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投資機構高管到藍海企業CFO,她給财務人三條職涯建議

作者:CFO之家
從投資機構高管到藍海企業CFO,她給财務人三條職涯建議

核心觀點:

  • CFO是一個綜合能力要求極高的職務,既要對内協助CEO制定戰略發展規劃,輔佐各項業務推進,又要對外建立資本市場連結并維護多方位融資管道,個别時期還要協調好法務與合規工作;
  • 現金流管控是企業經營的生命線,是CFO的重要職責和抓手,也是CFO綜合能力的“試金石”;
  • CFO在财務組織建設過程中,應該多創造财務部門與對内業務部門以及對外專業機構的接觸機會,同時關注那些有好奇心和熱情學習業務的财務人。

G-CFO分享 | 4500字

學習時間 | 10分鐘

要說财務人職業生涯的巅峰,大家腦海中的答案多半是“出任CFO”。

然而“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在天平的另一端要放上等量的責任與擔當,才配得上這份高光和榮耀。

我們今天的嘉賓代靜老師(Sophia)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的CFO。作為一名經驗豐富,曾執業于新加坡和德國頂級投資機構的投資負責人,她在海外目睹了2008年次貸危機時期中國經濟表現出的超凡韌性,由此對國内市場産生了全新的認知和信心。

這場金融海嘯席卷過後,靈活辦公在美國率先萌芽。數年後,經濟蓬勃發展的中國也悄然興起了這一行業。

Sophia任職的這家企業,主營的靈活辦公全鍊條業務在國内耕耘雖僅有6年,但公司營收和業務規模均已取得指數級增長,同時,陪伴并見證了快手、怪獸充電等企業客戶的上市之路。

從投資機構高管到藍海企業CFO,她給财務人三條職涯建議

在這樣一家處于藍海市場的高增長、高度數字化企業中,CFO将扮演怎樣的角色?又要面臨哪些挑戰?Sophia用自己親身經曆,給了我們一個近距離解讀CFO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Sophia從企業高管的角度為财務人的職業發展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建議。在她心目中,一位财務應聘者的哪幾條素養最能打動她?在本期訪談,我們一一為大家問清了答案。

以下是Sophia的分享:

一份參與曆史的熱忱

一個人生中重要的決定

說起來我跟這家企業也算有緣。

5年前我在新加坡的投資機構擔任戰略投資負責人,最初以外部投資方的身份結識了這家公司的創業團隊。當時我非常尊重他們在自己專業領域的造詣,也發掘出這個行業廣闊的藍海前景。在投資領域的那些年,我個人越來越有一份“時勢造英雄”的感觸——在偉大的時代,要做時代的企業。

資金密集型的傳統商業思維已經不是地産行業的時代主旋律了,存量營運和價值深挖以及科技賦能才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中國的企業已然進入了更加快速發展、變革、創新的新時代。

在這一時期,我們看到了許多企業對靈活辦公空間、科技元素植入、靈活辦公的極度渴望,看到了城市内大量商業樓宇對智能硬體和軟體整體更新的市場需求。

是以帶着一份參與曆史的熱忱,我從原來的外部投資人代表轉而加入其中并成為它的CFO,這不僅是一個職業方向的變化,同時,從新加坡回國,也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決定。

1 CFO的雙重角色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可以把這些“C字頭”看成一個經營管理的班子,共同去協助 CEO管理企業,各司其職、各盡其才。

現代化、數字化企業在中國發展勢頭迅猛,規模越來越大,企業轉型速度必須足夠靈活,才不會被曆史大潮淹沒。

CEO作為企業最高決策者,作出戰略決策要從多方面考慮市場,并且在專業方面要有各組織架構的支援者和參考者。

從投資機構高管到藍海企業CFO,她給财務人三條職涯建議

CFO就是諸多Partner中的一個。雖然CFO叫“首席财務官”,但實際上我管理了财務部、投資部、融資部和法務部等多個部門。

因為一旦涉及到資本運作或大型項目合作,就一定會需要這幾個部門聯合協作,執行層面還必須要跟業務部門深入綁定,源于業務而繁榮業務。

CFO的另一個角色像是Sales,很多企業在每一個階段都有融資的需求,不僅要跟資本市場打好交道,此後更要持續保持與市場的有效互動。

這個過程就像做sales,要持續跟資本市場做好“銷售”的工作。

這兩頭職能之間有一條“紐帶”,就是公司的“成績單”——财務報表。CFO一方面要跟内部上司班子協同“做增長”,另一方面還負責跟外部市場“講成績”,從兩方面為企業帶來核心價值。

1、當業務部門的Partner

首先,大家都知道财報是企業每一個經營決策和業務動作的展現。所謂Partner,就是持續為業務端建言獻策。對方會非常慎重地考慮你的意見和建議,因為後續的财報成績單會關乎未來投資人對集團的看法。

