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逃離五路橋"的背後:老城區的化學陷阱

作者:三聯生活周刊

本文發表于《三重生活周刊》2020年第38期,原标題《逃離五路橋》的背後:老城區的化學難點,嚴禁私人複制,侵權必須查處

8月20日,四川省樂山市梧桐橋區出現大面積刺激性氣味,引起恐慌和逃亡。事發半個多月後,我們的記者來到梧桐橋,全市已恢複平靜。但對于居住在當地老城區的人來說,8月20日的事件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

記者/李秀麗

照片/劉飛越

"逃離五路橋"的背後:老城區的化學陷阱

賀蘭人是該市最接近化工廠的人之一。她失去了嗅覺,因為她一年四季都生活在各種氣味中

整個城市都逃走了

撤離從工廠開始,赫蘭人目睹了這一切。

8月20日清晨,她被一股刺鼻的氣味吵醒,常年警惕地訓練着自己的反應能力,賀蘭先跑到院子裡,望着江對岸的鐘氏。首先是一股灰色的煙霧,幾支沿着河邊的工廠排成一排,輪廓模糊不清。賀蘭試圖辨識煙霧的确切下落。在河的這一端,相距幾十米,穿着深綠色工作服的勞工正跑到外面,大喊"撤離"。

何瀾的家位于四川省樂山市武通橋區,四通橋南臨城橋,這是老城區的五通橋,也是老化工企業最集中的地區。賀蘭家門前隻有一條馬路對面,以生産農藥為主的富華通達有限公司東廠區;賀蘭常年與化工廠同在,長期以來一直對空氣中彌漫着各種異味免疫。但8月20日的氣味在她的記憶中仍然記憶猶新,因為它"比平時強烈得多"。

騷動越來越大。在山頂上,京科能源的勞工也開始跑出來,有的人用毛巾捂住口鼻,有人啟動電動機車,人群互相"化工廠漏水"。何瀾不敢再耽擱,回到家裡拿手機、鑰匙,拉起70多歲的父母,開車準備沿着中河跑到上背風。

很快,這個消息像漣漪一樣傳遍了整個小鎮。老馬家就在離化工廠兩公裡遠的一個居民區。他告訴我,8.m多的時候,附近有人敲門,把"化工廠漏水"告知人們,讓大家"離多遠"。仍然坐在一匹蒙着眼睛的老馬上,開着他的電動三輪車,随着人流湧而出。在路上,兩個年輕女孩攔住了他,懇求帶她們去兜風。上車後,女孩們遞給老馬一個口罩,提醒他戴上口罩"防病毒"。

至此,通往樂山的五通橋,多條道路已開始擁堵。四川當地一家媒體的記者李偉峰幾乎同時接到消息,沖向梧桐大橋。從樂山到梧桐橋213國道共四條車道,"有的車已經瘋狂地倒車,願意和你撞車,還要擠出去。交警維持着路邊的秩序,但收效甚微,汽車、機車、行人混雜在一起,人們戴着口罩,背着大包,很像電影《大逃亡》的場景。

後來,據一位接近政府從業人員的人士透露,資訊的"洩漏"首先來自化工廠勞工。上午,區政府上司趕到富華通達工廠調研,企業負責人向區上司展示了7a.m多工廠勞工組轉發了一條資訊,内容是,隔壁永祥公司通知了企業的員工,工廠漏電,請撤離。消息被截圖給富華通達的勞工,然後流向家鄉的群,最後一次十次、十次傳遞百次,引發了城市的大逃亡。

"逃離五路橋"的背後:老城區的化學陷阱

樂山市梧桐橋區是典型的城市,沿長江、渭江貫穿中心城區,一路向南

真相是什麼?

這段旅程通常隻有40分鐘,随着人群從樂山到梧桐橋的公路逃往,旅程被延長到近兩個小時。上午10點.m左右,李某趕到現場。他記得,這時武通橋的刺激性氣味已經大大減少,"甬鄉廠沒有味道了。富華通達工廠也有一些刺鼻的氣味,但廠長介紹,那是正常的現象,通常也有。但李指出,"工廠的一些裝置仍然浸泡在兩米深的水中。在兩天前發生的"八二十事變"事件中,樂山遭遇強降水,渭江水位一度上升,其支流蘇思河水位上升,最後沖破堤壩,進入梧桐橋市,位于蘇斯河畔的幾家化工廠被洪水淹沒。

8月21日晚,在多次強調"危險化工企業未爆"和"未發現洩漏等異常現象"後,梧桐橋區政府終于釋出通知,首次确認化工氣體洩漏。"關于公衆對武同橋區鹽磷化工循環工業園(南)出現刺激性氣溶膠的反應,主要原因是:省市專家組初步調查如下:'8.18'特大洪災的影響,四川永祥多晶矽股份有限公司(老廠)為保證安全, 主動停止生産,然後工廠被淹沒;"

