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宇航員滞留太空,向中國求助是可行的選擇

美國宇航員滞留太空,向中國求助是可行的選擇

熱線報道

2024-06-26 19:35

嫦娥六号順利回家,美國的宇航員卻被滞留太空長達21天,處境尴尬的美國也許是時候向中國低頭求救了。

宇航員滞留太空,美企關鍵時刻掉鍊子

近日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波音公司确認,由于波音“星際客船”出現故障,兩名美國宇航員要繼續留在太空站,這已經是其第三次推遲返航時間。

作為連接配接地球和宇宙空間站的“生命線”,美國的這架“星際客船”早在發射前就展現出“不靠譜”的迹象,曆經多次延誤和技術挑戰後才成功發射。

美國宇航員滞留太空,向中國求助是可行的選擇

【波音“星際線飛船”】

結果返程前,這艘飛船果然“不負衆望”,出現了各種故障,包括氦氣洩漏、推進器失靈和推進劑閥門問題,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些問題不是在半途中發生的。

說起波音公司,其最近發生的醜聞也值得一提,有“吹哨人”仗義執言,揭露了波音飛機在生産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結果遭到了無情的報複。

但這家公司難道覺得“掩耳盜鈴”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嗎?波音公司生産過程中的問題直接表現為飛機頻繁發生故障,其股價和風評也一路下跌。

現在由于這家企業的“穩定發揮”,導緻本該執行一周任務就返航的宇航員,“出差”周期已經延長到一個月。

至于數日後,這架飛船能否修好,滞留多日的宇航員是帶着怎樣的心情乘坐這架飛船傳回地球,我們不得而知。

美國負責該項目的人員表示,“不用太擔心”宇航員的生存問題,理論上他們可以在上面繼續滞留很久。

這番發言明顯是站着說話不腰疼,仿佛滞留的宇航員隻要承擔巨大的心理壓力待在太空站就好,而地面的從業人員要考慮的才更複雜。

美國宇航員滞留太空,向中國求助是可行的選擇

【國際空間站】

其實留給美國的還有一條出路,就是向别國求助,比如之前就有美國的宇航員在返航時遇到問題,最後選擇求助俄羅斯發射一艘空飛船才解決問題。

考慮到中國最近在航空航天方面的亮眼表現,我們也不排除美方最後會找上中國求救的可能。

若美國開口求救,我們該如何應對?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近日接受采訪時,盛贊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進展,表示:“中國人非常出色,他們通常說到做到”。

如果隻看這番話,我們會将這位局長看做一位美國高層中難得的“明白人”,因為他能客觀的評價中國的發展成果,這在如今的美國是非常難得的。

美國宇航員滞留太空,向中國求助是可行的選擇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

出于人道主義精神和以和為貴的理念,當美國求到我們頭上時,我們也許會“不計前嫌”向美國伸出援手。

但事情往往沒有那麼簡單,這位局長之後的發言中暴露了其真實面目,開始老調重彈,炒作中美“太空競賽”,并表示美國依然占據上風。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美國政府中盛行的“敵視中國”風潮下,這位局長随波逐流,難以逃離政治偏見帶來的狹隘目光,和這種人共事,怎麼能搞好科研呢?

但不管外界如何聒噪,我們的成就已經是闆上釘釘的事實,嫦娥六号于近日突破重重考驗,順利傳回地球,為我們帶回了珍貴的研究資料和研究材料,為大陸後續的航空航天計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傳說,現在我們的科學家通過努力,讓“嫦娥”不僅能奔月,還能返航,為浪漫的傳說續寫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我們帶回的成果讓美方也想分一杯羹,據美媒報道,嫦娥六号帶回了“來自遠方的寶藏”,一名美國學者也激動地表示“這是一座金礦……一個寶庫!”。

美國宇航員滞留太空,向中國求助是可行的選擇

【嫦娥六号順利傳回】

但美方不要高興的太早,在中美分享成果之前,美方需要扪心自問一下,美國做好放下偏見,放棄敵視的準備了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美方又将站在什麼立場向中方提要求呢?抛開别的不談,美方臭名昭著的“沃爾夫法案”直到今天依然生效,這一點我們不會忘記。

檢視原圖 32K

  • 美國宇航員滞留太空,向中國求助是可行的選擇
  • 美國宇航員滞留太空,向中國求助是可行的選擇
  • 美國宇航員滞留太空,向中國求助是可行的選擇
  • 美國宇航員滞留太空,向中國求助是可行的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