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平軍降将最後的午餐:八大将即興而來,筷子還沒動人頭卻落了地

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飯局”,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如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這些“飯局”,往往危機四伏,很多被邀請之人基本上都是有去無回。

在大陸源遠流長的曆史長河中,這種“飯局”出現的次數不少,有的甚至殘酷地讓人不忍直視。在清朝時期,就有着一場血腥殘酷的“飯局”,被邀請者是八位将軍。

太平軍降将最後的午餐:八大将即興而來,筷子還沒動人頭卻落了地

描述那場飯局的插畫

他們的心中滿是期待,高高興興地入座,根本沒有任何防備,結果筷子都還沒動就直接被送上了黃泉路。這也成為了他們最後的午餐,他們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因何而死。

軟弱滿清,官逼民反

晚清時期,清政府的腐敗和封建制度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鴉片戰争爆發後,給本就内憂外患的清政府沉重的一擊,西方列強在中華大地上大肆搜刮和肆無忌憚地搶掠,各種的割地賠款。

清政府也不反抗,還把這些割地賠款的内容轉移到廣大勞動人民身上,加大對他們的剝削和打壓,這也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艱難,百姓們苦不堪言,就連最基本的生活也很維持。清政府開始加速衰敗,它的腐敗無能和不作為,讓老百姓們徹底心寒和絕望,農民們為了生存隻能不斷地發動起義,以此來反抗。

其中在民間爆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由洪秀全等人組織的太平天國運動。在這場運動中,農民起義軍不僅占領了南京城,還在南京建立了自己的太平天國政權。天平天國的發展迅速得益于他們清楚農民的需求,想農民之所想,在最開始是非常占據優勢的。

但它也有其局限性,在面對有着治軍之道的清軍時,隻有一腔熱血的起義軍力量還是很微小,長期下來還是不足以抵抗,還有内部不斷地沖突更新,開始不思進取,驕奢淫逸,起義軍後期也開始慢慢地衰弱了。

太平軍降将最後的午餐:八大将即興而來,筷子還沒動人頭卻落了地

太平天國運動

當時清政府為維護自己的統治,保護自己的利益,開始改變方針、轉變思想,想方設法地去打敗太平天國軍隊。這時,曾國藩在湖南組建了一支地方軍隊——湘軍。湘軍的訓練方式與之前的清軍有着很大的不同,曾國藩還學習戚繼光的做法,通過改革大大提高了湘軍的戰鬥力。

由于清軍多次的落敗,對太平軍的進攻毫無還手之力,曾國藩隻得親自帶領湘軍與他們交戰,雖然一開始勢如破竹,對起義軍造成了一定的打擊,但其過程中湘軍也損失慘重,失去了繼續戰鬥的能力,最終湘軍還是失敗了。

當時南方較為富饒的大部分地區仍然被太平軍所占去,南方的蘇杭地區一直都是魚米之鄉,具有豐富的物産資源,在這裡太平軍得到更好地發展,隊伍也在不斷地擴大。慈禧太後也是以十分憤怒,覺得皇家的顔面受到了侵犯,一直對太平軍耿耿于懷。

為了維護大清帝國的顔面,慈禧太後讓曾國藩不惜一切代價率領湘軍去收回這些地區,但曾國藩也有他的智慧之處,十分精明。因為通過與太平軍多次交手,他知道太平軍的實力十分強大,收回這些地方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并且被逼無路的太平軍還有可能會讓湘軍有去無回。

太平軍降将最後的午餐:八大将即興而來,筷子還沒動人頭卻落了地

曾國藩

是以為了不讓自己的手下白白丢掉性命,曾國藩并沒有答應慈禧,而是向慈禧建議道:讓将士們休養生息,等到時機成熟時再主動進攻。慈禧太後也不懂軍事,也隻好聽從曾國藩的建議。慈禧心裡再有不滿,也對當時手握軍權的曾國藩無可奈何。

就在慈禧沒有辦法,找不到人與太平軍抗衡時,這時李鴻章站了出來,主動請纓,請求讓他帶兵攻打蘇州和杭州兩座城市,并在慈禧太後面前立下能打敗太平軍的戰功。慈禧太後看到有人願意去收複南方,喜出望外,于是馬上就決定派李鴻章前去收複。

李鴻章主動請纓,直取太平軍老巢

李鴻章也是個有謀略的能人,實力不容小觑,他是洋務運動的發起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就是他所提出的。年輕時他曾多次前往國外遊曆,見識到西方各種各樣的先進特點,對外國人先進的生産技術和武器制造都有着很深的研究。對後來他發起的洋務運動,也有着深遠意義。