資料顯示,氯化氫是一種無色的壓縮液化氣體,有刺鼻的氣味,空氣中有白煙,易溶于水、鹽酸。它對人體的影響分為急性中毒和慢性損傷。當人體長時間暴露于濃度超過15mg / m3的氯化氫時,可能會發生慢性病變,例如牙酸中毒和慢性支氣管炎。當以6400mg/m3濃度的氯化氫吸入30分鐘時,可引起喉嚨痙攣、喉水腫、肺水腫,吸入5000mg/m3濃度氯化氫1.5小時後死亡,2~6天後。政府沒有提供同一天五通橋市空氣中氯化氫濃度有多高的明确資料。李偉峰分析,從人聞到刺激性氣味到氣味消失,大約一個小時左右,根據判斷,"可能有一點洩漏,但在可控範圍内。

四川永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1月,是一家上市集團旗下的大型民營科技型企業,注冊資金12.55億元,業務包括多晶矽、單晶矽、高純晶體矽、電石渣等材料的生産。資料顯示,四川永祥化工有限公司是四川省三大現代化化工基地之一,是樂山市"十大納稅人"。官方通報會後幾分鐘,永祥發表了自己的聲明:"21日,有關政府通報情況已經揭曉。我司機關涉及甬鄉樹脂、甬鄉多晶矽、甬祥新材料、甬祥矽材料再次組織同步地毯檢查,所有涉及公司裝置、裝置等正常、安全可靠。公司将繼續按照既定計劃,全面開展清淤、清理工作,争取盡快恢複生産。該聲明沒有回應引起全市恐慌的"8月20日事件",也沒有提到該事件是否與之前的工廠裝置故障有關。

半個月後,當我們的記者來到梧桐橋區時,全市已經恢複了平靜。7.m多,街上賣飯團的食品攤位上已經擠滿了人上班,沿河的串店、樹葉、甜鴨、牛肉店,有的店鋪也被洪水沖走了,店主拿着拖把清理地闆,準備重新開張。在路上,電動汽車,三輪車,計程車混合在一起,口哨聲從一個到另一個。在永祥的工廠門口,身穿藍色工作服的勞工成群結隊地進進出出。8月20日的事件似乎已經悄然從城市中消失了,就像洪水一樣。永祥公關部的一名員工甚至否認了瓦斯洩漏。她告訴本報:"我不能直接告訴你這件事是什麼,但從我們的立場來看,永祥在'八二十事件'中沒有發生任何洩密事件及相關事件。"

不過,在李彥宏看來,在這次引發網際網路關注的"全市逃亡"事件中,武同橋人表現出的恐慌,多于是否有瓦斯洩漏本身是否值得一玩。"這是十多年積累的結果。"李說。

"逃離五路橋"的背後:老城區的化學陷阱

梧桐橋有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60多家,上市公司5家

化學圍攻

站在梧桐橋中央一座17層建築的屋頂上,眺望遠方,五通橋的全景已經完整。這是一座典型的沿長江城市,渭江水流經中心城區,一路向南,幾座橋梁依次在江中。五行橋的地名與這座橋有關。據官方消息稱,"乾隆年間,梧桐橋的鹽商因食鹽而緻富,為了友善鹽的運輸,籌集資金在兩江口修建了一座石拱橋,命名為'五路橋',橋頭石碑上刻有'五路橋'字樣。

五通大橋沿江而建,水資源相對豐富,交通便利,河流、碼頭,擁有發展化工的重要資源和地理位置,這注定了當地人民的生活将離不開化工産業。早在1988年,由五通橋鹽廠等企業在四川省聯合成立的四川峨眉山鹽漬化産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西南地區第一家上市公司。陳光是土生土長的梧桐橋人,在他的印象中,此次股票發行轟動,全國各地企業要學習經驗,也造就了第一批梧桐橋百萬級億萬富翁。

2000年後,四川峨眉山鹽漬化産業(集團)有限公司因體制改革不完善而陷入困境。它最終被一家名為Hebang Chemical的私營公司收購。主要生産鹽、磷等化工原料。20世紀90年代末,大量傳統企業倒閉,城市經濟陷入困境的背景下,鹽磷化工行業是梧桐大橋發展的契機。"2002年,梧桐橋現代鹽磷化工開始騰飛,以河邦集團20萬噸聯合堿項目為标志。"樂山市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梁傑紅說。

