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淝水之戰前戰,前秦17萬大軍夾擊襄陽,東晉主帥畏戰緻襄陽陷落

前秦是十六國時期最強大的北方政權,實作了北方的大一統,并一度重新掌控了西域,實力強大的前秦成為了東晉的對手,對于強主苻堅來說,他不想停下前秦快速擴張的腳步,是以不聽從王猛的建議,執意和東晉開戰,大家熟知的就是東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雙方爆發的淝水之戰了。

淝水之戰前戰,前秦17萬大軍夾擊襄陽,東晉主帥畏戰緻襄陽陷落

不過再此之前,前秦和東晉曾爆發一次激烈的戰争,也是苻堅意圖攻克東晉長江中遊的襄陽重鎮,之後在進取淮南之地,實作蠶食東晉,甚至一舉滅晉的戰略,此戰前期集結了17萬大軍,參戰将領中更是存在三位皇帝,慕容暐(前燕皇帝,國滅被前秦俘獲),慕容垂(後燕開國君主),姚苌(後秦開國皇帝)。

376年,在前秦攻滅前涼以及代國後,于東晉太元三年(公元378年),調集兵力南下,初期戰略目标是東晉的襄陽。

淝水之戰前戰,前秦17萬大軍夾擊襄陽,東晉主帥畏戰緻襄陽陷落

此時王猛已經離世,前秦已經沒有人可以阻擋苻堅征讨東晉的步伐,按照王猛的計劃時,前秦雖然實作北方一統,國力強盛,但不可忽視的是,前秦内部各方勢力并不是完全臣服于苻堅,如果和東晉交戰,不能一舉滅國的話,和東晉交戰消耗掉國力的前秦勢必陷入四分五裂,淝水之戰後,也證明了王猛的擔憂。

隻是前秦的快速擴張,加上苻堅的難以被填滿的野心,都促使了他必須加快對東晉的戰争,在前期已經攻下東晉梁益二州後,378年二月,前秦開始第一次大舉征讨東晉。

《晉書.苻堅載記》遣其尚書令苻丕率司馬慕容暐、苟苌等步騎七萬寇襄陽。使楊安将樊鄧之衆為前鋒,屯騎校尉石越率精騎一萬出魯陽關,慕容垂與姚苌出自南鄉,苟池等與強驽王顯将勁卒四萬從武當繼進,大會漢陽。

前秦大軍合計17萬,石越率部出魯陽關(今河南魯山縣西南十四裡平高城村),慕容垂與姚苌率部出南鄉(今河南淅川縣西南),苟池等人率軍出武當郡(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

淝水之戰前戰,前秦17萬大軍夾擊襄陽,東晉主帥畏戰緻襄陽陷落

可以看到,前秦的大軍,一路是從洛陽方向而來,另外兩路是經漢中東進,三路大軍對襄陽形成了夾擊之勢。

而當時執掌東晉荊襄之地防禦的是桓沖,也就是桓溫的弟弟,在他上任後,做出的戰略部署就是,因為畏懼前秦兵勢,将東晉在荊襄之地的“司令部”南遷,由江陵(今荊州市)遷到了上明(今湖北松滋縣北)。

《晉書.桓沖傳》且兵者詭道,示之以弱,今宜全重江南,輕戍江北。南平孱陵縣界,地名上明,田土膏良,可以資業軍人。

桓沖給出的理由是,示敵以弱,将治所由江北的江陵遷到了江南的上明,還說此地土地肥沃,可以屯田供給軍需,桓沖的戰略部署,所導緻的結果就是,東晉在長江中遊的防線,主要兵力大多集結在長江以南,而襄陽在江北,而且遠離上明。

淝水之戰前戰,前秦17萬大軍夾擊襄陽,東晉主帥畏戰緻襄陽陷落

可以說桓沖的戰略改動,直接削弱了襄陽的防禦能力,以及在危機之時,擷取後方支援的能力,而這也是前秦可以一攻南下,圍攻襄陽的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前秦軍來襲,襄陽守将朱序也是有些大意了,目前秦軍已經兵臨漢水以北之時,并未做太多的準備,朱序的大意也造成了後來襄陽的失守。

朱序認為在前秦軍沒有準備足夠船隻的情況下,不足以大規模渡江,是以并沒有沿江設防,但是沒想到石越率輕騎突襲,朱序大懼,留守襄陽的晉軍失了北部的漢水防線,隻能退守襄陽城。

《晉書.苻堅載記》序大懼,固守中城。越攻陷,獲船百餘艘以濟軍。丕率諸将進攻中城,遣苟池、石越、毛當以衆五萬屯于江陵。

朱序率部退守襄陽中城,外城被石越攻克,繳獲了東晉的船隻,前秦軍得以快速渡過漢水,圍困襄陽城,同時苻丕派遣軍隊屯守于江陵,阻斷東晉主力馳援襄陽。

淝水之戰前戰,前秦17萬大軍夾擊襄陽,東晉主帥畏戰緻襄陽陷落

面對前秦軍圍困襄陽,桓沖去無力支援,手握7萬大軍的桓沖,畏懼前秦軍而不敢北上,隻能退守上明,是以朱序所部堅守襄陽一年多,并未得到後方主力晉軍的支援,隻能獨自作戰,這也是襄陽被攻陷的原因。

晉軍在戰事初期處于劣勢後,大軍困守孤城,一開始朱序的母親還發現了城防的漏洞。朱序母親韓氏發現了襄陽西北城防最容易被前秦軍攻擊,是以帶着城中女子,重新加強了城牆,果然前秦軍的确選擇了進攻西北角。

