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才女葉嘉瑩:教書77年,94歲捐出全部資産,一生從未有過愛情

作者:航天器
1979年9月25日,天津師範大學一個大二的女學生穿着一身洗得發白的連衣裙,鬼鬼祟祟地蹲在南開大學教學樓的一個小角落裡。

她一手拿着小刀,一手拿着一塊白蘿蔔,地上還放着一塊印泥和一張白紙。這個女孩子蹲在那裡,小心翼翼地在蘿蔔上雕刻,還時不時地看遠處的走廊上有沒有人經過。

因為第一次做這種事情,女孩已經緊張地滿頭大汗了。她長吸一口氣,在裙子上擦了擦手心的汗水,繼續雕刻起來。

十幾分鐘之後,女孩終于在蘿蔔上刻下了八個字——“持聽課證才能入場”。她高興得臉都紅了,把刻字的蘿蔔放在印泥上,然後再在白紙上把這幾個大字印上。

做完這些事情之後,女孩收拾好現場,拿着紙飛快地跑進二樓的一間教室裡。此時教室裡已經坐滿了學生,過道上也被臨時加塞的椅子擠得滿滿當當的。

北京才女葉嘉瑩:教書77年,94歲捐出全部資産,一生從未有過愛情

門口還有學生在拼命地往裡擠,有些人則直接坐在了講台下的空地上。女孩身材嬌小,好不容易擠了進來。

她把書包往地上一放,就地坐了下來。女孩之是以這麼拼命,是因為這是南開大學的葉嘉瑩老師的課。葉嘉瑩是何許人也?她為什麼受到這麼多學生的歡迎呢?

出生顯貴,卻命運悲慘

1924年7月13日,葉嘉瑩出生于北平察院胡同的一所老四合院裡。她是滿族葉赫那拉氏的後裔,屬于滿洲鑲黃旗。

葉嘉瑩的祖父是光緒年間的進士,也曾經在當時的北京城裡做過官。後來,因為朝廷腐敗,葉嘉瑩的祖父辭官回家,專心教育家裡的孩子。

北京才女葉嘉瑩:教書77年,94歲捐出全部資産,一生從未有過愛情

葉嘉瑩的父親葉廷元從小就在家裡開設的私塾中學習,父親緻仕之後,又跟着父親讀書。他從小熟讀古籍,精通古典文化,後來又考進了北京大學的英文系。

畢業之後,葉廷元就職于國民政府的航空署,擔任人事科長一職。葉嘉瑩的母親李玉潔出身書香門第,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

因為才華出衆,李玉潔被聘任為女子職業學校的教員。直到,結婚之後,她才辭去了這份工作。

葉嘉瑩就出生在這樣一個書香氣濃厚的家庭當中,受父母的影響,葉嘉瑩三歲的時候就跟着母親背古詩。她的記憶力很好,母親教她讀五六遍,她就能把詩歌記下來。

北京才女葉嘉瑩:教書77年,94歲捐出全部資産,一生從未有過愛情

四歲的時候,葉嘉瑩又在母親的教導下學習漢字。後來,葉嘉瑩的父母專門給女兒聘請了家庭教師,來家裡教授女兒文化知識。于是,年僅六歲的她就開始跟着家庭教師讀《論語》。

後來,葉嘉瑩的父母覺得女兒很有學習的天賦,就把她送進了學校裡讀書。這個時候,由于工作的調動,葉嘉瑩的父親葉廷元即将離開北平,到上海工作。

因為家中還有老人需要照顧沒辦法同行,是以葉嘉瑩的母親帶着孩子們留在了北平。葉廷元去上海工作之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寄一封家書回來。

年幼的葉嘉瑩放學之後都會問母親今天有沒有父親的來信,以此作為寄托。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之後,日軍侵占了北京城。一時之間,人心惶惶,學校很多老師辭職準備舉家搬遷,原本的曆史教科書和地理教科書也被撕毀焚燒。

北京才女葉嘉瑩:教書77年,94歲捐出全部資産,一生從未有過愛情

年僅13歲的葉嘉瑩經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巨變。因為戰火連綿,葉廷元的書信很難寄回北京,一家人收到信件的次數越來越少。

後來,随着戰争的爆發,葉嘉瑩的父親随着國民政府西遷,從此就與家中人斷了聯系。葉廷元杳無音信之後,留守北平的一家人紛紛為他擔心。

不久之後,葉嘉瑩的母親憂思成疾,身患重病,需要去天津租界做手術。母親擔心孩子外出會遇到危險,是以執意不讓葉嘉瑩姐弟陪同,一個人去天津治病。

幾天後,葉嘉瑩母親給家裡傳來消息,手術非常成功,很快就會回北平。葉嘉瑩姐弟非常開心,他們早早地去北平火車站等待母親。

但是令他們沒想到的是,母親在天津到北平的火車上離開了人世,他們三姐弟隻等來了母親冰涼的屍體。

北京才女葉嘉瑩:教書77年,94歲捐出全部資産,一生從未有過愛情

母親的離世給葉嘉瑩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她悲痛大哭,寫了八首《哭母詩》,來悼念母親。父親不知所蹤,母親溘然長逝,一時間家中就剩下了葉嘉瑩和兩個年幼的弟弟。

