人,沒想到你竟然揪着我過去曾經犯的錯誤不放,怎麼話裡話外好像還很看不起我們這些受刑而身體殘疾的人。難道說你說過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對這好像是佛教的,你曾經說過的應該是“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難道是騙人的?可能來的時候還有一點拜師的小心思,這會差不多也抛到爪哇國去了。

孔子曰:“丘則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請講以所聞。” 無趾出。

孔子一聽叔山無趾這話,高人啊!再一反思自己的剛才的話,是不對。趕快認錯說道:“是我孔丘淺薄粗陋了,實在不好意思!你看你還是怎麼還在外面站着呢,趕快進來吧,講談談你的所聽到一些道理吧。”

孔子的态度轉變還是很快的,知道自己說話有問題,該認錯馬上就認承認自己的不對,“過則勿憚改”踐行的還是很到位的。

“無趾出”有很多版本都解讀為無趾走了以後,而且還自行腦補了很多兩人交流的場面。這應該是為了給孔夫子留面子吧。就莊子文章的本意分析,叔山無趾應該是沒理會孔子态度的轉變,徑直而去。清代宣穎注釋“徑去”應該是準确的。如果叔山無趾與孔子進行了友好而親切的會面及交談,然後離開的。再去見老子,說後面的那些話,甚不成了兩面三刀的卑鄙小人,道家高人應該不屑如此作為吧。

孔子曰:“弟子勉之 !夫無趾,兀者也,猶務學以複補前行之惡,而況全德之人乎!”

看着高人漸漸遠去,孔子回過頭就來教訓自己的弟子們,說道:“孩兒們操練起來,不對,此大聖非彼大聖。孔子應該是說:“同學們,你們要努力啊,你們看看人家叔山無趾,腳趾頭都被剁掉了,還想通過努力學習,彌補自己過去犯下的過錯,何況你們這些沒有犯過錯的人呢?”

感覺孔夫子這個時候真有我們高三老師苦口婆心,狠鐵不成鋼的心了。就差說你看看别人家孩子!為什麼總是别人家孩子,我小的時候總在想為什麼不比比别人家老師?别人家家長呢?由此看來教師的傳統由來以久啊。

無趾語老聃曰:“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賓賓以學子為?彼且以蕲以諔詭幻怪之名聞,不知至人之以是為己桎梏邪?”

叔山無趾後來碰到了老子,也可能是專程拜訪老子的時候,提起了會見孔子的感受,說道:“人們都說孔子是當代的至聖之人,未必吧,我感覺好像差了那麼一點。(如果真達到了至聖水準)他何以還頻頻以教授弟子為能事呢?而且為了使自己名聲遠揚,甚至還教授一些荒誕不經、奇異幻怪之内容。難道他不知道至聖之人是将名聲視為限制自己的桎梏的嗎?

很多版本都将“彼何賓賓以學子為”解釋為“他為什麼還常常來向您請教呢”,我不認同這種解釋,照這種了解,這不是面對面的拍馬屁嗎?用貶低孔子來吹捧老子。但是問題是後面一句又是“蕲以諔詭幻怪之名聞”,難道向老子請教的結果就是回去教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以博取名聲?這就不是拍馬屁了,而是拍馬蹄子了。

老聃曰: “胡不直使彼以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者,解其桎梏,其可乎? ”無趾曰:“天刑之,安可解!”

老聃禁不住反問叔山無趾道:“(你既然發現了這個問題),為什麼不當面告訴他要視生與死同一,是與非一貫呢,幫助他解除其桎梏,難道不可以嗎?”

叔山無趾不置可否,說道:“其天性要受此桎梏,怎麼可能解得開呢?”

其實叔山無趾的态度才是道家正統的處世态度,順應天命。但是我一直有一個疑問,如果你去警醒、提示他,讓别人有所領悟,有所改變,誰能說這就不是天命了呢?沒準是天命讓你去幫助他的也說不定呢?但是如果你非要說強自插手有違天命也對。這好象是的死循環,不論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