比如我們可能會面臨收入規模和利潤之間的取舍,前者代表集團成長能力,後者則展現集團盈利品質。

舉個很具體的例子,我司業務之一是為企業提供商辦空間和科技樓宇營運的平台。一般我們就有兩種方式擷取樓宇:

  • 第一種是跟業主簽訂長期租約

雖然企業沒借錢,但根據會計準則負債端會産生一筆租賃權負債,以直線法攤銷。這種會計處理,跟現實中的現金流情況差别很大。

理論上公司拿的長租較多,前期會計利潤的壓力會比較大,但是收入規模會增長較快。

  • 第二種是跟業主簽訂管理合同

可能收入絕對值會小,但這是純管理費用收入,不會出現因為會計準則幹擾到利潤的問題, 同時在資本市場估值倍數也高。

從投資機構高管到藍海企業CFO,她給财務人三條職涯建議

這時候CFO就要跟CEO以及管理層探讨:未來擴張計劃裡做多少長租,多少委托管理?這些經營政策又會對長期财務表現有什麼直接影響?未來怎麼跟投資者和資本市場闡述?要讓CEO充分獲悉不同選擇的博弈結果。

企業的日常經營就是由一個個小決策組成的,每個季度我們都會複盤和調整,讓目标偏離度盡可能減小。

2、做資本市場的Sales

我經常跟團隊講,大家做每行每業本質上都是在做Sales, 包括去面試一份工作,也是在做自己的Sales——試圖把自己推銷出去。

同樣的道理,CFO也要有熱情天天跟投資人做marketing。除了戰略和理念,大家更想知道公司未來預期要達成的業績。

是以跟外部投資人溝通不可能光報數字,而是在了解業務邏輯的前提下,把數字轉化為市場能了解的信号。

從投資機構高管到藍海企業CFO,她給财務人三條職涯建議

CFO面對資本市場的時候,各方面業務名額都要拿得出合理的解釋,并且要将投資人的回報帶給管理層。同時,這種溝通在企業上市後,會變成CFO的一項長期性、常态化工作。

很顯然,對業務熟稔是扮演好這兩個角色的基本要求。我自己過去在做投資和并購業務,每次的投資都要求自己對公司業務和行業有充分的了解,是以體會更加深刻。

我們常把自己比為“創業型企業”,目的是希望财務組織能更加靈活,面對市場的需求能夠快速更新商業模式。

借此機會,我作為CFO,能夠經常深入地參與到業務條線的管理會議中,從第一線的業務人員彙報中了解最新情況。在業務上,我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還會共享合作夥伴和資源,這是一種良性的CFO與業務關聯模式。

3、成為合規的Guarder

所有業務都會有投資、财務和法務部門共同參與,在得到三方認可後才能去做項目。因為如果風險都沒有被探讨清楚,就貿然大量投入資源,事後蒙受的損失會很嚴重。是以我們法務的職能是前置的,而不是事後去收拾殘局。

相對于國内而言,海外的企業會更加強調法務的地位。它的優點是穩健安全,但缺點是缺乏活力。這也很考驗國内企業管理者在效率與安全之間的平衡能力。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當企業越做越大,合規一定要越做越嚴。因為在業務規模化過程中,風險敞口也會随之放大。是以處理合規問題的時候,CFO務必要找回财務人的那份嚴謹。

2 現金流管理——CFO的專屬抓手

除了Partner和Sales,CFO還有很專屬的職能——現金流的管控。對于任何企業,要說它的美好前景,誰都能各抒己見,但它正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可就鮮為人知了,而企業續存的生命線無外乎就是現金。

在業務發展的過程中,現金流管控是CFO非常實在的抗風險和管理抓手。

經典教科書告訴我們現金流無外乎就是一個“收與支”的問題。支出的部分,企業可以通過預算來控制,但收入的部分要市場來檢驗。

是以我們總是會強調每個月或季度的預算跟蹤和複盤,因為實際情況幾乎總會跟預期有偏差。這有可能是因為當初的預期不合理,或者市場情況發生了變化。

關于經營性現金流,财務端又會回到前面所說的Partner的角色。

比如一個常見場景:業務端推算A産品的銷售管道和利潤空間有多大,半年之後我們發現A産品被證明不符合市場需求。業務端承諾的很多名額達不到,或給不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那麼這時候财務端就要發出信号:A産品的預測出現重大偏差,得馬上進行調整,或者替補上一個B産品,否則資金就要入不敷出了。

從投資機構高管到藍海企業CFO,她給财務人三條職涯建議

類似的情況經常會發生,業務端不一定看得清全局,或者他們對自己的産品預判過于主觀自信。是以财務端就要做出客觀預測,并且保全企業資金使用的大局。

比如某個階段我們會給管理層提出建議,目前就聚焦做哪幾個賺錢的項目,其他的今後再去嘗試, 結合市場和企業的實際情況随時調整業務節奏,并通過跟業務的持續互動來控制經營性現金的平衡。

