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決定南宋存亡命運的襄陽保衛戰,三十八年戰守,勝敗終決人心

南宋末年,權臣賈似道當政,對内欺君誤國,對外屈辱求和。蒙古皇帝忽必烈有意吞并天下,決意自中路襄陽突破。一場決定南宋生死存亡的襄陽之戰拉開序幕。

決定南宋存亡命運的襄陽保衛戰,三十八年戰守,勝敗終決人心

蒙哥在西攻四川釣魚城重傷死後,忽必烈從鄂州匆忙北歸争奪汗位。忽必烈在奪得汗位穩固後,再次率領大軍南下,忽必烈聽從了漢人“帶路黨”的建議,一改以前蒙古軍每次攻下城池後屠城的政策,開始以受降招安為主,是以這次南下攻宋一路所向披靡,攻城掠地。

襄樊地處南陽盆地南端,襄陽、樊城南北夾漢水互為依存,“跨連荊豫,控扼南北”,地勢險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古軍隊的邊陲重鎮。1267年11月,南宋水師大将劉整(名将孟珙麾下大将,受到奸相賈似道排擠而失節降元)率領南宋水師降元,并進獻攻滅南宋的政策:“先攻襄陽,撤其捍蔽”,南宋“無襄則無淮,無淮則江南唾手可下也”。劉整“攻宋方略,宜先從事襄陽”的建策被忽必烈所采納,宋元戰争進入元軍對南宋戰略進攻的最後階段。

決定南宋存亡命運的襄陽保衛戰,三十八年戰守,勝敗終決人心

1268年,蒙古軍在襄陽、樊城二城四周修築城圍工事,并封鎖漢水,先後多次打退了南宋的援軍(圍點打援之法)。南宋朝廷五年先後八次派遣共計十五萬水師救援襄陽都沒有成功。蒙軍統帥阿術及其河南行省史天澤聽從萬戶張弘範、水軍總管張福建的計策,增加新招募訓練的水師七萬發動對襄樊的水陸夾擊。又使用了阿老瓦丁和亦思馬因制造的回回炮(這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攻城抛石機)攻城,樊城破。1273年正月元軍攻破樊城後進行了屠城,呂文煥在陣前号哭不已。宋守将範天順誓死不投降,最終自缢身亡;将領牛富率百餘勇士巷戰,最後重傷投火自盡。後來襄陽宋将呂文煥在蒙古軍統帥阿術“襄陽投降可保全城安全”的允諾下投降元朝。

決定南宋存亡命運的襄陽保衛戰,三十八年戰守,勝敗終決人心

從公元1235年宋蒙之間軍事同盟破裂、第一次襄陽開戰以來,一直到公元1273年襄陽失陷,宋元襄陽之戰前後經曆了38年。在這期間曆經失守與收複、再失守與再收複,蒙古和南宋各自之經曆了内亂、内戰,雙方爾虞我詐,進行過多次戰和談判,宋蒙(元)雙方為了争奪襄陽,幾乎集中了當時世界上最精銳的騎兵和水軍,動用了當時所有先進武器,雙方死傷人數超過40萬人,襄陽失守後五年,南宋亡。

決定南宋存亡命運的襄陽保衛戰,三十八年戰守,勝敗終決人心

宋蒙襄陽保衛戰在世界戰争史中也是濃墨重彩的光輝篇本。元朝最終取得了戰争的勝利,這與元朝皇帝忽必烈的深謀遠慮分不開;南宋之是以失敗,敗于其奸佞當道和朝廷無能。南宋自名将孟珙之後,昏君主政,賈似道當權,先失去民心和軍心,再失去重臣和勇将。而南宋失去的,正是元朝得到的,南宋的滅亡,其實是亡于皇帝昏聩和朝中奸佞大臣,亡于長期的積弊。

決定南宋存亡命運的襄陽保衛戰,三十八年戰守,勝敗終決人心

曆史記載宋亡後,元世祖忽必烈曾問降元宋将:“爾等何降之易耶?”答雲:“宋有強臣賈似道擅國柄,每優禮文士,而獨輕武官。臣等積久不平,心離體解,是以望風送款也!”元世祖則回之曰:“正如所言,則似道輕汝也固宜!”此說可見人心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