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作者:浩舞默畫
聲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标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另外!文章免費的哦!!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2017年,美國的體育圈裡傳出了一條爆炸性新聞:

一個被美國家庭收養長大的廣西女孩吳穎思,在世界體操錦标賽中,奪得了女子全能的冠軍。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吳穎思(中)

一時間,各大媒體紛紛報道此事,一些研究人員更是給出了資料,說共有八萬餘名中國兒童被美國家庭收養,而其中的85%都是中國的女童。

這件事,再次成為美國人“政治正确”的宣傳工具,被很多人傳為美談。

但是,美國人熱衷于收養中國女童,是不是真的如他們所說,是一種“愛”的表現呢?

為何美國本地的孤兒少人問津呢?那些被收養的中國兒童,在美國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這些,還要從美國非常奇葩的“兒童收養史”說起。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如果你對世界人口變化的曆史做些研究,就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越是富裕的時代和人群,人口出生率反而越低。

作為世界上最為富裕的國家,美國的人口出生率并不算高,尤其是身居社會中上層的白人群體。

我們往往可以看到,一對美國白人夫婦會收養五六個不同種族的孩子,但是他們自己卻不肯生育。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一個國家的延續,必須要有相當數量的人口支撐。既然美國人自己不願意生,那麼自然就要靠移民來增加人口。

美國的移民,既有成年人,也有未成年人。這些未成年人,就是被美國人收養的外國兒童。

在二戰結束之前,美國家庭收養的外國兒童,主要以歐洲人為主。歐洲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蹂躏,家庭破碎,産生了大量的孤兒。

而同一時刻,美國卻進入了知識和工業生産大爆發的年代,迫切需要大量人口促進發展。美歐雙方對收養兒童各自有各自的需要,自然很容易就形成了一種互補性的人口流動。

而在之後的幾十年,美國收養外國兒童的方向,開始向亞洲轉移。尤其是日本和南韓,都是被收養兒童大國。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之是以會如此,是因為兩個國家同樣遭受了戰火的荼毒,孤兒數量暴增,社會保障體系無法容納。

同時,這兩個國家又是美國實際上的控制國,可以為所欲為。從日韓收養兒童,對美國來講更加友善。

那麼,經曆了将近二百年變亂的中國,為何沒有成為被收養兒童大國呢?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國際關系問題。

當時的中國被世界隔離,處于一個孤立的狀态,和美國沒有任何的往來,那麼自然也就不會有多少中國孩子被美國人收養。

同時,中國當時也沒有健全的涉外收養法律,即使真的美國人想要收養中國兒童,也沒有可以依據的條例。

事實上,中國的涉外收養并非罕見。

二戰結束後,中國出現過一次涉外收養潮,隻不過中國是輸入的一方。

那是在日本投降之後,大量在中國的日本“開拓團”成員回國,但是孩子卻往往帶不走,隻能由善良的中國人民收養。

而中國當時的社會生産方式是農業生産,需要大量人口來支撐。是以,中國并沒有向外輸出人口的需要,自然也就不會牽扯到與美國的涉外領養問題。

1978年,随着中國重新走向世界,人口開始流動,涉外領養的案例也開始出現。

從1981年到1989年,中國審批了一萬件外國人收養中國兒童的申請,其中來自美國的達到了二百多件。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與此同時,一些相關的法律,也開始出現和完善。

1993年,司法部和民政局釋出了《外國人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實施辦法》,第一次讓涉外領養行為有法可依;

到了1999年,更加完善的《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登記辦法》釋出,中國的跨國的收養行為,變得更加規範和完善,手續也變得更加友善。

從這之後,中國逐漸超越日韓,成為了美國家庭領養外國兒童的首選國。

在1999年到2017年的18年間,美國家庭領養的中國兒童達到了八萬餘人。甚至在2005年這一年,就有将近八千名中國兒童進入美國家庭。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這自然有中國人口基數大、孤兒數量多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因素,還是美國人對中國兒童的喜愛。

美國人之是以喜歡中國兒童,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喜歡中國。中國有幾千年的文明史,曆史的積澱十分深厚。

