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廖耀湘兵團10萬人馬,60個小時内被全殲,根本是蔣介石的貪心作祟

1948年9月12日開始的遼沈戰役,到同年10月19日,錦州、長春相繼得到解放,東北國民黨軍手上隻有錦西、沈陽和葫蘆島三個戰略要地。蔣介石不甘心,遂指令“西進兵團”廖耀湘部進行奪回錦州的軍事行動。

廖耀湘兵團10萬人馬,60個小時内被全殲,根本是蔣介石的貪心作祟

廖耀湘兵團共11個師、3個騎兵旅,10萬餘人,是國民黨軍中的精銳部隊。他們沒從人民解放軍手上奪回錦州,反而在60個小時内,被裝備簡陋的東北野戰軍全部殲滅了,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廖耀湘兵團這麼弱嗎?連3天都堅持不下,蔣介石派兵救援都來不及。要知道淮海戰役第一階段,我軍全殲無險可守、兵力在12萬左右的黃百韬兵團,都用了15天時間。

同屬國軍精銳的廖耀湘兵團,怎麼就像紙一樣薄,稍微一用力,就穿了,就結束他們了呢?裝備精良的10萬人馬,60個小時内被全殲,根本是蔣介石的貪心作祟。

廖耀湘兵團,下轄第9兵團部、新1軍、新3軍、新6軍和71軍、49軍主力,共11個師,外加3個騎兵旅。其中,新1軍和新6軍是國民黨軍的6大主力之2,戰鬥力最強,裝備最精良,美式訓練,全員裝備美械。而且,新1軍和新6軍是老牌精銳部隊,在印緬戰場與日軍第18師團,進行過長達15個月的正面作戰,不落下風。廖耀湘兵團絕對談不上弱。

廖耀湘兵團10萬人馬,60個小時内被全殲,根本是蔣介石的貪心作祟

廖耀湘兵團的最高指揮官廖耀湘,科班出身,征戰無數,是員名将,外号“

叢林虎”,一手打造的新6軍,自诩是“國軍老大”,号稱“天下無敵”。

廖耀湘的名聲不是吹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抗戰結束後率軍抵東北參加内戰,先占本溪、再抄四平,一度迫使林彪撤軍,真是不可一世。

遼沈戰役中,全殲廖耀湘兵團的戰役林彪親自部署指揮的,兩人可以說是老對手了。解放戰争剛開始,林彪和廖耀湘就撞在一塊。當初廖耀湘親自率領新6軍,從秦皇島登陸,進入東北,和林彪指揮的東北民主聯軍交戰,那是占盡上風。1月,占盤山、遼中、台安;3月,打通東北重要交通線,攻占長春。

5月,攻占威遠堡,直接讓林彪不得不準備撤退。從四平撤離時,作戰科長王繼芳攜帶大批重要檔案投靠國民黨軍,林彪大動肝火,卻于事無補,國民黨高層也從檔案中得知如今東北民主聯軍的狀态是元氣大傷。國民黨軍開始一路猛追,直接把林彪部趕到松花江以北才罷休。

廖耀湘是位能人名将,這點我們不得不承認,但他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

過于自信。

過于自信,那就是自負了。抗日戰争印緬戰場上頂住日軍的進攻壓力,解放戰争前中期連打勝仗,給了廖耀湘莫大的信心,也讓他對自己的戰術戰略和國民黨軍産生錯誤的“認知”。廖耀湘的一生,都與“自信”挂鈎,他成也自信,敗也自信。

廖耀湘兵團10萬人馬,60個小時内被全殲,根本是蔣介石的貪心作祟

廖耀湘在湖南邵陽一個小鄉村出生,家道小康,祖父是私塾先生。廖耀湘被祖父和父親寄予厚望,認作光耀廖家門楣的希望,為了他的發展,付出再多的錢财都可以。

廖家是耕讀世家,廖耀湘6歲開始接受啟蒙教育,6年傳統的私塾教育後,又是縣立高小和長沙嶽雲中學的現代教育熏陶。1925年夏天,中學畢業的廖耀湘,決定南下報考黃埔軍校。廖耀湘十分争氣,從小到大都是品學兼優的學霸好孩子,家裡也對他很滿意。

