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我國人口形勢的六個問題,這場釋出會解答了

作者:光明網

1月20日,國家衛健委舉行2022年首場例行新聞釋出會,聚焦大陸人口形勢,關注大陸生育政策。

去年釋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至今已有半年時間。近年來大陸出生人口持續下降原因是什麼?未來一段時間大陸出生人口還會持續走低嗎?如何看待三孩政策效果?延長産假與女性就業如何平衡?大陸人口紅利消失了嗎?大陸生育政策還會繼續調整嗎?這六個問題在今天國家衛健委新聞釋出會上都有答案。

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長楊金瑞:

出生人口下降是多重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

一是育齡婦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規模下降。“十三五”時期20-34歲生育旺盛期婦女年均減少340萬,2021年相比2020年減少了473萬。這是帶動出生人口數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二是年輕人婚育觀念顯著變化。目前,90後、00後作為新的婚育主體,絕大部分成長和工作在城鎮,受教育年限更長,面臨的就業競争壓力更大,婚育推遲現象十分突出。婚姻推遲增加了女性終身不婚的可能性,進一步抑制了生育水準。同時,生育意願持續走低,育齡婦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2017年調查為1.76個,2019年調查為1.73個,2021年調查降到1.64個。

三是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偏高加重了生育顧慮。随着經濟社會發展,住房、教育、就業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的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居高不下,加大了年輕人生育顧慮。相關配套支援政策不太銜接,托育等公共服務不太健全,讓許多年輕人在生育問題上猶豫不決、望而卻步。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也對部分群衆婚育安排産生一定影響。

問題二:未來一段時間大陸出生人口還會持續走低嗎?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

的确,近幾年中國的出生人口數持續下降,這主要是受到育齡婦女總數、育齡婦女内部年齡結構以及生育率多重因素的影響。判斷未來的走勢是需要綜合上述因素來看的。

育齡婦女數量取決于以往的出生隊列規模,1962-1975年以及1981-1997年大陸出生人口規模均超過2000萬人,在死亡水準緩慢變化的條件下,不同規模出生隊列人口進入育齡期将影響育齡婦女總數。未來一段時期,1981-1997年間高出生隊列仍是大陸育齡婦女的主體,但後續進入育齡期的婦女數量在縮減,由此導緻育齡婦女總數持續下降,内部年齡結構趨于老化,尤其是20-34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女性規模在2030年前下降明顯,這将給出生人口帶來較大下行壓力。

近年來,大陸的生育率下降也比較迅速,特别是一孩總和生育率下降抵消了二孩總和生育率上升的效果,這是群衆生育意願走低、婚育年齡推遲、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等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未來能否平緩出生人口下降趨勢,關鍵在于生育率能否有所提升。這就需加快生育支援政策體系建設,緩解群衆面臨的壓力,推動适齡婚育,提振生育水準。

問題三:2021年的生育率下降,有聲音質疑生育配套支援政策沒有奏效,如何看這個問題?

楊金瑞:

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援措施,就是希望防止出生人口進一步下滑,推動實作适度生育水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人口再生産與物質再生産是不一樣的,人口再生産的周期長,影響因素多,生育決策的因素很複雜,而且涉及方方面面。目前,三孩生育政策實施時間還不長,配套的積極生育支援措施也在陸續出台中,短期内很難顯現出明顯效果。

下一步,各地各部門将着眼于群衆最期盼的生育養育教育等工作,推出一系列配套支援措施,出實招、出硬招,進一步推動中央《決定》和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問題四:很多省份延長了産假,怎樣平衡生育支援政策和女性就業之間的關系?

宋健:

各省現在新修訂的條例大多數都把産假延長作為一個重要的措施,一般來講,産假會延長30-60天。我們國家原來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也有産假,但是從全面兩孩政策以來,不斷延長産假,成為一個重要的希望能夠提升人們生育意願和生育水準的措施。帶薪産假作為一種重要的生育時間支援的措施,在家庭的内部是有助于夫妻之間時間的安排,對于母親産後的健康恢複以及新生嬰兒得到妥善照顧方面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為什麼人們還是有這個顧慮,覺得産假延長了,反倒是心事重重,關鍵就在于能不能夠帶薪産假真正落地,特别是要明确假期的成本分擔機制。因為假期不是事,帶薪産假可能才是事,能不能在假期期間保障女性的收入,能不能女性在休完産假之後順利傳回到原崗位,她的職位和她原來的收入不受到影響。是以我們認為育兒分擔機制是必須要明确的,否則可能就會影響女性的收入保障,甚至是加重女性的就業歧視。各地目前進一步明确生育相關假期成本分擔機制,生育成本要由國家、企業和家庭共同分擔,要利用多種措施,比如政府的補貼,稅收減免手段,也要适當分擔一下用人機關的成本,這樣就能減輕家庭,特别是育齡女性的後顧之憂。

問題五:出生人口走低是否說明大陸人口紅利正在縮小或者消失?

宋健:

人口紅利的确是這些年特别熱的一個概念,本身是一個人口經濟學的概念。其實從人口學的角度,我們認為人口紅利是和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密切相關,是以某種意義上,我們也可以把人口紅利叫做“結構紅利”。人口的年齡結構可以分為三塊,中間的一塊是勞動年齡人口,另外是少兒人口,還有老年人口。是以,在人口轉變過程中,一方面生育率下降使得少兒人口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同時老年人口比例原來還沒有那麼高,就造成了中間勞動年齡人口的占比特别高的局面。這個局面我們把它叫做人口紅利機會視窗期,也就是說它是一個機會視窗,不一定真正能夠成為紅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充分抓住了人口紅利機會視窗期,收獲了人口紅利,也促進了中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

如何來判斷未來的走勢?我們現在的出生人口下降,實際上在0-14歲少兒人口這塊比例還會繼續下降,同時我們的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迅速。中國目前仍然處在人口紅利的機會視窗期,但是這個視窗期即将關閉。

未來我們要把結構紅利轉為更長久的品質紅利,我們要充分挖掘人口中的老年人口、女性人口,要把人口紅利中的老年紅利和性别紅利充分實作出來。

問題六:大陸生育政策還會繼續調整嗎?

楊金瑞:

人口問題是國之大者,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大事情。大陸始終堅持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科學把握人口發展規律,立足人口基本國情,不斷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們的主要任務還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決定》,實施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援措施,減輕群衆生育養育教育方面的負擔,更好地滿足群衆生育意願,推動實作适度生育水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來源: 澎湃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