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央視春晚口罩背後的“中國衛材之鄉”

作者:钛媒體APP
2022央視春晚口罩背後的“中國衛材之鄉”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創頭條

1月17日,一則關于2022年央視春晚口罩指定提供商的消息,把河南駝人集團送上了熱搜。

和去年春晚刷屏的五菱口罩不同,這家來自河南長垣的駝人集團是正兒八經生産醫用防護品的企業。

河南駝人背後有一個殘障人士艱苦創業的故事。河南駝人所在的長垣市,亦有一群農民企業家。他們一起撐起了長垣“中國衛材之鄉”的桂冠。

中國衛材看河南,河南衛材看長垣。

作為中國三大衛材基地之首,長垣擁有各類衛材企業70多家,經營企業2000多家。業内常常打趣:“長垣打個噴嚏,全國醫療器械市場都得感冒。”

01

此次為2022央視春晚提供的口罩,是駝人集團自主研發的季铵鹽滅活口罩。别看口罩外觀花裡胡哨,性能卻着實強悍——抗新冠病毒活性率高達99.73%。

駝人集團官網顯示,季铵鹽可以破壞細菌/病毒結構,比普通醫用外科口罩的細菌過濾效率、顆粒過濾效率都高出不少。

駝人最初并不研發口罩,主要生産麻醉、疼痛、護理、微創介入等一次性醫療器械。随着新冠疫情的到來,駝人才開始拓展口罩等醫用防護用品生産線。

回憶起2020年的除夕夜,不少駝人的員工仍記憶猶新。

當晚,他們被老闆王國勝召回生産線,加班加點生産防護面罩、等離子滅菌裝置、滅活口罩等醫療物資,定向支援湖北省各市、州共22家醫院。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從駝人集團發出的第一波物資抵達武漢。此後,1月31日、2月5日、2月24日......每隔幾天時間,就有一波新物資從駝人集團發往武漢。

總共捐了價值多少錢的物資,王國勝并沒有宣傳。

直到2020年9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眼前這個身高隻有1.55米、先天殘疾的男人和他的駝人,才開始被外界關注。

2022央視春晚口罩背後的“中國衛材之鄉”

駝人董事長王國勝(右一) 圖檔來源:官網

王國勝是長垣市葦園村人,年輕時家庭條件并不好。1982年,17歲的王國勝想要通過聯考改變命運,卻因為身患殘疾導緻夢想破滅。

王國勝沒有氣餒。為了減輕家裡負擔,他辦過獸醫診所,養過豬,推銷過掃帚、拖把,隻是都不成氣候。直到90年代初,王國勝南下打工,看到了前景巨大的衛材市場。

當時,王國勝到廣東佛山推銷醫療器械。他發現氣管導管産品附加值高,屬于緊俏貨。于是,他1993年回到老家,向鄉親們籌集2萬塊創辦了“長垣縣華新醫療器材廠”。

經過了700多次失敗,1995年王國勝的氣管導管産品終于研制成功。由于填補了國内氣管導管生産的空白,王國勝還獲得河南省技術成果獎。

第二年,華新醫療變更為“新鄉市駝人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王國勝注冊了“駝人”商标。他說:“在我們這個社會裡,殘障人士照樣可以幹出一番事業,駝人也能頂天立地。”

為了幫助家鄉的殘障人士就業,王國勝把公司從縣城遷回葦園村,接納了本地及周邊地區近400名殘障人士就業。

02

世紀之交,葦園村的人均月收入已經超過800元。

從氣管導管開始,如今的駝人已經發展成一家集麻醉、護理、檢測、血液淨化、醫用防護等為一體的醫療器械集團,旗下鎮痛泵在國内的市場佔有率超五分之一,麻醉包的市占率更是高達48%。

2019年,駝人集團實作銷售收入48.6億元,已經成為長垣的納稅大戶。

在長垣這個小小的縣級市裡,像王國勝一樣的農民企業家并不少。

正是這些農民企業家,撐起了長垣“中國衛材之鄉”的的桂冠。長垣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0年初抗疫期間,武漢1/5的口罩和1/7的防護服均來自長垣。