可是在報考黃埔軍校一事,廖家卻是“拖了後腿”。廖家不是地主,隻是家裡有個私塾先生和幾畝農田,供廖耀湘在長沙讀5年書,已掏空了家底,還欠了外債。因為家裡實在籌集不到長沙至廣州的路費和接下來的生活費,廖耀湘報考軍校的願望落空,但他不甘心,選擇了就近從軍,到湖南陸軍第3師當大頭兵。

1926年,廖耀湘得償所願,考上了黃埔軍校第6期騎兵科,跟羅瑞卿、郭天民、陳伯鈞、戴笠、魏崇良、臧克家等人是同學。1930年,廖耀湘以留學考試前三名的成績,被刷下來,因為廖耀湘個子矮、樣貌普通、沒有軍人威勢。但是蔣介石力排衆議,欽點他留學法國聖西爾軍校。

廖耀湘兵團10萬人馬,60個小時内被全殲,根本是蔣介石的貪心作祟

廖耀湘沒有讓蔣介石失望,在1936年以本專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同年回國的廖耀湘,這一生注定了忠于蔣介石的指揮,也注定了他将會在中國軍界青雲直上。1938年年初,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200師,廖耀湘擔任其少将參謀長。抗日戰争中,廖耀湘屢有佳績,蔣介石對這位自己一手欽點、安排深造的人,自然是不吝提拔,給予最好的待遇。

廖耀湘指揮的部隊,裝備從來都是國民黨現有最好的(例如援華美械),兵員素質也是最高的,就連訓練也是有西方國家專門幫忙進行整訓。1906年,從湖南一個小山村出來的廖耀湘,在31歲的時候是國内最精銳部隊的進階長官,在國民黨最高領袖蔣介石處留了名,這絕對是民國軍伍版的年少有為。

廖耀湘的心理也随之改變,變得越來越自信,甚至有些固執己見、堅持自我。固執己見不是不好,這是中性詞義;這主要看結果,結果好,固執己見就是優點;結果壞,固執己見就是性格缺陷。但廖耀湘的固執己見,是在不完全違背蔣介石的指令前提下的,這也為他一生中最後一戰的失敗,埋下伏筆。

東北戰場是最早開辟的,是蔣介石最看重的。為此,抗戰一結束,廖耀湘和新6軍就被蔣介石安排的美軍飛機,空運回南京,接受日軍的無條件投降;緊接着就讓新6軍作為最先一批進入東北,控制東北和接收日軍武器的部隊。蔣介石的重用、固有的認知和接連的勝利,讓廖耀湘逐漸迷失自己。

廖耀湘兵團10萬人馬,60個小時内被全殲,根本是蔣介石的貪心作祟

1948年10月18日,被東北戰局搞得晚上睡不好覺的蔣介石,第三次飛抵沈陽,主持指揮東北戰事。蔣介石此行,不是來部署進攻的,而是來安排撤退的。但是,蔣介石的撤退并不是單純的退卻。

蔣介石判斷攻打錦州,已經讓林彪的東北野戰軍傷亡慘重,需要經過起碼1個月的休整,才能再次進行大規模戰役。這一判斷,從後來者的上帝視角看,是大錯特錯的。

蔣介石指令廖耀湘的西進兵團,從彰武出發,經黑山、大虎山向南,在杜聿明的東進兵團幫助下,奪回剛被解放軍奪走的錦州,再掩護沈陽守軍從北甯鐵路,撤回關内。207師第3旅和沈陽的重炮裝甲部隊,全給廖耀湘的西進兵團,增強其戰力。第8兵團留守沈陽,52軍遼陽南下搶占營口,為進攻不利的西進兵團,改道營口,會合沈陽守軍從海上撤退。