李鴻章面對如此不占優勢的戰争,他不打無準備之仗,早就做好了準備,在此之前,他就動用大量資源在自己的家鄉招募了六千多名英勇善戰的士兵,進行專門的訓練。這支軍隊就是人們所說的淮軍,之後李鴻章發現光有人力還不夠,還需要完善的武器裝備。

太平軍降将最後的午餐:八大将即興而來,筷子還沒動人頭卻落了地

李鴻章

他想到了在西方考察期間,他結識到的英國人戈登,應該會對此次戰争具有很大的幫助。于是他去請求英國人戈登的支援,并且從戈登那裡得到了洋人的先進武器和船隻。于是他帶着這些武器出發,浩浩蕩蕩地不費吹灰之力一路從水路攻打到了上海。

在上海郊外打敗了當地的太平軍,然後直接向着蘇州出發,一路上他所向披靡、乘勝追擊,先後打下了太倉、昆山、江陰、無錫等重要之地,随後率領實力強大的淮軍直奔蘇南太平軍根據地蘇州。李秀成當時正在天京打得不可開交,聽到李鴻章已經馬上到達蘇州的消息,他急忙調遣士兵連夜從天京趕回蘇州。

在蘇州,太平天國起義軍與李鴻章帶領的淮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由于李鴻章所帶領的軍隊實力太過強大,天平天國起義軍受到了嚴重的挫傷。李自成在與李鴻章對抗的關鍵時刻,由于兵力不足,向蘇州附近的将領發出支援的請求,誰知他們竟無視李自成的要求,并未向他派兵進行支援,導緻李自成輸得一塌糊塗。

雖然李鴻章離勝利隻有一步之遙,但經過淮軍在蘇州與太平軍展開的漫長割據戰,李鴻章也是以發現想要拿下蘇州城也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蘇州畢竟是太平天國的大學營,他們對此有着很深的了解,要是想要拿下蘇州,勢必就要展開一場激烈的鬥争。除非打一場硬戰,但他的淮軍也會是以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太平軍降将最後的午餐:八大将即興而來,筷子還沒動人頭卻落了地

李鴻章的淮軍

李自成慘敗後,就率領餘下的人撤離了蘇州。通過在激戰中支援遲遲不到,他發現,雖然八大将守衛蘇州的士兵衆多,但他們都貪生怕死并不是真的想和淮軍作戰,隻有譚紹光比較堅定,有着很深的愛國信念。

是以,李秀成在離開蘇州之前,他就告訴譚紹光要留心這八個人,一定要看好他們,以防他們叛變。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一個都不能留下。還勸他一同離開,因為李自成知道,在危難之時他們是不會出手援助的。

但譚紹光是一名熱血的勇士,他并不打算活着離開蘇州,隻要他在一天他就絕不會向淮軍投降,就要堅守自己的陣地。無奈之下,李自成隻能獨自離開,告訴他要好好地活下去。就在這場雙方都傷亡慘重的拉鋸戰中,英國人戈登向李鴻章建議道:可以采用招安的方式與太平天國的将領進行談判。

李鴻章覺得這個想法不錯,決定就用這個方法。于是派人先試探一下鎮守蘇州的八大将軍,看一下他們的态度。李鴻章想到可能招安會遇到很大的困難,可能不免不了大費一番口舌,令人驚訝的是,結果卻出人意料般的順利,八大将領很是爽快地答應了,還非常配合,像是等這一天到來已經很久了似的。

太平軍降将最後的午餐:八大将即興而來,筷子還沒動人頭卻落了地

清軍将領和太平軍将領

李鴻章作為一個談判能手,談判過程中自然是輕車熟路。在與八大将談判的過程中,李鴻章提出,如果他們願意歸降于清朝,自己會保他們的性命,且為他們謀求一官半職。就在他們還有點猶豫不敢相信時,英國人戈登看出了他們的猶豫不決,表示願意為他們此次的談判做擔保人。

并承諾隻要他們能夠歸順于清朝,李鴻章所答應他們的都能實作。看到外國人都出來擔保了,讓他們本就不安的心放了下來,還覺得高枕無憂,他們心中也十分滿意,當即就決定向清朝投降了。其實對于八大将的這些投降舉動,譚紹光通過掌握他們與李鴻章的書信中也知曉了。

