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瞻2022之資本:傳統車企拟拆分上市、新勢力轉向港股、“造車後浪”湧入賽道

作者:财聯社

财聯社(北京,記者 徐昊)訊,在看重成長性和想象空間的資本市場,新能源賽道在2021年風生水起。從股價不斷攀升的新能源個股,到理想、小鵬回歸港股,再到Rivian創造今年全球最大IPO,和FF“借殼”上市,讓後來者看到了資本市場的曙光;而吉利、威馬相繼闖關科創闆的失利,又讓更多的後來者重新審視未來的融資方向。

1月19日,業界有消息傳出,在2021年實作4237輛上險量的新造車企業華人運通,正考慮進行5億美元的香港IPO,并已與瑞銀和摩根士丹利達成合作。截至發稿,華人運通方面尚未作出表态。

不止華人運通,衆所周知,造車是一場資金和資源的消耗戰。有投資機構認為,新能源汽車未來依然具有2~3年的高景氣度周期,後來者們不會放過這樣的風口期。

傳統自主品牌“練小号”

從2021年以來,傳統自主品牌“練小号”已成為趨勢,上汽、東風、長安、廣汽、吉利、長城等品牌均推出了旗下獨立的新能源品牌,并且已有多家傳統車企對外透露拟分拆新能源業務上市。

就在1月18日,長安汽車旗下的長安新能源B輪融資落定,增資金額從去年初計劃的30億元提升至49.77億元。其中,長安汽車拟增資13.6億元,增資完成後,持股比例由48.95%稀釋到40.66%。前五大增資方中,南方工業資管拟增資7.10億元,交銀博裕一号拟增資10億元,承元基金拟增資7億元,蕪湖信石信鴻拟增資5億元。

“本輪融資落地有利于增強長安新能源發展能力,公司科創闆IPO正在探讨之中。”有接近長安新能源的業内人士對财聯社記者表示。

同時,長安汽車與華為、甯德時代共同打造的高端品牌——阿維塔科技也将在2022年開啟A輪融資,并在未來謀求獨立上市。在首輪融資中,阿維塔實作了引入戰略及地方産業投資者的目标,獲得了總額24.2億元的融資金額。

引入社會資本的還有廣汽埃安和上汽智己。據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透露,“廣汽埃安将在2022年全面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并擇機上市”;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也明确表示,已對上市有非常完整的考慮,後續會有A輪、B輪、C輪的融資計劃;吉利旗下高端智能電動品牌極氪汽車CEO安聰慧則表示,極氪接下來還有多輪融資,直至實作IPO。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激烈管理團隊,對核心員工股權激勵也成了傳統車企的共同選擇。按照岚圖汽車的股權激勵計劃,核心員工持股占比10%以上;廣汽埃安也在進一步推進員工持股。

在行業人士看來,過去幾年内行業人才大量流入新造車隊伍,而傳統車企則處于“失血”狀态,股權激勵制度設計的初衷即是為企業留住人才,形成利益共同體。

新勢力從科創換道港股

相比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對資金更加渴求。前有小鵬、理想在美股和港股的雙重上市,後有威馬汽車在科創闆的铩羽而歸,讓曾經有意闖關科創闆的造車新勢力“腰部”企業開始重新考量融資管道。

打算赴港上市的則不止華人運通一家,哪吒汽車、威馬汽車、零跑汽車在2021年皆傳出将赴港IPO。“威馬已開始編制(赴港IPO)招股說明書。”有業内人士對财聯社記者透露。

事實上,在IPO之前,上述車企在一級市場的融資已頗為活躍。

2021年10月,哪吒汽車宣布完成總額40億元的D1輪融資,其中360集團領投20億元;11月,哪吒汽車再度釋出消息稱,甯德時代将參與公司D2輪融資,成為戰略投資方。同年年10月,威馬啟動D1輪融資,融資規模超3億美元,領投方為電訊盈科和信德集團;12月,威馬官宣完成D2輪1.52億美元融資,2005年在聯交所上市的雅居樂再次領投1.4億美元。

此外,零跑汽車也在2021年完成兩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88億元;而另外一家新造車企業愛馳汽車,則在2022年1月3日宣布,完成新一輪數億美元的融資。

為獲得市場認同,融資以及成功将企業帶入IPO軌道,成為新勢力在市場競争中安穩活下去的驅動力。

“企業發展需要大量的錢,要說我們不缺錢那是假的,就是現在已經上市融到錢的(企業),也需要再融資。”哪吒汽車CEO張勇對公司IPO事宜表态稱,“對于企業來說錢越多越好,我們希望哪吒能夠融到更多資金。”

在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公司總裁曹鶴看來,所有依靠融資模式的造車新勢力的終極目标都是IPO。“其他幾個證券市場留給沒上市企業的機會已經很少了。同時,港股也留給了國内投資者資金南下的通道。”曹鶴表示。

是“後浪”還是“騙子”

就在造車新勢力們剛剛開始在市場上站穩腳跟,一波“後浪”又沖進了汽車行業。2021年年底前後,有5家企業宣布進入整車領域,開啟了各自的“造車大業”。

1月12日,小牛電動創始人李一男創辦的牛創新能源科技正式亮相,并釋出旗下首款車型自遊家NV,計劃今年9月啟動傳遞。

按照牛創方面的消息,其在A輪融資中獲得了包括IDG、COATUE等全球知名機構投資的5億美元融資。李一男對此戲稱,“自成立以來,自遊家還沒有一天缺過錢”。

同樣由行業資深人士、前大衆汽車集團執行副總裁蘇偉銘創立的賓理汽車,亦在新車未釋出之前就賺足了眼球。公開資料顯示,賓理成立于2021年6月11日,注冊資本高達2億美元。

更早之前,在廣州車展亮相的輕橙時代,預計2022年7月上市并同時開啟傳遞,屆時該車将由北汽瑞翔(原北汽銀翔)代工;此外,專注于打造适用于B端市場出行工具的盒子汽車,首款量産車型BM-400預計在2024年量産上市。

如果說前四家企業尚未在行業興起太大波瀾,那麼接下來的第五家企業在宣布“參戰”後,旋即便就引起了上一代造車新勢力的口誅筆伐。1月5日,在美股上市的國内汽車交易平台團車網在微網誌上官宣造車,并“點名”了造車新勢力“蔚小理”。

“團車一款車量産所用資金是造車新勢力的幾分之一,牛創拿到5億美元,團車可能是他們的十分之一,即5000萬美元。”團車CEO聞偉透露,團車的造車造車周期為18-24個月,首款車型預計今年“金九銀十”上市銷售,定價區間10萬-20萬元。

此番言論引起了理想汽車CEO李想炮轟。“隻有通過有節奏有耐心的長期成長,才能夠成功,而但凡是指望找到超級救世主的創業者,最後找到的普遍都是騙子或者大機率自己也是騙子。”李想以“過來人”的身份,直接指責團車造車為“騙局”。

“‘後浪’們的前景如何還很難判斷,特别是需要新技術、新形式和新材料上有重大突破。”曹鶴對記者表示,如果隻是現有技術路線的複制,“後浪”們“很難維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