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大五院寒假書單

曆史學系書單

中國古代史

閻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顧颉剛:《漢代的方士與儒生》,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祝總斌:《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羅新:《有所不為的反叛者》,上海三聯書店,2019。

羅新:《黑氈上的北魏皇帝》,海豚出版社,2014;又上海三聯書店,2022。

魏斌:《“山中”的六朝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9。

胡鴻:《能夏則大與漸慕華風——政治體視角下的華夏與華夏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商務印書館,2011。

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商務印書館,2003。

陳蘇鎮:《〈春秋〉與“漢道”——兩漢政治與政治文化研究》,中華書局,2011。

閻步克:《波峰與波谷: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葛兆光:《禅宗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餘英時:《朱熹的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

蕭啟慶:《内北國而外中國——蒙元史研究》,中華書局,2007。

孔飛力:《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上海三聯書店,1999。

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三聯書店,2014。

趙冬梅:《大宋之變,1063-1086》,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

[美]伊佩霞:《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婦女生活》,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中國近現代史

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争再研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

柯文:《曆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曆和神話的義和團》,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尚小明:《宋案重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歐陽哲生:《新文化的傳統——五四人物與思想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

王奇生:《黨員、黨權與黨争》,華文出版社,2010。

王奇生:《革命與反革命:社會文化事業下的民國政治》,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

劉統:《中國的1948年,兩種命運的決戰》,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

黃道炫:《張力與限界:中央蘇區的革命》,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日]石川祯浩:《中國共産黨成立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世界史

高毅:《法蘭西風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增補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

羅榮渠:《現代化新論:世界與中國的現代化程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商務印書館,2004。

[英]霍布斯鮑姆:《革命的年代》《資本的年代》《帝國的年代》《極端的年代》,中信出版社,2017。

郭華榕、徐天新主編:《歐洲的分與合》,京華出版社,1999。

[美]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法]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商務印書館,1992。

[英]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文化與社會》,劉君譯,東方出版社,2007。

[英]邁克爾曼:《社會權力的來源》(The Source of Social Power),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法]雅克·勒高夫、諾拉著,姚蒙譯:《新史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

[英]溫斯頓·丘吉爾著、吳萬沈等譯:《丘吉爾回憶錄》第一卷,南方出版社,2003。

[美]布萊恩·蒂爾尼、西德尼·佩因特著,袁傳偉譯:《西歐中世紀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美]戴維·坎納丁 主編:《企鵝歐洲史》1-8,中信出版集團,2018。

考古文博學院書單

興趣類

李零、劉斌、許宏、唐際根、高大倫、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段清波、楊軍、劉瑞、崔勇、樊錦詩:《了不起的文明現場 ——跟着一線考古隊長穿越曆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0。

王力主編,馬漢麟等執筆,姜亮夫 葉聖陶等審校,劉樂園修訂:《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

孫機:《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14。

張忠培:《中國考古學:走出自己的路》《中國考古學:說出自己的話》《中國考古學:盡到自己的心》,故宮出版社,2014。

霍巍:《考古尋路》,商務印書館,2021。

許宏:《發現與推理:考古紀事本末》,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21。

鄭嘉勵:《考古者說》,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

齊東方:《我在考古現場:絲綢之路考古十講》,中華書局,2021。

蕭易:《尋蜀記:從考古看四川》,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

北京日報人物采寫組:《國寶修複師》,中華書局,2019。

薛芃、艾江濤:《追尋三星堆:探訪長江流域的青銅文明》,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1。

專業類

[美]周南,[美]查爾斯·巴頓,[加]柯睿思作;李濤譯:《考古學中的區域聚落人口》,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21。

[美]周南;李冬冬,喻明玥譯:《給考古學家的統計學:一種常識性方法 譯自英文第2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

宿白:《宿白集:魏晉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輯叢》,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0。

傅芸子:《藝術與鑒藏:正倉院考古記》,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

[美]路易斯·賓福德著,陳勝前譯:《追尋人類的過去:解釋考古材料》,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9。

