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音戲《雲翠仙》經典歸來 第一屆淄博城市戲劇節唱響聊齋文化

五音戲《雲翠仙》經典歸來 第一屆淄博城市戲劇節唱響聊齋文化

五音戲《雲翠仙》中俏皮可愛的狐仙

大衆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1月10日訊(記者 楊峰) 五音戲,淄博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國戲劇界最高獎三朵“梅花”的擁有者,戲曲界的一朵奇葩。聊齋文化,以蒲松齡及其《聊齋志異》等作品為核心,充分展現其獨具特色的魅力。當兩者融合在一起,會産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

1月10日晚上7點30分,一台屢獲殊榮的經典五音戲《雲翠仙》在淄博劇院登台亮相。該劇傾情演繹人狐情緣,收獲了無數掌聲,為第一屆淄博城市戲劇節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贊譽無數 屢獲殊榮

《雲翠仙》是五音戲曆史上第八部聊齋系列劇目,自2005年創排以來,一經上演即引來無數贊譽。先後得到平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先生、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先生、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作曲何占豪先生等衆多大咖的稱贊。

“雲翠仙”扮演者,五音戲國家級傳承人呂鳳琴憑此劇一舉斬獲第二十四屆梅花獎、第十屆中國藝術節文化獎、上海白玉蘭主角提名獎等諸多榮譽。該劇先後榮獲中宣部第十屆公德心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十四屆“文華獎”優秀劇目獎獲獎劇目、首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獲獎劇目等多項大獎。

《雲翠仙》幾易其稿,不斷完善,在劇本立意、台詞唱腔、音樂舞美、服裝道具、燈光音效等戲曲舞台藝術表現形式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完善,舊中見新、新中見根,煥發出新的生機。經著名編劇張士信、王新生多次潤筆,并聘請著名導演王青等主創人員共同創作,在黃梅戲作曲名家徐志遠先生的親力加盟下,誕生了這部彙集名家、經久流傳的五音戲經典之作。

該劇參加第八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展演之際,著名音樂家、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作者何占豪先生現場觀看後直呼“甯可不看音樂劇《貓》也要看五音戲《雲翠仙》”,越劇名家袁雪芬先生則表示“兩個小時的戲太短了,應該三個小時”,足以見證此劇之經典。

雅俗兼顧 根中求新

《雲翠仙》用時2個多小時,七個篇章,講述了書生無意救白狐,狐仙救人并自媒自嫁與書生結為夫婦,書生大醉被騙寫下典妻契約,衆狐仙大鬧花堂懲治惡霸,二人最終破鏡重圓的故事。該劇倡導真善美、鞭撻假惡醜,與傳統的五音戲相比,《雲翠仙》做到了雅俗兼顧,既沒有脫離五音戲的根,又在根上求新發展。

本次演出所有角色均由五音戲新生代演員擔任主演,在原版主角呂鳳琴、朱雷聲兩位老師的精心傳授下,雲翠仙由五音戲青年演員、中國戲曲紅梅荟萃“金花”稱号獲得者路萌擔任,梁有才由山東省地方戲“最佳新人”獎獲得者史曉睿擔任。

路萌青春靓麗,嗓音圓潤清亮,表演含蓄,端莊大方,演至哀傷纏綿處催人淚下,将亦狐亦人的雲翠仙演繹得生動傳神,令人過目不忘。

史曉睿扮相俊美,動作揮灑自如,将一個困頓時失望潦倒,飲酒後又意氣風發酒精上頭的書生演活了,一個懷才不遇想取得功名的書生躍然紙上,給人印象極深。

在劇中,衆多狐仙活潑俏皮,機靈可愛,幾個反派人物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各有特色。

舞台的布置,舞美的設計,配樂、燈光的使用,都更具現代感。舞美大氣唯美、服裝清新亮麗、燈光靈動絢麗。唱腔上既保留了五音戲的傳統特色,又添加了現代抒情演唱的技巧,使這出戲的唱腔更具感染力,更能打動年輕人的心。

戲夢聊齋 傳奇繼續

淄博是聊齋故裡、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先生的故鄉。作為聊齋故裡獨有的珍稀劇種,五音戲沉醉于柳泉聊齋,在蒲翁的傳奇筆墨裡,激蕩着世間波瀾、人間煙火,展現出這方土地芸芸衆生的文化底蘊和生命底色。

淄博市五音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淄博市五音戲劇院)地處聊齋故裡,從1958年第一部聊齋題材五音戲《牆頭記》立于舞台起,相繼排演了《牆頭記》《胭脂》《姊妹易嫁》《俠女》《窦女》《續黃粱》《喬女》《雲翠仙》《珊瑚》《小謝與陶望三》等十多部聊齋題材五音戲,在業内和學術界産生了巨大影響。

在第一屆淄博城市戲劇節期間,以弘揚聊齋文化為宗旨的“戲夢聊齋”——聊齋題材五音戲展演業已開始,屢獲殊榮的聊齋題材五音戲《雲翠仙》,在聊齋故裡進行集中展演展示。

《聊齋志異》中的小說,精短飄逸,留白甚多,可供改編的空間很大。如果能有更多的劇作家将聊齋故事搬上五音戲的舞台,将淄博文學和藝術的這兩朵奇葩聯合在一起,五音戲就會愈唱愈響,讓更多的人知曉它,熱愛它。

《聊齋志異》是淄博人的驕傲,五音戲也是淄博人的驕傲。兩者融合,正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對于五音戲來說,《雲翠仙》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束,未來,傳奇将繼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