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9年賀子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提出三個要求,中央批複:同意

作者:軒轅文史

1976年6月,經過黨中央的商議,決定委派年俞70歲的賀子珍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在得知這一消息後,她激動的淚流滿面:“感謝黨和國家,沒想到組織上還能記起我!”為了能夠扛起肩上的重任,賀子珍與病魔做起頑強的抗争。

而在走馬上任之際,她向黨組織提出了埋藏在心底的三個願望,這位井岡山第一女紅軍究竟有哪三個願望呢?中央又是如何進行批複的呢?

79年賀子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提出三個要求,中央批複:同意

圖 |賀子珍

1948年秋,随着遼沈戰役落下了帷幕,賀子珍終于結束了她将近十年的蘇聯之旅,在回國後,賀子珍最大的心願就是能與毛主席見上一面,她和女兒嬌嬌分别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但自己的信始終沒有得到回複。

直到次年,毛主席才回信說想念女兒,希望能将女兒接到身邊,賀子珍很快便同意了。在妹妹賀怡的幫助下,李敏安全地來到毛主席的身邊。将李敏送往蘇聯時不過才四歲,她已經有七、八年沒有見過父親了。

長時間的分别,使得她見到父親分外開心,可畢竟是母女連心,在北京待了幾天之後,李敏又想起了母親,小小的李敏便拉着賀怡的手問:“姨媽,我媽媽什麼時候過來呀!”此話一出,剛好毛主席就推門而進,看到這種情況,賀怡便直接将這個問題抛給了毛主席。

79年賀子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提出三個要求,中央批複:同意

圖 |毛澤東和李敏

整個屋子裡瞬間陷入了沉默,在沒有得到回應後,賀怡便直接地向毛主席說道:“主席,我這次來主要是有兩件事,首先是把外甥女送來,再來就是想為姐姐争得她應有的位置。”

當賀怡的話傳入毛主席的耳邊後,他又陷入了短暫的深思,經過再三考慮後,歎了口氣,緩緩地對賀怡說道:“賀子珍來到這裡,是曆史造成的事實,還是按照中國的老規矩辦吧!”雖然毛主席的這番話賀怡也不甚了解,但她覺得這次肯定能讓姐姐見毛主席一面。

而隻要見了面,姐姐的問題便有解決的可能。于是賀怡趕忙去沈陽接了賀子珍。在6月份的時候,賀子珍收拾好行囊,坐上火車趕往北平。在這趟旅途中,賀子珍還在與妹妹想象在北京可能發生的事情。

79年賀子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提出三個要求,中央批複:同意

圖 |賀怡和賀子珍

然而突如其來的變故,将兩人暢享的美好生活擊個粉碎。當列車停靠在山海關一站時,突然上來了兩位年輕人,他們自稱在執行組織上所派的任務,告訴姐妹二人:“你們不能進北平,隻能繼續南下,這時組織上的安排。”

聽了這一番話,賀子珍心裡異常難過,她知道這是不讓她進北平。事已至此,她還能做什麼呢?可傳到賀怡的耳中,她覺得這話太過刺耳,眼看着姐姐情緒低落下來,當即就與這兩人起了争執。

但指令就是指令,絕不會因為賀怡的幾句話就此改變,無奈之下,二人隻得重新買了車票,轉身去上海探望她們的哥哥賀敏學,此時的賀子珍還不知道,她往後的大半輩子都會在那裡渡過。

79年賀子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提出三個要求,中央批複:同意

圖 |賀敏學

當毛主席得知賀子珍并未能來北京,而是轉道去了上海,特意告訴上海市市長陳毅,賀子珍在上海的所有花銷都從她的稿費中扣除,一定要照顧好賀子珍同志。陳毅拒絕了稿費這個要求,但向毛主席表明一定會妥善安排賀子珍同志。

賀子珍的北平之行就這樣被擱置了下來,但不能去北京,不能見毛主席這兩件事已經成為賀子珍的執念,她将其緊緊地埋藏在内心深處,若是抓住了機會,這顆幼小的種子便會以一日千裡的速度破土而出。

在1954年9月15日,毛主席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發表開幕緻詞,當聲音通過收音機傳到賀子珍的耳邊時,賀子珍表現的十分激動,這是她自延安分别以來,首次聽到毛主席的聲音。

79年賀子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提出三個要求,中央批複:同意

圖 |毛主席

經曆了十多年的歲月流轉,這一聲音對賀子珍來說,既熟悉又陌生,但又像是怎麼也聽不夠一樣。從此之後,賀子珍便連吃飯也顧不上,整日裡就是抱着一個收音機,就連晚上睡覺也不例外。