蔣介石計劃得十分美好,可進可退,是“進退有據”,但是計劃總是計劃,趕不上戰場變化。何況東北戰場上的國民黨高層,本就是沖突重重,将帥離心。廖耀湘是國民黨軍内的少壯派,留過學,軍事生涯一直都很順,就連第一次四平戰役也是占了林彪的便宜,是以愈發驕縱自負,外看不起林彪、羅榮桓等解放軍将領,内又看不上沒留過學、不知道西方先進軍事理論和指揮戰法的國民黨将領。

廖耀湘兵團10萬人馬,60個小時内被全殲,根本是蔣介石的貪心作祟

黃埔五期畢業、49軍中将軍長、遼沈戰役中廖耀湘的部下鄭庭笈,這樣評價自己的頂頭上司:

“是個書呆子,看書看得多,有唯武器論,沒有裝備不能打仗。很重視訓練,重視士兵的小動作。射擊、瞄準,自己爬;對步炮協同很重視。”

總結得的确很全面。

廖耀湘認為解放軍靠的是人海戰術和勇敢,但隻要用炮火轟和美械裝備就能解決。鄭庭笈還說,廖耀湘戰前指着地圖,說得頭頭是道,怎麼布置怎麼打,可炮火一響,就沉不住氣,就全亂了,不知道怎麼打。從遼沈戰役的結果來看,廖耀湘确實是如此。

遼沈戰役開始,蔣介石是想着組建起東進兵團和西進兵團,先夾擊北甯路上的東北野戰軍,再撤出東北,抽調新1軍和新6軍,去保衛首都南京。實職是東北行轅代主任兼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總攬東北國民黨軍隊的衛立煌,及廖耀湘,都是不贊同直出遼西的。蔣介石清楚,便調坐鎮徐州準備指揮淮海戰役的杜聿明北上,就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冀熱遼邊區司令官,專職此次行動。

為此,蔣介石飛至沈陽親自督促。迫于蔣介石的指令,廖耀湘占領彰武,之後便不敢再向錦州方向推進。一是東進兵團被卡在塔山,一動不能動;二是解放軍在瘋狂掃清錦州外圍的城市。

廖耀湘兵團10萬人馬,60個小時内被全殲,根本是蔣介石的貪心作祟

蔣介石得知後,像連發12道金牌召回嶽飛宋高宗趙構,連連催促廖耀湘親自領軍,連夜渡過新開河,占領下新立屯,不惜放出

“如再延誤,将以軍法從事”

。話說到這份上了,廖耀湘能不繼續前進嗎?

10月14日,廖耀湘部西進渡河,進攻新立屯;一天後,廖耀湘攻占新立屯,分兵去黑山外圍。也是這一天,錦州失守,但廖耀湘是第二天16日才收到消息的。

廖耀湘立即指令部隊原地待命,不得再前進,自己則趕回沈陽,與衛立煌商量對策。兩人一緻認為,應立即向營口撤退。但是蔣介石不這樣認為,仍強制要求東進兵團和西進兵團,齊頭并進,夾擊解放軍,收複錦州。他的依據正是前面說的,認準攻打錦州,解放軍傷亡慘重。

10月20日晚,廖耀湘正式得到

蔣介石全力攻打錦州的指令

,葫蘆島、遼西的部隊會一同協助進攻。但是,

直接掌控東北戰局的上級長官衛立煌,下令廖耀湘趕快回防沈陽。

兩道指令,該聽誰的?

