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期間,日軍在東南亞為何重點屠殺華僑?中華铮铮鐵骨令敵膽寒

二戰期間,特别是太平洋戰争爆發以後,東南亞華僑人口銳減。據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編《三十五年度僑務統計輯要》的《抗戰時期部分地區華僑人口死亡統計》披露,抗戰時期東南亞華僑死亡數字如下:印尼(荷屬)死亡2.7萬人,馬來亞(英屬)死亡7.1萬人,菲律賓死亡1.2萬人,暹羅(泰國)死亡7.5萬人,安南(越南)死亡9000人,緬甸死亡1.9萬人,北婆羅洲(英屬)死亡1000人。共計死亡21.4萬人。除了生老病死和參加抗日武裝戰鬥死亡以外,多數死于日軍滅絕人性的大屠殺。

在日軍鐵蹄踐踏下的東南亞,華僑被屠殺的慘案随時随地都可能發生,罄竹難書。

新加坡舊稱“石叻”“星加坡”,是中國沿海居民“過番”(赴南洋)落腳最為集中的地方,華僑人口遠超其他族裔。七七事變後,新加坡成為東南亞華僑支援祖國抗日救亡運動的策源地和上司中心。當年華僑領袖陳嘉庚上司的“南洋華僑籌赈祖國難民總會”,就設在新加坡。

日本法西斯侵占東南亞後,針對華僑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其間最駭人聽聞的,是日軍攻陷新加坡以後實行的所謂“大檢證”。

在太平洋戰争時期,日軍第二十五軍司令官山下奉文指揮馬來亞作戰。他率領日軍用55天時間占領馬來半島,又用大約兩周時間迫使新加坡英國守軍白思華中将率部無條件投降。日本傳媒稱其為“馬來亞之虎”。他就曾得出這樣的結論:“要不是有華僑的支援,早就解決中國問題了!”日軍在新加坡對華僑的大屠殺,一是為了報複華僑之前對中國抗日救亡運動的大力支援,二是報複星華抗日義勇軍參加新加坡的保衛戰。

1942年2月17日,山下奉文指令新加坡警備司令河村三郎:“将潛伏着的持敵對态度的華僑連根鏟除,以絕我軍作戰的後顧之憂。”參謀長鈴木則明确訓示:“判定出敵對分子後,當即處置(死刑)”。由此,拉開了“大檢證”的序幕。

在新加坡實施的“大檢證”,就是通過一些蒙着面罩的原英國警察、印度警察和馬來亞共産黨變節分子的指認,從被控制華僑中甄别和擒獲所謂“反日分子”“敵性華僑”。日軍占領新加坡幾天後便釋出布告稱,要求所有18歲至50歲的男性華僑,到4個地方集中以領取“良民證”,繼而派出憲兵,挨家挨戶驅出華僑居民,在集中之地露宿于街頭,男女老幼均不得免,華僑在死亡的恐怖中,心驚膽戰地等待着審查。“大檢證”自1942年2月18日開始,此後數日,有幸通過者,即發給一張印着紫色“檢”字的小紙片,憑紙一片放行回家;而被指認出來的所謂“反日分子”“敵性華僑”,則未經任何審判程式就被處死。其手法、手段極其殘忍,令人發指!有的被日軍捆綁拉到海邊,慘遭重機槍射殺;有的被捆綁裝船,運到離海岸10公裡左右的地方将人推到海裡淹死;有的令其自己掘坑,再強迫服毒自盡或用機槍射殺、軍刀砍殺;還有一些未被處死的華僑,則被送到泰國建造“死亡鐵路”,也是有去無回。

臭名昭著的戰争狂人辻政信當時正擔任日軍馬來方面作戰處主任參謀,他也是“大檢證”的主要推動者。1942年2月22日,辻政信巡視了負責惹蘭勿殺地段“肅清”工作的日軍部隊。在聽說大西覺的分隊隻甄别出了70個“反日分子”“敵性華僑”後,辻政信大為光火,嚴厲斥責道:“你還在磨蹭什麼?我是要全新加坡一半人的命!”這一句話便讓大西覺的分隊一口氣抓了幾千人,塞滿了幾十輛汽車,送至樟宜海濱殺害,頓時使風景宜人的旅遊勝地變成血肉橫飛的屠場。至2月25日,日軍所實行的“大檢證”方告結束。