到了第二天,收音機出現了故障,賀子珍也因為憂思過重而生病住院了。在得知賀子珍的情況過後,毛主席立即派女兒李敏前去探望,還親手給賀子珍寫了一封信讓女兒順便帶去。信中反複叮囑賀子珍要保重自己的身體,按時吃藥。

對于賀子珍來說,接到毛主席的信比任何藥都管用,精神上已經大好,再加上醫生的用心治療,沒過幾天,身體便出現了明顯的好轉。

79年賀子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提出三個要求,中央批複:同意

圖 |病床上的賀子珍

1959年,毛主席在廬山舉行會議,在這裡與賀子珍短暫地見了一面,殊不知這也是他們二人所見的最後一面。在水靜的安排下,賀子珍進入了美廬别墅,此刻的她壓根不知道要與誰會面。

當見到毛主席的那一刻,賀子珍瞬間愣住了,自己多年來的心願就這麼猝不及防地實作了,也許是近鄉情怯的緣故,原本有一肚子要說的話,可幾番哽咽,終是什麼也沒有說出了。在毛主席的勸慰下,才訴說了自己的近況。

沒說了幾句話,這場會面就已經到了尾聲,鑒于賀子珍的身體不太好,90分鐘的談話過後,毛主席就讓對方先去休息,有什麼事明日再說,可到了第二天,毛主席又因為一些事情不得不離開,但不管怎麼說,賀子珍的心願也終于得到了實作。

79年賀子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提出三個要求,中央批複:同意

圖 |毛澤東和賀子珍的合影

但無法去北京,也是賀子珍的一塊心頭病。在1966年9月,賀子珍的侄女賀小平因為工作的原因要去往北京,在得知這一消息後,她立即去找了自己的侄女,希望自己能跟她一起去。

對于姑姑的決定,何小平感到十分為難:“你怎麼去?市委是不會同意的。”賀子珍雖然知道這一情況,但還是反駁道:“怎麼不能去?我到了北京可以在嬌嬌那住着嘛,他自去當他的主席,我又不幹擾他。而且我聽說北京有特别著名的十大建築,我也想去北京看一看。”

聽着賀子珍這一番話,賀小平也感覺到姑姑的委屈,但也沒有辦法,隻得不斷地勸解姑姑,在感受到侄女的無力後,賀子珍隻得放棄這個決定。

79年賀子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提出三個要求,中央批複:同意

圖 |左起:劉子毅、賀小平、賀子珍、賀海峰

自此之後,賀子珍再沒有提到要到北京的話,整日在上海的房子中擺弄花草,給人一種已經忘了這件事的錯覺,但若是仔細觀察,便會發現賀子珍所種的全都是主席最喜歡的臘梅花,她不是放棄了,而是要把所用的思念全都寄托在周圍的事務上。

而屬于賀子珍的這種平靜生活直到1976年9月9日戛然而止,這一天,毛主席還是沒能抵得住病魔的肆虐,永遠地離開了人世,享年83歲,他一輩子都在為了新中國解放事業而奮鬥,為全中國的百姓都能過上幸福安甯的生活。

是以全國上下都陷入一片悲恸的氛圍當中,自毛主席逝世後,李敏害怕母親賀子珍聽到父親的離世而傷心,病情再次加重,是以急忙帶着丈夫和女兒孔東梅趕往上海,照顧母親的身體。

79年賀子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提出三個要求,中央批複:同意

圖 |李敏、賀子珍、女兒的合影

至今孔東梅還記得當時見到外婆的場景:“當外公離世後,外婆的表現很反常,甚至像從未聽到這個消息一樣。她隻是在房間裡來回踱步,還自言自語地說:‘主席的身體向來不是很硬朗的嗎?怎麼這麼快就去了?’”

但賀子珍的冷靜并未維持多長時間,随後幾天,賀子珍的情緒出現大幅度的變動,終日來以淚洗面,身體更是肉眼可見的消瘦,她含着淚水向女兒說道:“你父親去世了,但在他臨終之前,兒女們都不在他身邊,好可憐啊!”

李敏的丈夫孔令華看到嶽母整日因為傷心而不吃不喝,便在一旁安慰道:“主席作為一國元首,為他送終的不僅僅關乎兒女,更牽挂着全國人民的心。”聽到這樣的話語,賀子珍的心中還是異常難受,忍着心酸說道:“這也不行啊!”