廖耀湘兵團10萬人馬,60個小時内被全殲,根本是蔣介石的貪心作祟

關于廖耀湘部接下來的行動,國民黨高層争論不休,足足吵了5天,蔣介石才放棄自己的方案。為何放棄?因為直接指揮東北軍的三個人杜聿明、衛立煌和廖耀湘,沒有一個人同意他收複錦州的方案,最後采取直退營口的指令。但這已經來不及了,解放軍早就動了起來,廖耀湘本人也有了堅持自己想法的行動。

廖耀湘覺得西進肯定是無望的,但撤回沈陽,又是要渡過三條大河,要是被解放軍中途擊之,首尾難顧,後果不妙。而且即便退回沈陽,對東北戰局也沒有任何積極影響,不過是慢性死亡。是以,很早之前廖耀湘就向蔣介石建議,部隊從營口撤退,這是唯一生路。這一建議雖在最後被采納,但廖耀湘早已調動部隊,開始行動。

率軍到營口再撤回,有兩條路:第一條是從巨流河車站,南渡遼河,途徑遼中退往營口;第二條是從新立屯下,經黑山、大虎山以東撤往營口。第一個方案須經四條河,行軍速度慢,容易被發現其意圖的解放軍逮到,半路攔截或直取營口守株待兔。這個不能采納。

第二個方案呢,也有困難,如沒有像樣的公路,如是狹長的走廊,但是距離短,沒有大河流阻礙,急行軍下可以花三天不到的時間通過。16日傳來西進指令,廖耀湘拒不執行,請衛立煌幫忙,向蔣介石陳述自己這套方案的可行性。廖耀湘緊鑼密鼓地開始布置,18日蔣介石飛抵沈陽,沒被說服,堅持自己的西進想法,但表示可以再研究研究。

廖耀湘兵團10萬人馬,60個小時内被全殲,根本是蔣介石的貪心作祟

18日,廖耀湘表示準備妥當,請衛立煌下達執行該方案的指令。但衛立煌哪敢替蔣介石下指令,廖耀湘本人也不敢擅作主張,隻能靜靜等待。就這樣,廖耀湘攻占黑山、以作掩護兵團主力通過狹長走廊的計劃暫時擱淺。10萬精銳人馬,就這樣進不進,退不退,浪費着一天又一天的時間。不過國民黨方面也在開會商議,衛立煌、杜聿明被蔣介石召到北平,與傅作義一同商議。

這讓人實在無語,蔣介石飛到沈陽沒定好方針,又讓衛立煌、杜聿明飛到北平繼續商量方針。實在是夠好笑的。20日夜裡,廖耀湘趕去沈陽,接受杜聿明從北平蔣介石處,得到的最新指令:

以最快的速度攻下黑山、營口。

廖耀湘大喜過望,晚來總比不來好。況且廖耀湘充滿信心,認為其10萬大軍,我軍是崩碎了牙齒也吃不消,何況我軍剛結束攻打錦州的戰役。是以,廖耀湘撤往營口的行動,表現得十分從容。殊不知東北野戰軍正等着廖耀湘行動呢。

錦州在15日被東北野戰軍攻占;我軍攻錦部隊,僅休整了3天時間,就恢複了主要作戰能力。10月17日,林彪、羅榮桓聯名向中央軍委發電,請示下一步行動。毛主席簡單提了個保守的意見,休整15天,再向錦西、葫蘆島發起進攻。但是在第二天10月18日,林彪通過廖耀湘部占領新立屯,繼續向南推進,準确地判斷出沈陽的敵軍準備進行總退卻。

廖耀湘兵團10萬人馬,60個小時内被全殲,根本是蔣介石的貪心作祟

林彪、羅榮桓當即緻電中央軍委,建議誘敵深入,打個大殲滅戰,逐個擊破欲進行退卻的國民黨軍,他們一個也别想離開。19日,中央軍委準許該提意,并提醒要部署強力兵團在營口、營口以西、營口以北地區,堵死敵人從海上逃跑的退路。

20日上午10點,林彪、羅榮桓進行“遼西會戰”的相關部署;截住先頭,拖住尾巴,夾擊中間,進行分割再包圍的戰法,以達徹底殲滅廖耀湘部的“西進兵團”的目标。東北野戰軍按計劃行動起來,而廖耀湘還在等着蔣介石、杜聿明、衛立煌等人的商讨結果出來。

