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股為何沒有出現期待的大漲?央媽明确放水信号為何不管用?多家公募解盤

作者:财聯社

财聯社(記者 韓理 沈述紅)訊,1月18日,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在新聞釋出會表示,要把貨币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點,保持總量穩定。管清友在微網誌直言:“明天(1月19日)要沒有千股漲停,我都覺得機構的腦子進水了。”

然而,1月19日,A股出現小幅回調。上證綜指跌0.33%至3558.18點,創業闆指跌2.17%至3161.51點,跌幅相對明顯。為何市場會這般表現?究竟“誰的腦子進水了”?

對此财聯社采訪了多家基金公司,在基金公司看來,此次沒有出現大漲或是由于内外對沖導緻的。一方面央行表示貨币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點,避免信用塌方,加上周一MLF和OMO利率雙降10bp,寬貨币信号空前強烈;另一方面,昨夜美債利率快速上行,引發美股暴跌,納指下跌2.6%,壓制風險偏好。内外利好利空對峙,導緻了今天并沒有出現大家期待的大漲。

“當下較為混沌的反轉投資的格局隻是暫時的。”有基金公司認為,在盈利下行、剩餘流動性上行的背景下,預計2022年大勢仍将是震蕩為主。另有公募稱,今天跌幅較大的汽車零部件等個股并不存在基本面利空,與之類似的多數成長股在短期回落之後有望形成“黃金坑”。

市場為何仍下跌?

在央行放出放水的信号之後,市場并沒有出現預期中的大漲,反而表現平平。

素與資本市場不相往來的胡錫進也發微網誌發表觀點。

A股為何沒有出現期待的大漲?央媽明确放水信号為何不管用?多家公募解盤

金鷹基金觀察到,當下圍繞美聯儲貨币緊縮的預期會對高估值的科技成長形成風險偏好壓制,尤其在國内春節前風險偏好較低的時間視窗。市場擔憂雖然當下國内貨币政策能夠實作寬松,但其空間和持續性會在遠期受到外圍制約,由此形成内外對沖。

雖然在内外利好利空對峙的背景下,今天并沒有出現大家期待的大漲,反而以新能源為代表的成長風格領跌市場,醫藥闆塊也受集采力度超預期影響,全線下挫。但穩增長相關的新舊基建,金融地産、TMT闆塊收紅,創金合信基金首席政策分析師王婧分析,這顯示出市場主線仍在穩增長一邊。

“外部的宏觀沖擊沒有結束,市場風險偏好下降,壓制高估值闆塊表現,景氣賽道估值難以回到高位,春季躁動行情主線在元宇宙、疫情受損、低估值穩增長一邊。”王婧稱。

泰達宏利基金分析認為,這裡面的原因有三點。一是受益于本周一MLF和逆回購利率雙降,昨日A股已經有所表現,目前市場對于本月20日5年期LPR報價仍存分歧,主要集中在調降5BP與10BP的博弈。

二是盡管昨天下午央行表态屬于重磅利好,但央行強調的寬松可能與市場了解的寬松并不是同一概念。央行注重的是寬信用,防止信用崩塌,而非簡單放水。是以,未來企業估值的提升并非源自水漲船高,而是切實的寬信用帶來的利潤上漲,這與今天盤面上“熱門概念股沉寂,業績預增逆勢走強”高度相關。

三是近期海外科技股下調引發大量納斯達克市場股票“腰斬”,疊加本年度美聯儲加息預期鷹化以及春節長假因素,都壓低了A股市場的短期風險偏好,尤以成長股為甚。

上投摩根基金也提到,昨天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大漲8.94個基點至1.88%,引發美股大跌,代表科技成長股的納斯達克指數昨日下跌2.6%, 标普500及道瓊斯指數跌幅也都超過1.5%。而後,亞洲主要市場受到影響都出現了下跌。

泰達宏利基金表示,中國正處于降息周期的早期階段,在新冠疫情擡頭等不确定因素之下,央行貨币政策在時機上和空間上仍具有進一步放松的可能,預計2月有望看到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的陸續下調。

“不過大陸央行的“降息”也存在兩條底線:一是與美國的利率保持正利差;二是保持存款等涉及老百姓理财的實際利率為正。不論如何,一旦降息能夠達到“寬信用”的效果,企業利潤将成為拉升股指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年底行情具有預期切換和資料空窗兩個特點。預期切換展現為市場的盈利與估值展望向新的一年切換,而資料空窗反映的是在三季報披露至次年一季報之間較長的業績空窗期帶來的預期脫錨,這使得年末至春節前行情往往訓示意義較差。”華夏基金分析。

下跌之後或現“黃金坑”?

“當下較為混沌的反轉投資的格局隻是暫時的。”華夏基金認為,在盈利下行、剩餘流動性上行的背景下,預計2022年大勢仍将是震蕩為主。是以首要的配置政策是:當下是2022全年成長景氣方向的配置視窗,應該加大配置力度,看好新能源、軍工、計算機等。

與此同時,考慮到景氣結構-估值秩序的拐點需要到Q2,華夏基金表示當下仍可篩選一些潛在的反轉方向,基于前一年不大幅下滑,當年增速100%以上的篩選标準,看好農業中的養殖、飼料作為反轉資産配置。

“今日軍工及電力裝置及跌幅較大,顯示相關闆塊調整或仍在持續,但無論是從基本面,還是行業的長期邏輯來看,大陸追求“碳中和“與百年強軍的長期目标并沒有什麼改變。”由此,上投摩根基金稱,近期的持續調整使得相關行業目前的估值更具有成本效益,仍是可持續關注的方向。

泰達宏利基金則表示,今天跌幅較大的汽車零部件等個股并不存在基本面利空,與之類似的多數成長股在短期回落之後有望形成“黃金坑”。此外,全年“穩增長”将為基建等價值藍籌提供持續利好。

是以,該公司表示後市可均衡配置,看好新舊基建和銀行等大金融闆塊,以及軍工、科技智能化、計算機、數字經濟以及風光儲能等景氣闆塊。

在王婧看來,在國内政策偏向穩增長、寬貨币的目的在于寬信用的背景下,短期看,穩經濟的方向更受益于政策,數字經濟、基建地産仍是這段時間的主旋律,而且這些闆塊的估值在過去三年結構牛市中并沒有擡升,反而在壓縮。去年市場分化格局正在收斂,而風格的再平衡仍會保持一段時間。

“目前穩增長主線還處于估值修複階段,在未有政策實質落地、穩增長效果證真或證僞前,市場圍繞穩增長主線的政策預期仍能提供修複支撐,存量資金博弈下,呈現對科技成長闆塊的虹吸效應。”金鷹基金分析,中長期來看,在2022年新能源、軍工等科技闆塊或仍具有較高景氣度,短期調整更多來自于資金面、情緒面的因素。當市場政策和流動性寬松落地後,市場關注度或将重回景氣度,屆時出現調整的核心資産可能将迎來布局機會。

回到市場,該公司認為,春季躁動仍可徐徐圖之。行業配置上,金鷹基金建議,春節前,在“穩增長”政策尚未充分落地前,A股資金風險偏好總體仍傾向于防禦。短期,更偏向預期政策催化下的低估值“穩增長”主線,即銀行地産鍊、新老基建鍊和大衆消費等。新能源、軍工等科技闆塊在2022年或仍保持較高景氣。經此輪調整後,在随後的年季報密集披露期,業績高增、成本效益合适的景氣方向或仍可為,目前調整或有望提供年内較佳的低吸機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