2021年長垣喜提“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2020年長垣GDP達490.17億元,在新鄉市排第一。拿最近大熱的“專精特新”來說,無論是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還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長垣均居省管縣第一。

駝人集團旗下河南駝人貝斯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就屬于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能力突出的“尖子縣”,曾是河南有名的“差等生”,GDP常年墊底。

在長垣,有首民謠是這麼唱的:“春天喝不上糊塗(面湯),冬天穿不上棉褲。十裡八鄉見不着瓦屋,小夥子娶不上媳婦。”長垣不光“家裡沒礦”,還挨着黃河“豆腐腰”,十年九泛濫。

唐末農民起義,黃巢拉着王仙芝揭竿而起的地方,就在長垣。

改革開放成就了一批企業家,也讓不少長垣人看到了機遇。和王國勝一樣,崔勤峰、王繼勇等老鄉也早早出去打拼,通過“勞務經濟”賺到第一桶金。

崔勤峰做過吸油器,開過線毯廠,賣過電線......他在跑市場的時候發現,醫生給患者注射前後都要用酒精棉球擦拭創口,于是有了生産醫用棉簽的想法。

棉簽投資成本低,制作簡單,崔勤峰所在的長垣縣丁栾鎮種植了大量棉花。

當時,不少外出打工的長垣人選擇回鄉創業,用家門口的棉花制成棉簽,出售給附近的衛生所和校醫院。王國勝的駝人、崔勤峰的華西衛材、王繼勇的飄安、韓立濤的亞都都是這個時期創辦的。

一根棉簽撚出一個衛材産業。如果說“回歸經濟”為長垣奠定了産業基礎,“特色經濟”則推動了長垣産業的發展壯大。

03

進入21世紀,長垣的衛材産業迎來爆發式增長。

尤其是2003年非典期間,長垣成為大陸防疫物資的供應重鎮。那一年,長垣的衛材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成立。有媒體報道,當年新成立的企業占現在長垣衛材企業總數的50%以上。

衛生材料屬于醫療器械範疇,一般包括口罩、一次性衛生衣、醫用脫脂紗布墊等。随着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該行業,長垣不少衛材企業開始拓寬自己的護城河,向醫用耗材等其他産業鍊延伸。

到2011年,長垣衛材及醫療器械産業相關企業超100家,産品覆寫率70%。也是這一年,長垣被列為“中國衛生材料生産基地”,成為名聲在外的“中國衛材之鄉”。

2018年,長垣醫療器械産業首次突破100億元,形成真正的百億級産業叢集。

此後,長垣力壓江西進賢、浙江桐廬,從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手裡拿下“中國醫療耗材之都”的稱号。長垣市政府官網顯示,截至目前,長垣醫療器械相關企業已超過2300家,醫用耗材、麻醉包等産品占全國市場佔有率的60%。

長垣縣也變身縣級長垣市,開始頻繁登上河南城市的“示範”榜單。

最近幾天,奧密克戎疫情蔓延,沉寂了一段時間的口罩概念股又開始騷動了。

新冠疫情曾讓不少企業營收暴增,也讓不少老闆的身價幾億、幾十億地瘋長。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與口罩等防疫物資相關的企業,業績坐上了過山車。

長垣雖然沒有口罩概念股,不少衛材企業也在疫情前後經曆了跌宕起伏的狀态,顯示了産業鍊供應鍊的優勢,也暴露出一些缺憾。甚至,疫情也加速了行業洗牌。

事實上,2003年非典結束後,長垣的衛材企業就經曆過一輪洗牌。不符合品質要求的小作坊被查處,大公司則加大研發投入,助力産品更新。

今天的長垣亦是如此。

等到新冠疫情褪去後,長垣的衛材産業勢必還将經曆新一輪洗牌。為了活下來,有人進行産品更新,有人整合産業鍊,也有人在品牌、銷售等環節下功夫。

2021年6月,長垣市政府釋出強化産業鍊協同發展培育行業“隐形冠軍”的通知。

未來,産業鍊上或将出現越來越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越來越多的制造業單項冠軍、隐形冠軍。唯有如此,長垣的“衛材之鄉”才能更長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