黑山、大虎山地處彰武以南、沈陽以西,是北甯、彰武兩條鐵路、公路交彙交錯處;還是廖耀湘部西進錦州、南逃營口的必經之地。總之,解放軍就等着國民黨軍自投羅網。

當時駐守黑山、大虎山一帶的是東北野戰軍第10縱隊,任務是阻擊廖耀湘部西進。總部指令一下達,10縱司令梁興初、政委周赤萍就召集各師上司,部署起作戰任務,發出“死守黑山,抗擊敵人,與陣地共存亡”的誓言。指令下達,各部迅速展開行動,構築防禦工事。

20日當天,5縱、6縱行軍,進行隐蔽且迅速插入敵後的行動,切斷廖耀湘向沈陽方向的退路;獨立2師搶占營口,切斷敵人海上退路;1縱、2縱、8縱作第1梯隊,從錦州出發分三路,急行軍東進,擔任正常戰場主攻手;2縱、7縱、9縱作第2梯隊,跟進1縱、2縱、8縱;4縱、11縱在塔山阻擊錦西、葫蘆島的敵人援軍;位于長春的12縱和各地獨立師,日夜兼程南下,當生力軍,策應主力部隊作戰。

廖耀湘兵團10萬人馬,60個小時内被全殲,根本是蔣介石的貪心作祟

天羅地網,從四面八方逼近廖耀湘兵團,而我軍行動時,廖耀湘本人去了沈陽接受指令。

在哪裡吃掉廖耀湘兵團,林彪尚未可知;我軍也無在野戰中,吃掉國民黨10萬精銳的經驗。我軍在動,21日拂曉,廖耀湘兵團也開始動了。

西進兵團71軍,向黑山發起猛烈攻擊:207師1旅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從黑山東邊一個通往沈陽公路的村莊——胡家窩棚,由東向西正面進攻;71軍主力,由北向南,從黑山北側攻擊,包圍住黑山。

廖耀湘以為攻占黑山,是穩操勝券、輕輕松松的。沒想到一連幾天都沒攻下,廖耀湘反應再遲鈍,也知道情況不太妙,這是想拖住西進部隊,等待攻錦解放軍的到來。24日,廖耀湘親自指揮71軍、新1軍和新6軍的4個主力師、1個獨立旅,在地上200餘門重炮和天上200餘架飛機的火力支援下,猛攻黑山、大虎山陣地,企圖奪路而逃。

林彪親自電令10縱:

“務必使敵人在我陣前屍橫遍野而不得前進。隻要你們堅守三天,廖耀湘西進兵團必遭全殲。”

10縱司令梁興初轉告各部“死守三天”的指令。梁興初知道,10縱全體官兵都知道,林彪總司令說三天就三天,隻會早到,絕不可能遲到!黑山阻擊戰異常激烈,10縱指戰員幹得非常漂亮,成功阻擊廖耀湘部三天三夜,為我軍主力東移争取到足夠的時間。

廖耀湘兵團10萬人馬,60個小時内被全殲,根本是蔣介石的貪心作祟

黑山、大虎山久攻不下,廖耀湘終于不再死磕,準備從台安渡遼河,往營口撤退。這時候想換個方向撤,是不是太遲了一點。東北野戰軍已就位:7縱、8縱迂回至其右側後,5縱、6縱迂回至其左側後,進行夾擊;1縱、2縱、3縱、10縱正面突擊,吸引火力,進行合圍、切割同時進行的手段;獨立2師,也從營口以北出發,向台安地區急行軍,徹底關上大門。

25日,廖耀湘部的先頭部隊49軍一部抵達台安西北,被剛到的獨立2師交火。同時,7縱、8縱也先後插入大虎山和台安之間,堵住廖耀湘兵團的南逃大路。廖耀湘見營口去不了了,就想着撤回沈陽,但為時已晚,羊已經跑光了,還補羊圈有什麼用。