依托老工業基地發展鹽磷産業,五通橋還引進了矽材料和光伏産業等新興化工産業。2007年,随着我國光伏産業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多晶矽産業迎來了第一輪大發展,官方通知中提到甬祥多晶矽有限公司在此期間成立。多晶矽是現代人工智能、自動控制、資訊處理、光電轉換等半導體器件的電子資訊基材,而電力、原材料和折舊成本在生産過程中相對較高,而較低的電價是多晶矽廠家降低成本的關鍵。梧桐大橋的自然資源再次被新産業選中。由于渭江南北流經,全長27.1公裡,相差17米,梧桐大橋擁有士林電站、天仙橋電站、橋溝變電站、磨溪變電站等水電資源豐富。樂山是豐富的二氧化矽資源和高氧化石英,也是光伏産業發展中至關重要的金屬矽資源。

從産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梧桐大橋是幸運的——它是一座被化學工業發展方向反複選擇的城市。2009年,渭江沿岸建成的樂山(五通橋)鹽磷化工回收産業園産值率先突破全市100億元。2013年,該地區草甘膦産能12萬噸位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二,150萬噸井鹽産能位居全國第二,2.5萬噸稀土提取能力位居西南第一,5500噸多晶矽産能居西南前列前列。目前,梧桐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0餘家,其中河邦、永祥、富華通達等5家上市公司。

"逃離五路橋"的背後:老城區的化學陷阱

從産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梧桐大橋是幸運的,它是一座被化學工業發展方向反複選擇的城市。

毗鄰危險

曾在四川峨眉山鹽漬化産業(集團)有限公司工作的梧桐橋人李新甯告訴本報,早年,永祥剛來梧桐橋投資建廠,有句話流傳,"豆腐進肉價"。這意味着浙江、福建等地的車輛離五路橋不遠,取貨成本高。"這就像你從北京飛到四川,買一塊豆腐然後回去,要花很多錢。在李新甯看來,這種現象從側面證明,這些化工原料在沿海大城市是必需的,"隻是他們不想自己生産,因為污染。

梧桐橋的當地人意識到化工廠建成後存在"污染"。老馬告訴記者,永祥的工廠曾經是一塊農田,因為毗鄰渭江,灌溉友善,農作物收成很好。在他的記憶中,當岷江水清澈見底時,站在岸邊,他可以看到遠處躺在水下的大石頭。那一年,永祥來了,隻是一個小工廠,當地人還沒有環保意識,大多很順從地拿補償,土地。當工廠落戶後,梧桐橋的空氣中開始彌漫着刺鼻的氣味,機器晝夜不停地轟鳴,他們意識到,"被愚弄了"。

甬鄉并不是沿海唯一一家産生噪音和刺激性氣味的化工公司,距離另一家上市化工公司福華通達僅一條路之遙的何蘭對此印象深刻。在賀蘭的記憶中,自從這些工廠落戶這裡,空氣就一年四季都彌漫着。早年不習慣,後來聞起來很多,嗅覺已經鈍化,有時甚至食物的氣味都聞不到。何瀾的母親,70歲,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老街的梧桐橋上,患有慢性咽炎,嗅覺喪失的問題更為嚴重。她沒有感覺到8月20日吓到這座城市的刺鼻氣味。同村村民王震告訴本報,他不能走得太快,"太快,開始喘不過氣來。如果你跑上去,空氣中的煙霧會沖到眼睛、肺部,淚水直流,有時咳嗽會帶來血液。莊稼也受不了。王震說,在福華通達剛來的那一年,他家種的90棵桉樹全部死了。他們去找公司說,他們已經支付了政府的污染費。王的家人接受了這句話,并詢問了美國環保署,後者說它沒有錢。上面派村長到現場轉過身來,問了一下情況,這件事情就不行了。

有些人在網上表達他們的憤怒和無助。與日常污染相比,老城區人覺得更可怕的是化工廠洩漏和爆炸事故。看看當地新聞,類似的事故幾乎每隔幾年就會出現在媒體上,就像一個化學事故月曆,記錄了多年來一再受到蓬勃發展的化學工業幹擾的當地人的生活:

2004年6月17日,梧桐橋地區福華化工公司發生氯氣洩漏事故,造成1人中毒,4人輕度中毒。

2007年,梧桐橋富華化工廠三氯化磷工廠中的房間發生洩漏燃燒事故,造成10多米煙霧。

2013年5月23日,永祥公司在生産過程中,"加氫工藝"回收裝置換熱器洩漏并自燃(主要成分氯矽烷)産生有毒煙霧。

2015年,四川邦雙糖酸鹽項目鹽酸儲罐管内閥門密封面破損,少量鹽酸洩漏。

2015年7月13日,永祥多晶矽公司在二期氯矽洩漏燃燒事故中,二期蒸餾塔7下物料輸送泵發生故障,造成氯矽烷洩漏燃燒,氯化氫氣體,大量冒煙。

據媒體報道,2020年8月18日,在洩漏前兩天,該地區也出現了刺鼻的霧氣。當晚,梧桐橋區官方微網誌宣布,五通橋區應急管理和生态環境部門現場調查,煙氣原因被永祥公司、安全系統正常減壓。