[美]巫鴻:《“空間”的美術史》,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俞偉超:《考古類型學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梁雲:《西陲有聲:的考古學解讀》,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0。

林梅村:《西域考古與藝術》,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哲學系書單

幾種導論及其它推薦

《古代哲學導論》,馬明宇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

《中世紀哲學:曆史與哲學導論》,吳天嶽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Lear, J., 《了解的欲求: 亞裡士多德哲學導論》,劉玮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21。

Nussbaum, Martha C., 《欲望的治療: 希臘化時期的倫理理論與實踐》,徐向東、陳玮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

趙敦華:《西方哲學簡史》。

文德爾班:《哲學史教程》(上下卷),商務印書館,1993。

霍爾蓋特:《黑格爾導論》,商務印書館,2013。

戴維·埃德蒙茲《你會殺死那個胖子嗎?——一個關于對與錯的哲學謎題》,姜微微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心靈哲學

約翰·海爾:《當代心靈哲學導論》,高新民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Jaegwon Kim, Philosophy of Mind, 3rd, Routledge, 2010.

數理邏輯

《牛津通識讀本:邏輯學簡短入門》。

Ian Chiswell, Wilfrid Hodges: Mathematical Logi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Herbert B. Enderton, A Mathematical Introduction to Logic, 2rd, Harcourt/ Academic Press, 2001.

Morris Kline, Mathematics: the Loss of Certain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Apostolos Doxiadis, Christos H. Paradimitriou, Alecos Papadatos, Annie Di Doona, Logicomix, Bloomsbury, 2015. (一本關于數理邏輯的漫畫書)

科學哲學

Godfrey-Smith, Peter. Theory and Realit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翁貝托·埃科:《玫瑰的名字》。

史蒂文·夏平&西蒙·謝弗:《利維坦與空氣泵:霍布斯、玻意耳與實驗生活》。

西方哲學原著類及史料選

Aristotle, Politics, trans. C.D.C. Reeve,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奧古斯丁:《上帝之城》,吳飛譯,上海三聯書店。

霍布斯:《利維坦》,黎思複、黎廷弼譯,商務印書館。

《荷馬史詩·奧德賽》,羅念生、王煥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羅念生、王煥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

苗力田編:《古希臘哲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柏拉圖:《會飲》,劉小楓譯,三聯書店2015&柏拉圖:《會飲篇》王太慶譯,商務印書館,2004.

《柏拉圖對話集》,王太慶譯,商務印書館,2004.

亞裡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範疇篇》《形而上學》等。

笛卡爾《第一哲學沉思集》等。

康德《未來形而上學導論》,李秋零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Julia Annas (ed.), Voices of Ancient Philosophy, New York an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Marco Cohen, Patricia Curd, and C.D.C. Reeve (eds.), Readings in Ancient Greek Philosophy: From Thales to Aristotle, Indianapolis: Hackett, 2016 (5th edition).

Arthur Hyman, James J. Walsh, and Thomas Williams (eds.), Philosophy in the Middle Ages, Third Edition, Indianapolis: Hackett, 2010.

Gyula Klima (ed.), Medieval Philosophy: Essential Readings with Commentary, Malden, MA and Oxford: Blackwell, 2007.

馬克思主義哲學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德意志意識形态》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

《共産黨宣言》

《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

張一兵、蒙木桂:《神會馬克思:馬克思哲學原生态的當代闡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特裡 伊格爾頓:《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

中國哲學

陳來《宋明理學》。

楊立華《宋明理學十五講》。

鄭開:《莊子哲學講記》,廣西人民出版社。

中國哲學原著選

《周易》

《論語》

《老子》參《老子今注今譯》(陳鼓應)

《孟子》參《孟子譯注》(楊伯峻)

《莊子》參《莊子今注今譯》(陳鼓應)

《春秋繁露》

《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

《周易本義》中華書局

宗教學

牟鐘鑒、張踐:《中國宗教通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韋伯:《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