5縱、6縱從彰武南下,在25日、26日分别插入到新民、沈陽以西之間,切斷廖耀湘兵團向新民和沈陽的退路。其餘各縱,也由黑山、大虎山地區,多路急行東進,完成合圍之勢,廖耀湘主力9個師被我軍困在黑山以東沿公路兩側的狹小地區,另外3個師也被圍在大虎山以東的一塊小地方。

至此,廖耀湘的10萬精銳人馬,徹底陷入緊趕慢趕到的東北野戰軍數十萬大軍的重重包圍之中。昔日秦末漢初,項羽大軍陷入的韓信的十面埋伏,也不過如此。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廖耀湘算是嘗到是個什麼滋味。到這裡,也不用什麼戰法了,追着敵人打就行了。

廖耀湘兵團10萬人馬,60個小時内被全殲,根本是蔣介石的貪心作祟

26日,黑山、大虎山和饒陽河的120平方公裡左右的地域内,東北野戰軍展開向心突擊,邊合圍、邊分割、邊殲滅的戰術,直搗黃龍——尋找廖耀湘兵團的指揮中心,進行摧毀。韓先楚指揮的3縱,隻用了3個小時不到的時間,便将廖耀湘的兵團指揮部、新1軍軍部、新3軍軍部、新6軍軍部悉數端掉。廖耀湘兵團就此群龍無首,各級聯絡全部中斷,各自為戰,混亂不堪。

林彪指令野戰軍各縱、各師、各旅、各團、各營、各連、各排、各班、各戰士,哪裡有敵人往哪打,哪裡有槍聲往哪裡追。我軍開始縱深穿插,深入敵軍内部滲透圍殲。于是,神奇的一幕出現了:

國共數十萬大軍,攪和在一起,兩邊的建制全部打亂了。

廖耀湘兵團兵敗如山倒,廖耀湘本人對其徹底失去了控制,他自己也混在四處亂竄吓跑的亂軍裡。一個偵察科長,隻身俘虜新6軍一個炮兵營情況,比比皆是。激戰至28日清晨,遼西戰役結束,東北野戰軍全殲廖耀湘兵團10萬餘人,其中包括号稱國民黨五大主力的新1軍主力和新6軍全部,廖耀湘化裝潛逃,還是被俘虜。

之後的戰鬥,那就跟水到渠成一樣了,因為國民黨高層根本沒想過廖耀湘兵團被全殲之後會怎樣。“西進兵團”遭全殲,感到大勢已去的衛立煌重重登上飛機,從沈陽逃離;11月2日,東北野戰軍攻占沈陽;11月10日,東北野戰軍占領“空無一人”(國民黨軍全部撤走)的錦西和葫蘆島;11月12日,收複承德。到這,遼沈戰役差不多結束了,東北全境解放。

廖耀湘兵團10萬人馬,60個小時内被全殲,根本是蔣介石的貪心作祟

廖耀湘兵團的覆滅,跟廖耀湘本人的自負和缺乏魄力有莫大的關系,但個人以為,主要還是在蔣介石本人的貪心上。遼沈戰役發展到解放軍攻占錦州,蔣介石知道東北大勢已去,該調精銳部隊出東北,去守有長江天險的南京,但他不甘心,覺得還能打,就不斷催促廖耀湘兵團西進西進。

當得知錦州失陷,廖耀湘清楚知道部隊不能再西進了,更不能想着再去再奪回錦州;蔣介石不認同,還想着繼續西進,但廖耀湘、杜聿明、衛立煌等人都不同意,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那就耗着。從10月16日到10月21日,廖耀湘就待在新立屯一帶,一動不動,将數十萬東北野戰軍等來了。

廖耀湘兵團10萬人馬,60個小時内被全殲,根本是蔣介石的貪心作祟

廖耀湘作為直接執行者沒有魄力,蔣介石作為最高決策者不夠英明。

一将無能,累死三軍。

何況将帥皆無能。用四字成語形容,廖耀湘是好謀無斷;蔣介石則是四個字不夠:

做不出英明抉擇、不善于聽取他人意見的優柔寡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