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作者:咪咕閱讀

緻敬不平凡的平凡英雄。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今天,被疫情陰影籠罩了許久的古都西安,終于迎來了好消息:

1月18日0—24時,陝西無新增報告本土确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

這條新聞一出,許多網友都表達了自己的激動之情。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從去年12月初到現在,西安人民經曆了太多,有讓人哭笑不得的,也有讓人感動落淚的。

不知不覺,疫情已經持續接近兩年,有了足夠的防疫經驗,尚且如此膽戰心驚,兩年前武漢初現疫情時,真不知道這座城市是怎麼熬過來的。

前端時間,我在視訊網站上看了《中國醫生》。

這部片子以武漢金銀潭醫院、火神山醫院、方艙醫院等為故事背景,以武漢醫護人員、包括廣東在内的全國各省市援鄂醫療隊為人物原型,全景式再現了中國抗疫一線艱苦卓絕的奮戰曆程。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豆瓣評分6.9,在國産片中算的上“還行”,電影的彈幕裡,也有不少觀衆表示“看哭了”“真的很感人”。

但也有一些言論,覺得它太假、太做作。

确實,這部電影在叙事和節奏上,還存在不少的缺陷,在專業細節上也沒能做到盡善盡美。

可電影中的真實案例,和一位位演員們情感充沛的表演,以及一段段被喚醒的共同記憶,讓我覺得這部片子值得一看。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什麼都能停,

這件事停不了

小文和老公金仔大城市裡千千萬萬個普通打工族中的平凡一對,住在狹小的出租屋裡,小文懷孕待産,靠金仔送外賣養家糊口。

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這對小夫妻的生活。小文确診新冠,被送進醫院隔離。

走之前,她還叮囑金仔,不可以背着她去接單,在家好好待着。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小文住院後,情況一度惡化,ICU主任小文給她上了ECMO呼吸機,同時提議給她做剖宮産。

其他醫生反對。小文當時生命體征很弱,能否承受麻醉都是問題,如果出了事,麻醉科要擔責。

金銀潭醫院是傳染病醫院,剖宮産必須從外面請婦産科醫生,這時候哪個醫生敢冒風險給一個新冠病人做手術?此時,甚至有醫生提議給小文引産。

朱亞文飾演的醫生直言不諱,在場的醫生就是怕擔責。

如果不給小文生産,也就是死一個新冠病人。如果給她生産,那可能一屍兩命,醫生們都要擔責。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最後,袁泉飾演的文主任頂住所有壓力,院長也同意給小文剖宮産。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他們請來了外院的黃主任,院長很感激,黃主任說:

沒辦法,疫情下什麼都能停,生孩子停不了。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就這樣,在多方醫生齊心協力下,小文有驚無險,順利生産,病情也得到了控制,最後康複出院,母子平安。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作為一部拍攝疫情故事的電影,能取材的故事很多,電影把長達半個多小時的篇幅都留給了小文生孩子部分。

女人生孩子本來就是和鬼門關隔層紗的事兒,疫情期間更加險峻。

我有個湖北的朋友,他姐姐正是2020年春節疫情最嚴重時即将臨盆。

當時他們全家給社群給120都打了電話,然後很多人幫忙把産婦送到醫院,安頓好,順利生産後讓産婦回家修養,做到零接觸隔離。

我後來問她,疫情期間,還是在湖北生産,怕不怕。

她說,一開始很怕,但當時那種有條不紊的秩序,讓她害怕的心漸漸定了下來。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雖然生完孩子不能第一時間将寶寶帶回去,但大人小孩都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安慰。

醫護人員抱着背鍋的風險,還是要為産婦着想。這不就是電影裡院長的那句話麼?那麼多人努力,就是為了生命的延續。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人性的一瞬

影片中,小文的丈夫金仔得知妻子和孩子都平安後很激動。

這時候,他接到曾經一個老顧客的電話。疫情前,他們家老人的藥都是金仔送的,但疫情期間沒藥了,其他人也不願送,求他幫忙送一次。

一開始金仔也不敢答應,但想到要為孩子賺奶粉錢,再加上老顧客家的老人也是人命,金仔豁出去了,為他們送藥。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可有一次,金仔的口罩沒有規範佩戴,露出了鼻子,又剛好遇到一個感染者翻牆而出,十分戲劇性地,金仔被感染了。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保安量體溫發現金仔發燒了,金仔不願承認,隻說自己是跑過來是以才發熱。