在那個中美兩國還比較友好的時期,美國高知識階層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

而收養一個中國孩子,不僅可以和孩子交流文化,更可以借着培養孩子的機會,很友善地來中國探訪。這對于他們來說,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其次,就是我們前面說的法律問題。相比起其他國家,中國的涉外領養法律最為健全,收費也合理,手續也最為友善。

同時,中國法律規定,其他國家家庭若想領養中國兒童,父母雙方至少有一方要來中國接孩子。

不要小看這個小小的規定,它可以讓養父母與孩子提早接觸,省去了孩子獨自前往異國他鄉的孤獨感,對安撫孩子的情緒、幫助他們盡快融入新家庭至關重要。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是以到了美國之後,中國的孩子往往更加乖巧。

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人那種骨子裡的努力和勤奮。中國孩子可能不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但絕對是學習最好的那一類。

中國孩子在學校的成績,往往能名列前茅。更有人做過統計,在如今美國的各種計算機比賽中,華裔孩子的參賽比例極高,甚至曾經出現過比賽名次被華裔壟斷的事情。

至于體育、藝術領域,來自中國的孩子也往往能有好的表現。相比起其他國家的孩子,中國孩子更讓父母省心。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美國家庭收養中國孩子,是後患最少的。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一份相關的統計表中顯示,美國人願意收養中國孩子的原因,除了健康和愛心方面,最讓他們滿意的,就是中國孩子長大後,出現酗酒、吸毒等問題的機率較小。

中國孩子規矩,而且明是非,知道什麼事情不該做。領養一個中國兒童,美國家庭要承擔的後續風險要小得多。

那麼,為何美國人對中國兒童的熱衷,甚至超過了自己國家的兒童呢?這就還要說一說美國的那些社會頑疾了。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美國雖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但是貧富差距巨大,甚至在紐約這樣的核心城市,仍能見到很多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他們的社會财富,大多集中在白人的手中。而前面說過,白人家庭的生育率低,那麼自然孤兒的數量也低。

美國孤兒中的絕大多數,其實都是來自社會底層的非洲裔和拉美裔。而這些族裔的孩子,往往和中國孩子沒法比。

非洲裔和拉美裔的孩子,在努力程度上,是遠遠遜色于中國孩子的。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以實體學來講,非洲裔在數百年間,獲得博士學位的僅有不到千人,女博士甚至不足百人。至于拉美裔,這個數字也差不多。

而相反地,來自中國的美國實體學碩士,僅2018年一年就有六千多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在向博士學位發起沖擊。

其整體比例,比白人還要高。這種對比,也真是明顯了一些。當然,有些人将這種現象歸咎于種族主義,但是華裔在美國的地位,并不比非洲裔來得高。

中國孩子在學習、工作上比非洲裔、拉美裔有優勢,這是不争的事實。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美國自己的孤兒領養手續十分繁瑣,效率低下,而且收費也極高。

美國家庭收養一個本國兒童的成本,居然比收養一個中國兒童還要高将近一倍。這種額外的負擔,當然是能節省就節省。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天下父母心,讓美國家庭最不放心的,就是孩子在日後是否會走上一條歧路。

非洲裔和拉美裔的人,在美國确實有進入上流社會的,但絕大多數都是混迹于底層的。

很多人往往會結成黑幫,幹各種違法犯罪的勾當。所謂人以群分,非洲裔和拉美裔的孩子本來就比較散漫,如果在學校期間再接觸到一些不好的東西,很容易就會堕落。

在這一點上,規矩的中國孩子自然比他們更加讓人放心。

應該說,中國孩子的總體素質較高,國家的法律也比較優越,這些都是美國家庭喜歡收養他們的原因。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但是,為什麼在美國的中國兒童中,有85%都是女孩子呢?這難道是美國人偏愛女孩兒嗎?其實不是。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中國民間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

重男輕女,曾是一種世界性的共同的頑疾。相比起其他文明,中國的重男輕女思想程度還算比較淺的。

但是,在國家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的時候,重男輕女卻引起了巨大的災難。當時很多産下女嬰的家庭,為了能再要一個男孩,往往會将女嬰抛棄。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是以在中國的孤兒群體中,女性的比例遠遠大于男性。那麼自然,在養父母領養之時,比例自然而然就失衡了。

那麼,那些被美國家庭領養的中國孩子,到底過得如何呢?美國所宣傳的愛與寬容,在他們的身上是否有所展現呢?