但他仍然十分自信,憑借他的能力可以讓他們悔改,可以将他們感化,最終與自己站在同一戰線。于是譚紹光決定對他們打感情牌,邀請他們共進午餐對他們做說服。八大将此時也知道譚紹光可能已經知曉了他們的想法,他們懷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前去。

八大将入座後,他與他們舉杯共飲,譚紹光先是口頭上對他們的貢獻和精神進行了表揚和肯定。還說明了蘇州城如今面對的困難,蘇州城危在旦夕,再醉翁之意不在酒地說明他們當中有人有投敵的傾向,希望他能迷途知返,一起保衛蘇州。

太平軍降将最後的午餐:八大将即興而來,筷子還沒動人頭卻落了地

譚紹光劇照

等到他說完這句話後,八大将決定先下手為強,于是康王汪鈞安突然從座位上站起,并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匕首,刺向譚紹光的腹部,其他幾人看這情況,決定一起上去,割下了譚紹光的首級。随着譚紹光的離去,此時的蘇州城已全部在八大将軍的控制之下。

李鴻章設下鴻門宴,八大将命喪黃泉

按照之前與李鴻章的書信上的約定,八大将在合力除掉譚紹光後,高高興興地将譚紹光的首級獻給李鴻章,當做謀得一官半職的敲門磚,還将蘇州城拱手讓給了李鴻章。就這樣李鴻章不費吹灰之力就取得了蘇州城的權力。

李鴻章也信守承諾,按照之前的約定,親自在門口迎接他們的到來,還說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官服,隻等第二天為他們設宴後就可以穿上了,告訴他們這是對他們的獎賞,八人聽到後高興不已。其實李鴻章知道,他們并不是什麼好人,能為了一己之力和一官半職就背叛自己的國家,那麼有一天也會背叛現在的大清帝國。

就算被招安後,這些見風使舵的人也不好控制,以後再遇到同樣的情況還很有可能被他們所殺害。是以,他在第二天的宴席上就準備把八大将全部殺死。就這樣,八大将還在沾沾自喜,認為自己馬上就要升官發财了。殊不知,前方正是死亡在等待着他們。

太平軍降将最後的午餐:八大将即興而來,筷子還沒動人頭卻落了地

清軍收回蘇州

第二天,八大将一大早就出發,沒有帶任何的兵馬,風塵仆仆地赴宴了。這場“鴻門宴”也是他們最後的午餐。當他們入座時,看着用來招待他們的滿桌好酒好菜,他們心中更加堅信,投降這條路是走對了,看着擺在宴席中央的八套官服心中更是滿懷欣喜。

當他們在宴會上準備舉起酒杯祝賀的時候,李鴻章突然讓人拿下官服,說現在馬上就要給他們封賞。八大将看到這個舉動就更加興奮了,于是都上前來準備穿上自己的官服,事先準備好的士兵們立即拿出匕首,一擁而上地把八大将紛紛圍住,八個人沒有絲毫防備,就這樣任人宰割,士兵們手起刀落很快地結束了八大将的生命。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都不知道為何會命喪于此。結束了八大将的性命之後,李鴻章便開始對蘇州城内遺留的太平軍勢力進行大肆掠殺,總共殺死了2萬餘太平軍降卒。

結語

古往今來,為了利益而不惜背叛國家的人是沒有好下場的。他們為了一己之力就抛棄國家,之後也會被國家所抛棄。八大将在背棄自己的國家時,就應該能想到自己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他們的這種賣主求榮的行為,是為我們所不齒的,他們是死不足惜,一點也不會獲得任何的同情。

太平軍降将最後的午餐:八大将即興而來,筷子還沒動人頭卻落了地

清軍蘇州殺降

對于任何人而言,忠誠是每個人都要擁有的,缺少忠誠的人,不能稱之為人,這樣的人是叛徒。沒有了忠誠,就沒有自己的尊嚴,這樣的人活着也是沒有意義的,他的人生,就像一潭死水。譚紹光雖然不幸遇難了,但是他死得其所,他擁有八大将沒有的骨氣,值得我們學習。

像抗戰時期的江姐,她是我們的偶像,值得我們敬佩。面對敵人的殘忍,她始終堅信自己的信仰,堅守住自己的忠誠,甯死不屈。和江姐一樣的英雄,中國曆史上還有千千萬萬,他們就像文天祥詩中所寫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樣,隻留清白在人間。不愧對自己、不愧對自己的國家。但會一直被我們所銘記、稱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