當然這并不影響戰事大局,朱序起到了防守戰的主心骨作用,長達一年的守城戰,在毫無支援的情況下,前秦軍一直無法攻克襄陽城,苻堅一度給前線的苻丕下達了最後期限。

《晉書.苻堅載記》來春不捷者,汝可自裁,不足複持面見吾也。

這是苻堅對苻丕說的話,當時因為前線戰事僵持不下,前秦内部彈劾苻丕的人大有人在,說他徒勞無功,應該治罪,苻堅對于自己的兒子自然還是有些袒護的,但也不能完全無視朝中大臣的意見。

淝水之戰前戰,前秦17萬大軍夾擊襄陽,東晉主帥畏戰緻襄陽陷落

是以苻堅隻能給苻丕下達死指令,必須在次年,也就是太元四年(379年)的春天攻克襄陽。這也造成了苻丕在圍城後期加緊了攻城态勢。

同時襄陽城内也出現了叛徒,之前朱序就是因為大意,而令石越率領輕騎快速通過了漢水,直抵襄陽城下,令晉軍防守混亂,丢失了外城,而這一次,同樣是他大意,

《晉書.朱序傳》序累戰破賊,人情勞懈,又以賊退稍遠,疑未能來,守備不謹,督護李伯護密與賊相應,襄陽遂沒,序陷于苻堅。

因為近一年的守城戰,晉軍将士早已疲累,此時前秦軍後撤,給了襄陽守軍喘息的機會,而且朱序錯誤判斷,前秦可能是就此退軍了,眼看着守城戰即将結束,他放松了警惕。

淝水之戰前戰,前秦17萬大軍夾擊襄陽,東晉主帥畏戰緻襄陽陷落

殊不知這是一次危機,襄陽城内的李伯護私通敵軍,在前秦突然來一次回馬槍時,李伯護做内應,襄陽城是以破城,有意思的是,李伯護在城破後,苻堅因其不忠,将其誅殺,反而是城破被俘的朱序得到了重用。

朱序後來也是再度歸晉,并在淝水之戰中,及時給謝石送去了前秦軍虛實的情報,本來苻堅是讓朱序去勸降謝石的,結果反而成為晉軍反擊的一個點。朱序透露出了前秦軍尚未完成集結的情況,這讓謝石下了主動出擊的心思,也就有了後面晉軍渡河,前秦軍自潰的局面。

襄陽失守,東晉長江中遊防線已經被捅出了一個窟窿,此時前秦并未停止攻勢,而是在淮南戰場,再度打開局面。

《晉書.苻堅載記》堅于是又遣其後将軍俱難率右将軍毛當、後禁毛盛、陵江邵保等步騎七萬寇淮陰、盱眙。

前秦軍南下攻打淮陰(今江蘇淮陰縣)和盱眙(今江蘇盱眙縣),這次苻堅的意圖更加明顯,那就是突破東晉的建康防線,試圖一舉滅東晉。

淝水之戰前戰,前秦17萬大軍夾擊襄陽,東晉主帥畏戰緻襄陽陷落

但在這裡前秦軍遭遇了極大的阻礙,因為駐守長江下遊的是謝氏,不是那個畏戰的桓沖,而且謝玄在東晉和前秦大舉開戰前,就在廣陵練兵,召集了淮南以北的百姓,組建了後世大名赫赫的北府軍,成為當時東晉的最強軍隊。

《晉書.謝玄傳》玄于是自廣陵西讨難等。何謙解田洛圍,進據白馬,與賊大戰,破之,斬其僞将都顔。因複進擊,又破之。斬其僞将邵保。超、難引退。玄率何謙、戴、田洛追之,戰于君川,複大破之。玄參軍劉牢之攻破浮航及白船,督護諸葛侃、單父令李都又破其運艦。難等相率北走,僅以身免。于是罷彭城、下邳二戍。

面對前秦軍的大舉南下,謝玄率部出擊,四戰皆捷,重創前秦軍隊,挫敗了苻堅企圖一舉攻克建康,滅東晉的意圖,此戰之後,經曆休整的前秦,在4年後才再度大舉集結,發動了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前戰,前秦17萬大軍夾擊襄陽,東晉主帥畏戰緻襄陽陷落

總的來說,前秦和東晉之間的戰争沖突在所難免,東晉作為正統王朝,是不可能承認前秦地位的,不會和前秦處于相同地位,更不會臣服于前秦,這一點苻堅也是知道的,而前秦在不到10年時間,先後攻滅北方各國,建立起北伐大統一的王朝,也是不能容忍東晉存在的。

隻是苻堅不能遵從王猛求穩求援的政策,急于和東晉的開戰,在第一次大規模戰争中,前秦軍在桓沖畏戰的情況下,圍困襄陽近一年,且有晉軍叛将幫助之下,攻占了襄陽,實作了重創東晉長江中遊的目的。

但在淮南戰場,前秦軍被戰力強悍的北府軍所擊敗,可以說局勢如此,苻堅應該知道,東晉并不是一個虛弱的對手,加之東晉沿長江補防,前秦想要從全局打開局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應當徐圖換進,隻是苻堅沒這個耐心了,最終導緻淝水之戰的慘敗。

參考資料《晉書.朱序傳》《晉書.謝玄傳》《晉書.桓沖傳》《晉書.苻堅載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