應該說,愛與寬容是有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在美中國兒童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風順。

根據一本名為的著作統計,那些收養中國兒童的美國家庭,往往都是中産階級,或者生活條件更好一些的家庭。

而養父母則大部分是教師、護士、藝術家、工程師等人物,普遍有學士以上學曆。這些人衣食無憂,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大部分都是某一宗教的信徒。

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和胸懷,給一個非親生的孩子以關愛。也是以,誕生了不少養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人故事。

比如說小女孩蘇菲,她是一個雙臂都缺失的中國女孩。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2010年,她被父母所遺棄,而一對美國夫婦将她帶回了家,悉心撫養,讓她獲得了一個孩子該有的幸福童年;

美國女作家埃 米莉·普雷格,也将自己與女兒的點點滴滴,寫成了《蕪湖日記:我的女兒露露的秘密》,感動了不少人;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而另一位作家卡琳·埃文斯的《失去的中國女兒》一書,更是暢銷美國,并且多次再版。

還有我們之前提到的體操冠軍吳穎思,更是在愛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應該說,一些美國人确實很有愛心,也給了孩子們應有的幸福。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更讓人欣慰的是,美國的養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是“雙線并重”的,既讓孩子接受美國文化,也鼓勵他們接觸中國文化。

甚至還有一些人,會帶着孩子到中國尋根。

2011年上映的紀錄片《中間地帶》,就講述了四個被美國人收養的中國女孩,回國尋找親生父母的故事;

2018年,已經在哈佛大學畢業的中國女孩潘甜甜,更是在養母康妮的支援下,回到揚州尋找親生父母。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潘甜甜

尋找親生父母這種敏感問題,美國人顯然是不會很糾結的。從中我們也能看出,他們确實有一顆愛孩子的心。

美國的家庭确有優越的地方,但是一些社會問題,卻仍然擺在中國孩子們的面前。

美國社會有着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特質,中國孩子不得不面對一些不友好的目光,以及被問一些令人尴尬的問題。

更嚴重的是,種族主義在美國大行其道,孩子們不論是上學還是出去遊玩,都免不了受到類似的傷害。這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顯然是沒有益處的。

另外,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就是美國掀起的全面對抗。

從曆年的被收養兒童統計表中能看到,在美國第43任總統小布什離開後,美國家庭收養中國兒童的數量就開始急劇下降,從2004年、2005年的六七千人,縮減到了三千多人。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而且,這個趨勢一直在持續。到了2017年,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1905人。

很顯然,這和奧巴馬、特朗普、拜登三位美國總統掀起的對華制裁浪潮關系很大。

在如今的美國,就是長着一張亞洲人的面孔,都要小心遭到暴打,更别說是那些漂泊海外的孩子了。他們的幸福,在如今的美國已經很難保證了。

我們不能否認,跨國收養機制,能夠給孤兒們一個完整的家庭,能夠給他們愛與關懷,确實是一件好事。

但現在的美國,讓我們很難放心地把孩子交給他們。

希望純潔的孩子,能夠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不要成為政治對抗的犧牲品。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參考資料:

《美國研究》 2019年第2期32-52:架起愛與友誼的橋梁———美國家庭收養中國兒童問題研究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華僑華人曆史研究》2007年第1期70-72: 國内第一本關于美國家庭領養華童的專著——評黃邦漢等著《華鳥美巢:美國家庭收養中國兒童問題研究》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

《八桂僑刊》 2010年第2期59-65: 美國華人新移民中的一個特殊群體:領養華童

18年達8萬個,美國人不管本國孤兒,為何對中國女童情有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