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0%消費者願意支付,軟體訂閱收費或将成汽車公司利潤主要來源

記者 | 李文博

編輯 |

1

“來自軟體的訂閱收入對任何公司來說都像金粉一樣。”畢馬威(KPMG)英國汽車業務負責人Richard Peberdy在接受采訪時說道,“蘋果公司基于軟體的服務利潤約為70%,大約是iPhone硬體的兩倍。傳統汽車公司習慣10%的利潤率,但新公司想做些改變。”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世界第四大汽車公司Stellantis集團在2021年12月舉行的“軟體日”上明确了“軟體定義汽車”的收入數字:到2030年,集團軟體收入将達到200億歐元,屆時集團将擁有3400萬台聯網汽車。

目前,Stellantis集團在全球大約有1200萬台聯網汽車,其中有40萬訂閱消費者,軟體收入4億歐元。

Stellantis集團的首席财務官Richard Palmer透露,2024年集團完成新平台架構更疊後,訂閱服務的收入将明顯增加。其中,“配置需求購置”單項業務會每年增加60%的收入。比如,花錢解鎖新儀表,更好的聲音品質,車内WIFI和線上視訊等。

90%消費者願意支付,軟體訂閱收費或将成汽車公司利潤主要來源

作為軟體收費訂閱這個商業模式的堅實擁趸,中國公司蔚來即将在今年3月28日即将開啟傳遞的轎車ET7上提供高等級的NOP領航輔助與NAD自動駕駛功能。不過,使用者使用該項功能需要每月支付680元。

在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的定義中,“NAD自動駕駛”是一種服務而非功能。在他看來,ADaaS方式收費會比現在的成單率更高,一輛車在全生命周期都有收入的可能,對使用者也會更友好。

管理咨詢公司德勤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中國消費者願意為車聯網付費,其中25%到30%的消費者的支付意願超過5000元。

按級分類的自動駕駛是最容易實作收費訂閱的領域,目前針對自動駕駛,汽車公司有兩種收費方式:一次性付費和按月、季度、年收費。

大衆汽車曾透露過第三種全新的收費思路,按使用時間付費:大衆希望以每小時7歐元(約合人民币50元)的價格出售自動駕駛服務。

比如,整段旅程預計耗時五小時,你在開了兩小時後倍感疲憊,就可以通過手機APP或車機系統以150元的價格購買剩餘三小時的高階自動駕駛功能,到達目的地後功能自動失效。

福特公司與安防公司ADT一起,也為汽車建立了一個訂閱監控服務。未來将使用車輛本身的攝像頭和其它傳感器來檢測潛在的闖入。通過付費訂閱,你可以看到所有的監控路線和觸發警報的人。

不過,對于汽車公司通過提供軟體服務收取訂閱費的商業模式,瑞銀銀行金融分析師Patrick Hummel給出了不同觀點。

在他看來,汽車是低利潤、以成本為中心行業。當大家都在專注提高規模經濟時,軟體收費很難形成規模,總有競争對手提供同等服務,但一分錢不收。例如,寶馬會對車載蘋果CarPlay收費265英鎊,但奧迪和凱迪拉克則免費提供這些功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