直到醫護人員過來要把他接走,他才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哭的不是自己,是家人怎麼辦。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萬幸的是,電影結局時,這對小夫妻都康複了。

他們一個被人性拯救,另一個用人性拯救别人。

在災難面前,互幫互助的人性散發出的光輝,比金子更加珍貴。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悲莫悲兮生别離

疫情中的片段不全是溫情。

影片一開始,一個24歲的少年被裝進了屍體袋裡,他的母親就在不遠處,躺在病床上插着氧氣管泣不成聲。沒多久,他的母親也因為疫情走了。

在醫院救治病人、一整天未曾休息的文醫生,回到住處,卻看到一條微信:門口小賣部的老趙今早走了。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文醫生點開老趙此發來的微信:“文醫生,我最近一直咳嗽,我覺得我感染了,我快不行了……文醫生,你還有快遞在我這裡,你記得來拿……”

身邊的人猝然離去,這種無力感,讓在繁重的工作前從未抱怨過一句的醫生,泣不成聲。

另一位陶醫生,負責病人老張。一開始,看到隔壁床一個個被擡走,老張吓得話都說不出。

陶醫生一次次鼓勵老張,好好活下去。老張恢複的不錯,拔管時也順利過關,陶醫生很開心。

可就在出院前夕的夜裡,老張突然因為心梗走了。

他和妻子都離世了,家裡隻剩下一個還在讀書的女兒。

張子楓扮演的這位小姑娘,出場不過幾分鐘,但她在飄落的雪花之中問出的那句話,卻讓影院裡許多觀衆破了防:

“叔叔你告訴我,沒有爸爸媽媽,應該怎麼過下去?”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這是很多人心裡最痛的地方。疫情可以治愈,但逝去的人們無法歸來。

正因如此,在一線直面病毒、抗擊疫情的那些醫護工作者們,才更值得我們的敬佩。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責任大于一切

武漢疫情初始,各大醫院的醫療資源陷入空前的緊張。病人們求的隻是住進醫院的一張病床。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影片中,張涵予飾演的張院長,原型是武漢金銀潭醫院的張定宇院長。

金銀潭醫院自2019年12月29日轉入首批7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張院長從此和醫院的600多名醫護人員,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連續奮戰30多天,總共騰退了21個病區,全部用于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為衆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他堅決收治病人,也堅決等待調配專業防護服來保護醫生們,始終把人放在第一位。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張院長此前被确診為漸凍症,但疫情期間,他忍着病痛,仍奮戰在第一線。他的妻子也感染了新冠,可忙于醫治其他病人的張院長,甚至沒有時間去看她一眼。

兩年前的疫情初始,每個醫生都很迷茫,就像電影裡講的,醫生們都覺得這個病是不是“無藥可治”,甚至有醫生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醫生。

曾有抗疫醫生說:每當我的病人死去,我也死了一次。

但面對如此痛苦,奮戰在前線的醫生們根本沒有時間去默哀去調整,必須立刻奔赴下一個病人。

有人吹爆有人舉報,這部電影低分冤不冤?

寫在文末

影片最後,文主任摘下了口罩,呼吸着新鮮空氣說:疫情總會過去,日子還要過下去。

但最初那些因為疫情逝去的人們,和白衣執甲、舍生忘死的醫護工作者,我們在為他們流下感動的眼淚後,也不應該忘記他們的犧牲。

兩年了,很多城市都遭受過疫情的打擊,許多人都嘗試過連夜排隊做核酸的滋味。

疫苗接種率和新冠治愈率越來越高,但新聞裡依舊有新增的數字,現在遠遠沒到放松警惕的時機。

隻有做好每一道防護措施,才能讓新冠沒有可乘之機。

而像電影中的張院長、文醫生一樣,依舊堅守在抗疫前線的醫務從業人員,和認真守好每一道關卡的基層工作者,就是一道道疫情防線背後的無名英雄。

臨近過年,疫情的反複,讓不少人都在祈禱今年能順利回家過年。

如果你即将踏上回鄉之路,和闊别許久的家人團聚,不要忘記那些替我們負重前行的“平凡人”,是他們讓我們感受到了歲月的靜好。

作者:大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