日軍在新加坡到底殘害多少華僑?1945年9月,英随軍記者博比·傑克遜報道,“大檢證”遇害華僑平民達5萬人;《星洲日報》社論引述日據時期《彼南日報》數字稱,遇害者達7萬餘人。

為了記錄遭日本占領的慘痛經曆,新加坡設立了二戰紀念館“日據時期:戰争與史迹”,以提醒國人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與穩定,共同維護國家主權。

早在2000多年前,馬來亞的土地上就有中國人的足迹。到二戰前,中國移民已成為僅次于馬來人(巫族)的第二大族群,分布在各州城鄉及大小種植園。1937年中國抗日戰争全面爆發,馬來亞華僑萬衆一心,投身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各階層各行業紛紛舉行義捐、義賣、義演、義唱活動,籌集錢款支援祖國軍民抗戰。從抗戰全面爆發到太平洋戰争開始馬來亞淪陷的4年多時間裡,馬來亞華僑為祖國籌款占到了東南亞華僑赈款的2/3。還有一些熱血青年告别親人回國參軍參戰,走上抗日戰場,僅參加陳嘉庚上司的南僑總會招募的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的馬來亞華僑就達1000多名。華僑的這些正義之舉,大大惹怒了對東南亞虎視眈眈的日本法西斯,為日後日軍的大屠殺埋下“禍根”。

太平洋戰争爆發後,日軍在馬來亞犯下了哪些罪行?根據廣州新馬僑友會編印的《馬來亞人民抗日軍》一書第二章《日軍侵占馬來亞,實行血腥的法西斯統治》記載:

“日軍在馬來亞各州,也先後進行大檢證、大逮捕、大屠殺。”

“在馬來半島受害最慘的地區是柔佛州的巴株巴轄和文律一帶。1942年2月20日開始,日軍數次圍捕、屠殺無辜平民1300多人,男女老幼一律刺殺、燒殺或槍殺,嬰孩被刺刀挑起抛進河港或火屋中。巴力士隆、張厝港由日軍挑撥唆使受蒙騙的暴徒,殺害無辜華僑數千人。2月13日,日軍屠殺士乃、德茂村男女老幼900餘人。麻坡屠殺300餘人;振林山數次屠殺千餘人。哥打丁宜2月23日—25日屠殺3100多人;十四碑先後4次屠殺500餘人。3月20日—30日,在居銮前後屠殺2000多人。豐盛港屠殺400餘人,新山東山屠殺百餘人。每次屠殺,伴随強奸、燒屋、搶劫。”

“其他各州,無一幸免。馬六甲州3月21日大檢證,群衆被殺300餘人,逮捕2000餘人,其中被刑殺、冤殺和病死獄中數百人。亞沙漢被圍屠198人;火鋸廠勞工被關木屋中燒死156人。馬捷區屠殺200餘農民及其老幼;吉山被屠殺157人。熱水湖被刺死50餘人;野新區被圍住槍殺27人。森美蘭州知知港餘朗朗村在3月18日被數百日軍包圍,不分青紅皂白,殘殺1680人,全村僥幸逃脫及輕傷治愈者僅數十人。馬口、冷宜一帶農村、膠園的群衆被殘殺1000多人。見農底打士被屠村,死者數百人。霹靂州美羅地區被集體屠殺數百人。宋西埠被殺150餘人。金保新路被屠殺200餘人。冷甲被圍屠後,關在屋裡燒死兒童16人。彈丸小鎮高烏、仁丹被槍殺37人。吉打州3月21日在雙溪大年地區屠殺300餘人。亞羅斯打等地也殺200餘人。彭亨州文德甲、淡馬魯、直涼各地,被檢證屠殺數百人。較大城市槟城4月5日以後3次大檢證,逮捕5000餘人,超過半數當場被屠殺,在獄中被刑殺或病死千餘人。吉隆坡及雪蘭莪州各地被捕殺近千人。”

二戰期間,日軍在東南亞為何重點屠殺華僑?中華铮铮鐵骨令敵膽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