當然,最後執行還要看業務團隊,他們也會越來越重視财務端的回報意見,因為最終形成的财務資料是他們自己的成績單。

3 來自CFO的三點職涯建議

作為CFO還有個同樣重要的職能就是建構靈活團隊。目前,在高速成長期,我發現專業且多能型人才非常重要。

當下很多企業對财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因為業務跑得快,财務要是跟不上,業務也很難持續高增長。在這個過程中,國内企業的認知改變得很及時,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做早期的财務規劃,對财務管理人才有大體量的需求。

1、初出茅廬,認準“大廠”

對于尚屬年輕,處于起步階段的财務人,我的建議是畢業之後盡量争取進入四大或一些大企業,而不是貿然選擇創業型的小公司。

因為财務行業對于專業素養的要求非常高,隻有在高平台,才能獲得系統性的教育訓練和實踐機會。做到“以工踐行”,打牢根基,實作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同步提升。

2、開拓視野,多請“老師”

我們公司内部業務、法務和财務會定期溝通,除此之外,作為上司者,還應該盡可能多地創造團隊與外界交流的機會,舉幾個例子:

  • (1)軟體供應商

接觸各行各業的财務軟體供應商,對方的廣闊視野有助于我們了解市場運作模式。

  • (2)律師團隊

律師團隊有助于幫助了解資本運作和交易安排的法律知識。比如搭建紅籌架構涉及到大量的境内外綜合知識,這類理論結合實操非常有價值。

  • (3)銀行資源

跟金融機構接觸能讓财務人員了解融資的具體細節,學習如何跟銀行打交道,如何維護銀企關系等等。

從投資機構高管到藍海企業CFO,她給财務人三條職涯建議

3、管理型财務人的必備條件

工作了兩三年有一定基礎的年輕人還面臨一個重要的選擇:是走專業路線,比如在四大繼續做下去;還是走企業路線,選擇到公司做财務?

如果财務人想往管理領域發展,有幾個條件我會比較看重:

(1)紮實的财務專業素養和責任心,這些比較好了解。

(2)良好的學習能力。從業多年,我深感時代變遷帶來的知識疊代。比如當時碩士階段研究美國的REITs(不動産投資信托基金),今天中國也出現了公募REITs,并從地産跨越到物聯網、靈活辦公和智慧城市,是以我自己也處于一個不斷學習的狀态。

(3)對業務的熱情和好奇心。這也許會真正決定一個财務人适不适合走管理路線。由于行業性質财務人員可能會偏向保守嚴謹,但任何管理者都不可能是業務的外行。

(4)還有一項是上司力。上司力意味着一個人不再是埋頭做事,而是會擡頭看方向。對于年輕同僚,我非常希望能聽到他們對某些事務的創新想法,也希望他們的觀點能使周圍的人不斷思考。我們在内部也會創造很多思維碰撞的機會。

從投資機構高管到藍海企業CFO,她給财務人三條職涯建議

需要強調的另一點是,管理崗并不是每個财務人的必然選擇。

如果非常熱衷于深耕本專業,将來成長為四大的partner也是非常專業的發展之路。事實上我們所選擇的道路,一定程度上也跟我們自己的性格有關。好奇心強,善于溝通,更容易走進業務;心思缜密,認真負責,比較适合成為專家。

最後,對于所有人來說,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企業也很重要。我每天都帶着好心情去工作,雖然做CFO或其他任何高管都不是個省心活兒——永遠隻有煩心和難的事才會最終到高管手裡。

但幸運的是,我們工作的這家企業,主張我們團隊聚在一起,正如企業本身的名字那樣——堂堂正正做人做事,将“以提高市場的效率和透明度作為目标并為之去努力”視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是以我們激情滿滿、奔赴山海。

特别鳴謝:堂堂加集團首席财務官代靜女士接受GCFO專訪

本文責任編輯:高爾察

往期薦文

不想當CFO的财務不是好财務,然而這項挑戰性極高的職位應該如何去攀登?CFO的日常工作和能力清單上分别有哪些内容?往期G-CFO訪談中,我們同樣采訪了許多優秀的CFO。他們将從能力培養、成長階梯和心路曆程等多個角度告訴大家CFO的真實一面。

讓數字“會說話”的CFO,将業财融合總結為三個關鍵詞

2021-12-31

超G訪談 | 危機下CFO現金流管理的終極三問

2021-05-11

從财務BP到500強中國區CFO,他憑什麼?

2021-04-22

讓業務總監驚喜連連,這個财務BP助攻有一套!

2021-07-16

從北大才子到“時尚先生”,财務人的賽道如何越走越寬?

2021-11-04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