楊慶堃:《中國社會的宗教》。

李天綱《金澤:江南民間祭祀探源》,三聯書店,2017。

王宗昱編:《儒禮經典選讀》,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李零:《中國方術考》(修訂本),東方出版社,2000。

王治心:《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東方出版社,1996。

韋伯:《宗教社會學》。

萊布尼茲《神義論》,朱雁冰譯,三聯書店。

《壇經》。

《太平經》。

藝術學院書單

[德]漢斯·貝爾廷,海因裡希·迪利,沃爾夫岡·肯普,威利巴爾德·紹爾蘭德,馬丁·瓦恩克等:《藝術史導論》,賀詢 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瑞士]海因裡希·沃爾夫林:《古典藝術:意大利文藝複興導論》,潘耀昌、陳平 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唐宏峰編譯:《現代性的視覺政體:視覺現代性讀本》,河南大學出版社,2020。

丁甯:《西方美術史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

葉朗:《美學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彭吉象:《藝術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英]吉莉恩·羅斯:《觀看的方法:如何解讀視覺材料》,重慶大學出版社,2017。

[美]史蒂文·卡茨:《場面排程》,世界圖書出版社,2011。

[美]史蒂文·卡茨:《電影鏡頭設計》,世界圖書出版社,2011。

[美]羅伊·湯姆森,克裡斯托弗·J·鮑恩:《鏡頭的文法》,後浪出版公司,2013。

[美]厄普頓 著:《美國攝影教程》,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

[宋] 郭思 編:《林泉高緻》,中華書局。

中國語言文學系書單

古代漢語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

蔣紹愚:《古漢語詞彙綱要》。

唐佐藩:《音韻學教程》。

李佐豐:《文言實詞》。

趙克勤:《古漢語修辭簡論》。

王力:《漢語詩律學》。

現代漢語

朱德熙:《文法講義》。

朱德熙:《文法答問》。

陸儉明:《現代漢語文法研究教程》。

郭銳:《現代漢語詞類研究》。

袁家骅等:《漢語方言概要》。

林焘、王理嘉:《語音學教程》。

趙元任:《語言問題》。

古代文學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袁行霈,徐建委,程蘇東:《詩經國風新注》。

林庚:《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錢志熙:《魏晉南北朝詩歌史述》。

錢志熙:《唐詩近體源流》。

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

錢鐘書:《宋詩選注》。

古典文獻

金開誠、葛兆光:《古詩文要籍叙錄》。

董洪利主編:《古典文獻學基礎》。

現代文學

胡适:《嘗試集》。

周作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

魯迅:《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編》、《魯迅雜感選集》(瞿秋白)。

郁達夫:《沉淪》。

郭沫若:《屈原》。

茅盾:《子夜》。

老舍:《駱駝祥子》。

巴金:《家》。

沈從文:《邊城》、《湘行散記》

梁遇春:《春醪集》。

何其芳:《畫夢錄》。

曹禺:《雷雨》、《日出》。

朱自清:《蹤迹》。

廢名:《橋》。

夏衍:《包身工》。

蕭紅:《生死場》。

趙樹理:《小二黑結婚》。

錢鐘書:《圍城》。

張愛玲:《傳奇》、《流言》。

艾青:《艾青詩選》。

穆旦:《穆旦詩集(1939-1945)》。

馮至:《十四行集》。

當代文學

楊沫:《青春之歌》。

羅廣斌等:《紅岩》。

柳青:《創業史》。

張賢亮:《綠化樹》。

楊绛:《幹校六記》。

巴金:《随想錄》。

張承志:《北方的河》

史鐵生:《我與地壇》。

陳忠實:《白鹿原》。

莫言:《豐乳肥臀》。

阿城:《遍地風流》

汪曾祺:《受戒》。

王小波:《黃金時代》。

劉慈欣:《三體》。

[法]福柯:《知識考古學》。

[法]羅蘭·巴特:《符号學原理》。

[德]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

END

轉引自“曆史教師專業發展計劃”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