幸好她的伯父也在北平,她的伯父很快就把這三個可憐的孩子接回了家。葉嘉瑩的伯父膝下沒有女兒,是以對葉嘉瑩視如己出,他見葉嘉瑩很喜歡詩詞,于是鼓勵她繼續學習。

她的伯父國學素養極深,也常常教葉嘉瑩寫詩作詞,這一段時間葉嘉瑩創作了很多詩歌。

葉嘉瑩的伯母是一個心地善良的賢惠女子,操持着家中所有的事務,也很照顧這三個剛喪母的孩子。在伯父、伯母的支援下,葉嘉瑩繼續在學校學習。

1941年,17歲的葉嘉瑩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北京輔仁大學的國文系,主修古典文學專業。

北京才女葉嘉瑩:教書77年,94歲捐出全部資産,一生從未有過愛情

葉嘉瑩十分好學,每次上課都聽講得極為認真,更是在書本的空白處寫滿了筆記。

1942年的秋天,著名的詩詞大師顧随先生來輔仁大學任教。後來,葉嘉瑩拜顧随先生為師,跟他一起研究古典文學。

顧随先生還在寫詩方面給了葉嘉瑩很多的建議,讓她受到了很多啟發。

顧随先生看出這個學生是非常有天賦的,是以對她寄予厚望,希望她能夠把中國的古典文學發揚光大。後來的事實證明,葉嘉瑩的确完成了老師的期許。

葉嘉瑩長相清雅,氣質獨特,很受男同學的喜愛。讀大學之後,很多人對她展開了熱烈的追求,但是葉嘉瑩不想浪費時間談戀愛,隻想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古典詩詞上。