79年賀子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提出三個要求,中央批複:同意

圖 |李敏、毛主席和孔令華

後來,賀子珍還是心疼毛主席在臨終前沒有得到兒女的照顧,是以對女兒生了埋怨之心,而更多的是對自己當年遠赴蘇聯的任性而感到後悔。在送别毛主席的最後一刻,同樣也沒有邀請賀子珍的參加。

于是賀子珍便用自己的方式祭奠毛主席,隻見她從家中找出一張毛主席的照片,将黑紗覆在上面,對着遺像鞠了三躬,嘴上還默默的念道:“潤之,安息吧!”而此時李敏從北京處理完父親的安葬事宜回來,發現母親的頭上驟然添了些許白發,整個人蒼老了不少。

李敏知道,對于母親來說,再多安慰的話都是空洞的,隻好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母親:“要想更好地紀念父親,那就繼承父親的心願,為人民服務。”聽了女兒這話,賀子珍才從悲痛的情緒中緩解出來,告訴女兒:“我也可以繼續工作,哪怕是寫回憶錄也行。”

79年賀子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提出三個要求,中央批複:同意

圖 |李敏和賀子珍

當時的賀子珍已經有近70歲的高齡,舊疾的反反複複,身體情況十分糟糕,但她始終沒有忘記當年的初心,想要為國家、為人民貢獻自己的最後一點力量。

次年,賀子珍專門去看望自己的哥哥賀敏學,在交談中,回憶當年他們兄妹倆與毛主席一同在井岡山上的意氣風發,而後又經曆了二萬五千裡長征,那樣艱難的條件下,都沒有忘記自己的信仰,更何況現在呢?她便告訴自己的哥哥,她将繼續為國家的建設而奮鬥。

可正當她滿懷抱負,準備再發揮自己的餘熱時,病魔再次降臨在她身上。隻不過是睡了一覺,賀子珍便感覺自己渾身難受,左半邊的身體已經完全不受她的控制。在送往醫院後,醫生告訴她了一個不幸的消息,那就是自己中風了。

79年賀子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提出三個要求,中央批複:同意

圖 |賀敏學和賀子珍

這也就意味着賀子珍隻能在輪椅上渡過餘生,得知自己的病情後,賀子珍的心中更感凄苦。常年來與病痛作伴,這已成為她的習慣,真正讓她感到心酸的是她不能繼承毛主席的精神,繼續造福人民的事業。

就在賀子珍的心跌到谷底的那一刻,從中央又傳來了新的轉機。在經過整頓後,國家重制生機。在1979年,在北京召開了全國政協第五屆會議,而從這次的會議中,當年那些與賀子珍并肩作戰的戰友們一同建議,把賀子珍列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增補人員。

而這一提議,也得到了與會成員的一緻認可。在6月10日,新華社便将這一消息告知全國人民,而在釋出之時,也附上了一張賀子珍的照片,這張照片上的賀子珍容顔雖然蒼老,但眼神卻始終堅定。

79年賀子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提出三個要求,中央批複:同意

在得知這一消息後,賀子珍頓時有了抗争病痛的無限勇氣,她立即對醫護人員說:“我還要繼續工作,要為四個現代化建設而拼搏進取,請你們一定要盡快幫助我恢複健康,我也努力配合你們的治療,争取早日把身體調養好。”

在後來的康複訓練中,即便身體上遭遇再大的痛苦,賀子珍始終咬緊牙關,繼續堅持下去,這讓陪同她訓練的醫護人員也感歎于她的堅韌。

在康複之後,也就是1979年9月,賀子珍在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她終于抑制不住内心的渴望,向中央提出了三個要求:“首先我要去北京,其次想要瞻仰毛主席的遺容,最後是想看一眼天安門。”

79年賀子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提出三個要求,中央批複:同意

這幾年來,自從毛主席逝世,她都隻能在自己的方寸之地暗暗的祭奠着他,每當這一刻,她都無比的羨慕那些能親自到場的戰友和百姓,希望自己也能化身為他們的一員,親自與毛主席做個告别。

當中央接到賀子珍的這三個要求後,當即予以了批示:同意。在接到這兩個字,賀子珍的雙手激動得都顫了起來,這個願望終于實作了,她終于也能看看那著名的十大建築、看看天安門、看看毛主席。

9月3日,賀子珍踏上飛往北京的專機,在飛機上,她的心情帶着些忐忑和激動,這一次,不再隻是自己和妹妹的幻想,而是終于變成了現實。在抵達北京後,賀子珍先是被安排進了北京301醫院調整,然後再進行接下來的活動。

79年賀子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提出三個要求,中央批複:同意

圖 |賀子珍與李敏、孔繼甯

但在賀子珍來看,這些行為都是多此一舉,她已經抑制不住自己那激動的心情,在剛來到醫院,便向周圍的從業人員提出要去毛主席紀念堂,看一看毛主席。

鑒于母親年齡大了,一路上奔波勞碌,身體已經不堪重負,實在是不适合再繼續行程,于是李敏勸慰母親道:“一定回去紀念堂的,母親不要着急,我們緩兩天再去。”經過李敏的勸說,賀子珍的激動心情才稍微平複下來。

