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媒:華裔“美國女孩”正在創造曆史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美媒:華裔“美國女孩”正在創造曆史

華裔“美國女孩”科琳·檀。圖檔來源 “美國女孩”公司

綜合編譯 王梓

華裔女孩科琳·檀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州的滑雪度假勝地阿斯彭,她照顧妹妹格溫,養了條小狗,是個滑雪好手。關于阿斯彭的旅遊簡介說,這是個滋養人的體魄與精神的地方,戶外滑雪既可強健身體,又能振奮精氣神兒,“人們都喜歡來此呼吸清新的空氣”。

但生活中有很多比滑雪更複雜的事,比如,科琳的父母分手了,她正在摸索如何與繼父共同生活。有時候,她必須面對種族主義霸淩。當一個男孩效仿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用新冠病毒對她開種族歧視的玩笑時,她感到“無語”。

科琳決心鼓起勇氣回應。許多亞裔美國人稱贊她,為美國兒童了解亞裔所受的種族歧視邁出了重要一步。

“‘美國女孩’公司最新的年度女孩正在創造曆史。”美國《人物》雜志報道稱。

一頭黑長直、挑染了幾縷藍色發絲的科琳,身高45.7厘米,是“美國女孩”公司為鼓勵兒童反對種族主義而推出的華裔形象娃娃。

“年度女孩”系列從2001年開始推出,該公司表示,這一系列旨在反映“時代的現實——無論現實是好還是壞”。2017年,“年度女孩”是非洲裔娃娃,2018年是智利裔,2021年是個金發的“環保小戰士”。

科琳的故事是虛構的,但她面對的困境不是。疫情期間,針對亞裔美國人的暴力事件激增。“我們知道,科琳的故事應該反映出,疫情以來全美反亞裔情緒令人遺憾的高漲。”該公司發言人表示,他們希望借助科琳這個形象告訴人們,亞裔經曆了什麼樣的種族歧視,并激勵兒童成為“反種族主義的盟友”。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孩子們可以通過玩玩具獲得教育意義,這就是為什麼玩具行業的一些人持之以恒地推動多樣化的娃娃面世。

美國的種族主義經常展現在兒童的玩具箱裡——娃娃通常是白人形象。玩具行業分析師和亞裔家長們說,亞裔娃娃多年來在美國十分稀缺。“美國女孩”公司此前推出過5款亞裔娃娃,但隻有“艾薇·淩”是華裔,并且在2014年就停産了。

1986年創立的“美國女孩”公司打造了一個玩具帝國,以及一種持久的文化現象。孩子們對這些要價高達100美元的娃娃趨之若鹜。該公司旗下的商店提供“溫泉”和“發廊”場景,小顧客們可以為自己的娃娃做發型,或在娃娃的眼睛上敷黃瓜片做美容。

《紐約時報》稱,家長們不介意價格,他們更看重這些娃娃豐富的背景故事,這能幫助他們向孩子解釋一些困難的話題,比如離婚、戰争和貧窮。

科琳的故事涉及種族主義和重組家庭。在推特上,不少人對她的到來表示興奮,并為她代表的族群喝彩。“這讓我非常自豪。”有人寫道,“等了這麼多年,一直等到我已經是成年人,它終于實作了。”

“我真正希望的是,科琳的故事中有一些部分能引起人們的共鳴。也許因為他們是亞裔美國人,也許因為他們來自重組家庭,或者因為他們喜歡滑雪。”負責為科琳撰寫故事的溫迪·婉珑·尚說,“這會讓他們意識到,他們很重要,這些經曆也很重要,他們注定要在自己的故事中成為主角!”

科琳首次亮相時,“美國女孩”公司宣布,向專注于對抗反亞裔心理的“亞太青年崛起”組織捐贈2.5萬美元。該組織承諾,将要求全美各地的教師在學年中加入至少一節有關亞裔美國人和太平洋島民曆史文化的課程。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