已經發生的事情和正在發生的事情與當地人的心靈交織在一起。8月20日事件發生後,網上流傳着一段"蒸餾塔裝置冒出黑煙"的視訊,被官方認定為謠言,不屬于事故。但梧桐橋區應急管理局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組的從業人員證明,這是2015年甬鄉多晶矽蒸餾塔洩漏和燃燒的舊視訊。

王健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故之一是2013年1月富華通達農藥科技有限公司的廢舊裝置爆炸。她正在家做家務,突然外面傳來一聲巨響,又短又有力。然後她聽到房子一樓三個房間的窗戶的聲音,這些房間在主幹道上,破碎了。王震跑了出去,看到院子裡從外面吹進來一塊鐵蓋,重達50磅。記者來到王震家時,她給我看了那些被炸毀的窗戶,至今還沒有補齊,洞裡有兩三拳大,剩下的玻璃掉在一層厚厚的灰色上,用灰色的天空是一個色彩體系。事發後,區政府挺身而出,賠償1.1萬元。

像這樣的事故就像一枚偶爾的炸彈,籠罩着化工廠旁邊老城區居民的心。"即使路上的輪胎爆裂,我也不得不咯咯笑着出來看看發生了什麼。賀蘭說。隻有當機器停止工作時,他們才會感到安全。李新甯的女兒就讀于武同橋中學,毗鄰富華通達化工廠。他告訴記者,每年在聯考中,"為了保證沒有損失",化工廠都會停産三天。

"逃離五路橋"的背後:老城區的化學陷阱

洪水剛過,渭江水漲水,梧桐橋居民在河邊釣魚,河的另一邊是一排化工廠區

離開

陳光已搬出梧桐橋老城,住在樂山。隻是偶爾才會懷念童年那座五路橋的記憶。"當時,五行橋被分為三個區:竹根灘、四王關、青龍嘴。這三個區域中的每一個都有不同的功能。四王關是城市的中心,也是文化和旅遊的中心。"那裡有一個賭場,我們小時候經常在那裡看電影和玩最早的桌面遊戲。每年的端午節都會舉行龍舟比賽,并設有專門的觀景台供市民觀賞。這一天,陳光會早早地和朋友一起工作,踩上自行車,跑到賽場,氣氛像新年一樣激動人心。在人氣巅峰時期,有人從國外趕來參觀這個綽号為"小西湖"的西南小鎮。

幾十年過去了,龍舟賽不知道哪一年沒有舉辦過,賭場變成了三層樓的超市。城市的中心正在轉移,過去的繁榮已經消失,時間似乎在這裡停滞不前。"以竹根灘為邊界,跨過四路關橋和城南橋後,就是老城,20年來變化不大。陳光告訴本報。走在老城區的街道上,我看到河岸邊的房子因為常年暴露在潮濕的條件下,白色的外牆已經斑駁下來,有的房子人去大樓裡空空如也,樹枝的藤蔓自由蔓延,從陽台上掉下來。現代電影院、商場等文化娛樂生活都與梧桐橋不符,沿河一些建立高樓,居民少,一夜一片漆黑。"有能力的年輕人都走了。"李新甯無奈地說。房價或許是最有利的證明,五通橋舊城區現在的房價是3000~4000元/平方米,周邊幾個區縣的房價是最便宜的。"我看了我們當地的一處新房産,超過40萬,想了想,或者不敢買。對下一個河邦新廠區投産的恐懼,污染問題就更大了。李新甯告訴我。

近年來,梧桐橋的化工行業也在不斷更新換代。2018年,甬鄉新能源廠在梧桐橋紅豆坡開工建設。距梧桐大橋中心四路大橋8公裡,遠離居民區,沿渭江而行,是梧桐大橋将要建成的"綠色矽谷"的一部分。新工業園中期規劃面積28平方公裡,累計建設投資15億元。永祥新多晶矽生産線已經建成投産,總投資100億元。當地政府将其視為大型重點企業的引進工程,也将"綠色環保"作為其核心宣傳點之一。永祥公關部從業人員告訴記者:"我們的安保工作一直做得很好,如果有機會來我們的新能源廠看一看,我們在技術和安全管理方面,确實做得非常先進,非常好。"

但這些更新似乎與居住在老城區的人們沒有任何關系。他們被留在城市的舊化學角落,在化學工業曾經殘酷增長的危險陰影下。那些老化的工廠不再是城市經濟的引擎,但它們可能仍然是麻煩的制造者。8月20日的事件對那些留在舊城的人來說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恐懼。當我離開賀蘭家時,賀蘭的母親把一袋核桃塞進了我的手裡。她一再告訴我,要呼籲政府至少讓他們遠離化工廠。

(除了李偉峰,文章中的其他人物都是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