9月18日,在李敏和孔令華的陪同下,賀子珍終于來到了毛主席紀念堂。在這之前,李敏和從業人員反複勸告賀子珍:“在毛主席紀念堂,不能夠發出任何聲音,也不能哭,一定要安靜。”

79年賀子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提出三個要求,中央批複:同意

圖 |毛主席紀念堂

之是以有這樣的舉動,是因為李敏時刻謹記醫護人員之前對她的一番叮囑:“在去紀念館的過程中,盡量把時間縮短一點,你要時刻關注你母親的情況,使她的情緒保持在一個平穩的狀态,你母親的身體本來就不太好,一定不要讓她太過傷心。”

賀子珍是從毛主席紀念堂南門坐着輪椅進去的,在此之前,她還為自己精心挑選了一塊白色手帕,剛進門的那一刻,擺放在正中央的毛主席坐像就這樣明晃晃的闖入賀子珍的眼簾,将她的目光緊緊的吸引住,仿佛在回憶當年的青蔥歲月。

在女兒李敏的輕聲呼喚下,才回過神來,随後她便讓李敏和孔令華代她向毛主席的坐像獻上一個大花圈,其緞帶上的字像是要将自己的一生寫完一樣——“永遠繼承毛主席的革命遺志”,落款人的稱呼也已經變成:老戰友賀子珍率女兒李敏、女婿孔令華敬獻。

79年賀子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提出三個要求,中央批複:同意

圖 |孔令華,賀子珍、李敏和毛主席坐像合影

在這裡站着的賀子珍不再任性,也不再固執妄為,心中所懷有的都是對主席無比的敬意和懷念,在駐足片刻後,三個人在毛主席的雕像前進行了合影,而這張照片,也成了繼1937年延安鳳凰山合影後,賀子珍與毛主席唯二的一張照片。

獻完花圈後,賀子珍就來到了瞻仰廳,在從業人員的幫助下,安放着毛主席的水晶棺緩緩升起,在看到主席面容的那一刻,賀子珍的眼淚再也抑制不住,瞬間奪眶而出。看着水晶棺裡的毛主席,她立刻回想起當年在廬山時的那一次會面。

此時他再也不能向之前一樣,勸告她不要哭,當時還想着來日方長,第二天也能夠再繼續見到,沒想到那次談話之後,再相見早已是天人永隔。

79年賀子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提出三個要求,中央批複:同意

圖 |1937年春,毛澤東和賀子珍在延安

井岡山的鬥志昂揚到延安的憂心忡忡,那麼漫長的時光好像隻是一瞬,想着、想着,喉頭裡愈發的堵塞,眼淚也控制不住地往外溢,但她又想起了女兒之前所說的話,她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才将自己的哭聲抑制住。

在旁的醫護人員看到賀子珍的情況,害怕她受到刺激,病情再次複發,隻得結束了這次的瞻仰廳之行。

這場參觀,僅僅持續了十分鐘,十分鐘好像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根本幹不成什麼事情,但對于賀子珍來說,這十分鐘意義非凡,正如20年前僅有一個半小時的廬山會面一般,雖短小卻意義重大,因為這是賀子珍後半生的期盼和執念。

79年賀子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提出三個要求,中央批複:同意

圖 |主席去世三周年後,賀子珍第一次去毛澤東紀念堂

從這次北京之行開啟,賀子珍就徹底在北京紮了根,他想要在毛主席曾經工作的地方接續他的志願,繼續為新中國的美好明天而不懈奮鬥。在北京所居住的兩年期間,家中時不時會接到中央上司同志的慰問,還有一些當年的老戰友,陪伴她共同回憶當年的峥嵘歲月。

在這裡,賀子珍多年來的期望得到了滿足,但常年來在南方的生活經曆,使得她根本無法适應北方幹燥凜冽的環境,再加上飲食、濕度等方面的差異,不利于賀子珍身體的康健,而賀子珍在上海生活的時間較長,上海這個異鄉在她的眼中變得分外親切。

在北京待久了,她便非常想念當時在上海居住的日子,于是她便向中央提出重回上海的請求,對于賀子珍的想法,中央也表示非常了解,是以告訴對方她可以在北京和上海兩地來往。

79年賀子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提出三個要求,中央批複:同意

賀子珍紀念館

1981年,賀子珍回到了上海,可沒過多久,她的身體再次出現了問題,一度陷入昏迷狀态,直到4月19日,病症再次來襲,78歲的賀子珍沒有抵擋住來勢洶洶的病情,溘然長逝,終年75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