北京才女葉嘉瑩:教書77年,94歲捐出全部資産,一生從未有過愛情

她拒絕了一波又一波的追求者,但還是有很多人被她的才華所吸引。後來,她的堂兄看不下去了,來問葉嘉瑩對另一半的要求,而葉嘉瑩隻回了四個字——“随緣就好”。

漂泊台灣,被關進監獄

1945年,21歲的葉嘉瑩從北京輔仁大學畢業。之後,她先後在北平幼貞女中、志成女中、華光女中等學校教書。

她的伯父伯母見葉嘉瑩要麼教書要麼研究古典文學,從來沒有談戀愛的心思,很為她的人生大事着急,多次催促她成家。

1948年,葉嘉瑩已經是學校有名的國文老師了。一個教英文的女老師非常崇拜葉嘉瑩,見她已經24歲還沒有找對象,于是就熱心地把弟弟介紹給她認識。

北京才女葉嘉瑩:教書77年,94歲捐出全部資産,一生從未有過愛情

這個人叫做趙東荪,是國民黨海軍的一個文職人員。他本來在南京工作,為了見葉嘉瑩一面特意來了北平。之後,他被葉嘉瑩身上獨特的氣質所吸引,對她展開了猛烈的追求。

那個時候,葉嘉瑩已經被伯父伯母催婚很久了,她也想早點找個人嫁了。葉嘉瑩見趙東荪長相儒雅、氣質溫和,就答應了他的求婚。

不久之後,葉嘉瑩辭去了在北平的工作,到南京去和趙東荪結婚。婚後沒多久,國民政府就在解放戰争中節節敗退,最後逃到了台灣。

趙東荪是國民政府的從業人員,也要跟着轉移,于是葉嘉瑩跟着丈夫來到了台灣。起初,兩人在台灣的生活還算順遂,相處也比較融洽,沒有發生過沖突和争吵。

北京才女葉嘉瑩:教書77年,94歲捐出全部資産,一生從未有過愛情

趙東荪在軍隊中工作,很少回家,而葉嘉瑩則在彰化女中找了一份教書的工作,兩個人的生活都比較自在。

1949年的夏天,葉嘉瑩的大女兒言言出生了,夫妻兩人都為這個新生命的到來感到高興。

聖誕節的前一天晚上,趙東荪從軍營中趕回來看望妻女,準備和她們一起度過這個重要的節日。

第二天一大早,一群官兵就來到了葉嘉瑩家,把她的丈夫帶走了。他們認為趙東荪的思想有問題,是以就把他關進了監獄中。

沒過多久,葉嘉瑩就被丈夫牽連入獄,一同入獄的還有她那尚在襁褓中的女兒。慶幸的是,警察局局長在看完葉嘉瑩的自白書之後,放了這母女兩人。

北京才女葉嘉瑩:教書77年,94歲捐出全部資産,一生從未有過愛情

因為她進過監獄,是以學校把她開除了,還把原本葉嘉瑩一家居住的宿舍收了回來。無奈之下,葉嘉瑩隻能帶着女兒投奔親戚。

親戚一家剛來台灣不久,生活也很拮據,五口人居住在兩間窄小的卧室裡,葉嘉瑩隻能在走廊的過道上打地鋪睡覺。

擔心女兒晚上哭泣吵到親戚休息,葉嘉瑩就抱着女兒一遍又一遍地在室外徘徊,直到女兒陷入熟睡。為了女兒,葉嘉瑩咬牙挺過了這樣一段艱苦的歲月。

第二年暑假,葉嘉瑩終于在台南一所私立女子中學裡找到了工作,帶着女兒結束了寄人籬下的日子。

北京才女葉嘉瑩:教書77年,94歲捐出全部資産,一生從未有過愛情

三年之後,趙東荪被釋放了出來,因為生活不順,原本謙遜儒雅的男人變成了一個脾氣暴躁的家暴男。

他不僅不出去找工作,還經常對葉嘉瑩拳打腳踢。他們的第二個女兒出生後,趙東荪嫌棄兩個孩子都是女孩,對葉嘉瑩母女三人的态度更加惡劣。

當時,葉嘉瑩為了生活,兼任了台北三所大學的詩詞老師,課程非常繁重。

生活的重壓、丈夫的暴力,把這個柔軟的女子壓得喘不過氣來,她一度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想到女兒和自己熱愛的古典詩詞,她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

北京才女葉嘉瑩:教書77年,94歲捐出全部資産,一生從未有過愛情

從教一生,捐款千萬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國大陸斷絕了與美國的文化交流,美國漢學家想要了解中國文化,隻能跑到台灣來。

1966年,已經是台灣著名古典文學大家的葉嘉瑩,應邀擔任了哈佛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客座教授,把中國古典文化傳播到了國外。

1969年,為了離開台灣這個讓她充滿痛苦的地方,她遷居到了加拿大的溫哥華。

1974年,葉嘉瑩終于回到了闊别已久的祖國大陸。她内心非常激動,寫下了長詩《祖國行》。但是,這次回歸是短暫的,因為國内局勢動蕩,葉嘉瑩沒待幾天就再次傳回加拿大。

北京才女葉嘉瑩:教書77年,94歲捐出全部資産,一生從未有過愛情

直到1978年,國家進行了改革開放,葉嘉瑩向中國政府提出了回國講學的申請。剛好,國家急需各個方面的人才,是以政府在1979年同意了葉嘉瑩的申請。

漂泊了将近三十年的葉嘉瑩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成為了南開大學的古典文學講師。她的課程非常受歡迎,很多本校和外校的學生都會來聽。

為了控制教室的學生容量,南開大學決定發放通行證。學生隻有拿着通行證才能進入教室,這通知一出就讓很多學生痛哭流涕。

為了去聽葉嘉瑩老師的課,同學們各種法子都想了出來,有些用蘿蔔刻假聽課證,有些則花錢到外面去辦證的,招數層出不窮。

北京才女葉嘉瑩:教書77年,94歲捐出全部資産,一生從未有過愛情

2018年,94歲的葉嘉瑩先生決定把自己的财産捐贈給了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成立了“迦陵基金”,支援中國古典文化的研究。

截止到2019年的5月份,葉嘉瑩總共向南開大學捐出了3568萬人民币。她不想要金錢,不想要名望,隻想從事古典詩詞的教學工作。

有人曾經問葉嘉瑩是否體會過愛情的滋味,葉嘉瑩沒有絲毫猶豫地搖了搖頭。她的二女兒趙言慧也曾經說過:“母親從來沒有體會過愛情,一輩子與詩詞相伴。”

2021年11月5日,人民日報釋出了一條采訪葉嘉瑩先生的視訊。當時葉嘉瑩已經是97歲的高齡了,但她的精神狀态依舊很好。

北京才女葉嘉瑩:教書77年,94歲捐出全部資産,一生從未有過愛情

她留着一頭短發,帶着黑框眼鏡跟魯健相談甚歡。葉嘉瑩先生在采訪中說,自己曾經跟楊振甯探讨過文理是否具有相同之處。

葉嘉瑩說,宇宙中有能量守恒定律,詩詞中也有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定律。兩人經過一番讨論之後,得出結論,科學定律的變化,有時候跟詩詞格律的變化是相通的。

葉嘉瑩還說楊振甯很喜歡看她寫的書,她也時常向楊振甯請教實體學上的問題,她想要多學一點實體知識,多發現實體與詩詞之間的共通之處。

1945年至今,葉嘉瑩已經教書育人77年了,她是詩詞界真正的傳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