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軍史上一位奇人:被打斷一條腿仍馳騁沙場,後成為開國上校

在我軍曆史上,曾出現過這樣一位奇人:他在戰場上被打斷了一條腿,落下了終身殘疾,可他不但不肯離開部隊,反而騎着毛驢沖鋒陷陣、馳騁沙場,成為當時婦孺皆知的傳奇式抗日英雄。

此人就是特等傷殘軍人、開國上校賽時禮。

賽時禮1918年出生于山東文登,22歲參加了八路軍,他作戰極為勇敢,每次上戰場都喜歡沖在最前面,從普通戰士一步一步升為班長、排長、連長,并成為膠東地區有名的戰鬥英雄。

1942年5月,賽時禮在一次戰鬥中帶領一個連率先沖上敵碉堡,沒想到被敵人的子彈擊中左大腿,摔下碉堡昏死過去。

軍史上一位奇人:被打斷一條腿仍馳騁沙場,後成為開國上校

雖然戰友們奮力把賽時禮救了回去,但他的腿傷得太重,從此走路一瘸一拐的,部隊當時給他評定的是一等傷殘。

組織上提出讓賽時禮回家去休養,可他無論如何不同意,堅決要求留在部隊繼續戰鬥,上司們無奈,隻得答應了他。

雖說從戰場上撿回一條命已是不幸中之大幸,但賽時禮心裡還是非常難過,因為他知道,瘸着一條腿,就再也沒辦法像以前那樣在戰場上健步如飛了。

更讓他難受的是,就連平時行軍也成了大難題。他拄着一根棍子,竭盡全力趕路,可每次都落在最後面。

軍史上一位奇人:被打斷一條腿仍馳騁沙場,後成為開國上校

賽時禮是一個不服輸的人,越是這樣越是不肯放棄,總是累得滿頭大汗。

連隊的指戰員們見此情景,個個又心疼又敬佩。

一名幹部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部隊作戰時,就挑選兩名身強力壯的年輕戰士,擡着一個大竹筐,讓賽時禮坐在竹筐裡指揮戰鬥。

老百姓見了都啧啧稱奇,贊歎這位八路軍連長抗日救國的意志真如鋼。

不過,坐在筐裡指揮戰鬥畢竟不太友善,賽時禮也擔心萬一情況危急時連累兩名戰士,是以決定另想辦法。

軍史上一位奇人:被打斷一條腿仍馳騁沙場,後成為開國上校

他想來想去,覺得最好的辦法莫過于騎馬打仗了。可部隊當時所在的地區根本找不到馬,而且八路軍經常采用的是伏擊戰術,騎着高頭大馬容易暴露目标,是以騎馬也不妥。

有一天,有一個老百姓騎着一匹毛驢從連隊駐地附近走過。賽時禮頓時眼前一亮:雖說騎馬打仗不行,可是毛驢個頭比馬小多了,跑起來也不慢,而且擅長爬山,不正好可以用來騎着行軍打仗嗎?

幹部戰士們聽說後,都稱贊這個辦法好,後由當地的地方幹部安排,從老百姓手中購買了一匹健壯的大叫驢,作為賽時禮的坐騎。

他坐到毛驢身上一試,發現這家夥還挺聽話,使喚起來完全沒問題。

第二天晚上就有戰鬥任務,賽時禮便騎着毛驢、帶領兩個排的兵力去端敵人的炮樓。

軍史上一位奇人:被打斷一條腿仍馳騁沙場,後成為開國上校

部隊到達炮樓附近後,賽時禮指令衆人隐蔽好,耐心等待出擊時機。

沒想到就在這時,賽時禮所騎的那頭毛驢突然“嗷嗷”直叫,敵人馬上發覺了,探照燈直射過來,槍聲随之響起。

賽時禮無奈,隻得帶領部隊立即撤退,一次本以為十拿九穩的戰鬥,就這樣被毛驢的叫聲給破壞了。

賽時禮非常生氣,可毛驢畢竟是牲口,沒法跟人交流,打它罵它都無濟于事。

這次戰鬥充分暴露出騎毛驢打仗的弊端,可是不騎毛驢的話,還能有什麼辦法親自上陣指揮戰鬥呢?賽時禮為此非常苦惱。

軍史上一位奇人:被打斷一條腿仍馳騁沙場,後成為開國上校

他琢磨來琢磨去,覺得還是自己的問題——毛驢剛牽來一天就騎着它去打仗,實在操之過急了,應該先跟它處處,充分了解一下它的脾氣、習慣再說嘛。

經過幾天的仔細觀察,賽時禮有所發現:毛驢在叫喚時,總是把頭揚起來,嘴巴張開,尾巴撅起,還不停地放屁,要麼就是因為肚子餓,要吃草料。

為此,賽時禮想到了騎毛驢作戰必須要做好的幾項準備工作。

首先,如有行軍作戰任務,要提前把毛驢喂個飽。

其次,在敵人有可能出現的地方,一定要給毛驢套上籠頭,讓它沒法張嘴叫喚。

軍史上一位奇人:被打斷一條腿仍馳騁沙場,後成為開國上校

再者,把一個大鐵塊綁在毛驢的尾巴上,它撅不起尾巴,就沒法叫喚了。

最後,還得把毛驢的四蹄用棉花之類的東西包起來,這樣夜間行軍時就不會發出響聲。

經過幾次試驗,證明這些方法确實有效,賽時禮非常高興,終于可以騎着毛驢自如地行軍打仗了。

賽時禮騎着這頭毛驢馳騁沙場,率領部隊在山東文登、威海一帶截汽車、打埋伏、拔據點、鬧縣城,在短短一年當中指揮了大大小小80多次戰鬥,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戰果。

從此,賽時禮也成為膠東地區婦孺皆知的“毛驢連長”,日僞軍對這位傳奇英雄也談虎色變。

1955年,賽時禮被授予上校軍銜。他後來成為一位著名的軍旅作家,被譽為“中國的保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