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是婦人之仁還是迫不得已?

很多人都對鴻門宴這場飯局感興趣。因為這場飯局不是一場平常的飯局,而是充滿着各種陰謀,充滿着勾心鬥角,讓人驚心動魄的飯局。尤其是劉邦,在這場飯局上可謂是吓破了膽。項羽與範曾計劃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的,但是項羽為何改變主意不殺劉邦了呢?是婦人之仁還是迫不得已?

如果當時果斷出手,在鴻門宴上砍下劉邦的狗頭,怎麼會有後來的“不肯過江東”的凄慘結局。有人進而捶胸頓足地說,這——就是項羽的“婦人之仁”!

然而,更多時候,很多人知道曆史由不得假設的道理,但心裡又無法接受曾經有過這麼一場不堪回首的宴會。是啊,曆史上怎麼會有項羽這樣的笨蛋,讓煮熟的鴨子撲楞楞一飛沖天。是以,按正常的邏輯,鴻門宴是不可了解,不可思議的。項羽為什麼會放走劉邦,以至弄得自己最後一敗塗地,無可挽回?

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是婦人之仁還是迫不得已?

巨鹿之戰時,項羽上司着五萬楚軍,大戰王離和章邯所上司的四十萬秦軍。項羽先是擊退了章邯所部的秦軍,并占領了糧道,随後項羽又殲滅了王離所部的二十萬秦軍。一時間項羽部隊所表現出來的強大戰鬥力,将各國諸侯吓得膽寒。于是諸侯們就推舉項羽做了四十萬聯軍的首領。半年以後,項羽先迫降再坑殺,章邯麾下的二十萬秦軍,自此刻開始大秦帝國的軍事力量被消滅殆盡。

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是婦人之仁還是迫不得已?

到了入關以前諸侯諸侯聯軍的兵力為三十萬,而在鴻門宴發生前諸侯聯軍的兵力又發展壯大到了四十萬。而此時的項羽總計兵力不超過七萬。與此同時劉邦率領兩萬漢軍攻破了武關,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在招降了八萬秦軍以後總兵力達到了十萬。但随後劉邦封鎖函谷關,在關中稱王的舉動,讓聯軍諸侯大為憤怒。

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是婦人之仁還是迫不得已?

于是因勢利導的項羽,才借着四十萬聯軍的兵威,為劉邦擺下了鴻門宴。迫于形勢的劉邦隻能投降項羽,并将漢軍兵力裁撤至三萬。

鴻門宴之時,項羽事實上為諸侯盟主,對劉邦擁有絕對性的實力優勢,但諸侯間因為各自利益的關系并不和睦,項羽也不過是一鎮諸侯,并沒有并吞掉其他諸侯的實力。而當時名義上的共主為楚懷王熊心,楚懷王與項羽的關系很差,自項梁戰死之後,就不甘於做一位傀儡,而想收回對軍隊的控制權。是以鴻門宴上項羽不殺劉邦,是因為不想與對方火拼讓自身實力受損。即使項羽能夠取勝,但在身後還有虎視眈眈的各國諸侯。

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是婦人之仁還是迫不得已?

另外項羽沒有認識到劉邦的危險性。項羽雖然和劉邦一起打天下,但是劉邦打的勝仗相當少,項羽對劉邦的軍事能力知根知底,菜鳥一個。劉邦之是以能和他平起平坐,隻是楚懷王為了平衡楚國内部力量搞的政治平衡,并非劉邦有和項羽拼一下的實力,劉邦當時連雍齒都打不過。劉邦能進鹹陽,是因為項羽把秦國幾乎所有的軍事力量都吸引了,他是靠買通秦國守将入的關,不是靠打。是以項羽一直看不起劉邦,劉邦也沒有讓項羽看起來的能力。鴻門宴看上去危險,其實有驚無險。

鴻門宴上項羽需要留下劉邦,讓自己和聯軍諸侯以及劉邦之間,達到互相牽制的平衡關系。這樣的項羽才能争取到,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來發展壯大自己。鴻門宴時對項羽威脅最大的,是在其後方虎視眈眈的楚後懷王熊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