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品質管理通用模型——PDCA循環

基本簡介

  

品質管理通用模型——PDCA循環

PDCA循環

PDCA循環又叫品質環,是管理學中的一個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于1930年構想,後來被美國品質管理專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來,并加以廣泛宣傳和運用于持續改善産品品質的過程中。它是全面品質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式。全面品質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就是品質計劃的制訂群組織實作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按照PDCA循環,不停頓地周而複始地運轉的。

分析說明

品質管理通用模型——PDCA循環

PDCA循環是能使任何一項活動有效進行的一種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式,特别是在品質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P、D、C、A四個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義如下:

  ① P(Plan)——計劃。包括方針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動計劃的制定;

  ② D(DO)——執行。執行就是具體運作,實作計劃中的内容;

  ③ C(Check)——檢查。就是要總結執行計劃的結果,厘清哪些對了,哪些錯了,明确效果,找出問題;

  ④A(Act)——行動(或處理)。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并予以标準化,或制定作業指導書,便于以後工作時遵循;對于失敗的教訓也要總結,以免重制。對于沒有解決的問題,應提給下一個PDCA循環中去解決。

  PDCA是英語單詞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行動)的第一個字母,PDCA循環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品質管理,并且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的科學程式。

  全面品質管理活動的運轉,離不開管理循環的轉動,這就是說,改進與解決品質問題,趕超先進水準的各項工作,都要運用PDCA循環的科學程式。不論提高産品品質,還是減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品質提高到什麼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個計劃;這個計劃不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實作這個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計劃制定之後,就要按照計劃進行檢查,看是否達實作了預期效果,有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标;通過檢查找出問題和原因;最後就要進行處理,将經驗和教訓制訂成标準、形成制度。

  PDCA循環作為全面品質管理體系運轉的基本方法,其實施需要搜集大量資料資料,并綜合運用各種管理技術和方法。

循環過程

  ①各級品質管理都有一個PDCA循環,形成一個大環套小環,一環扣一環,互相制約,互為補充的有機整體,如圖8-5所示。在PDCA循環中,一般說,上一級的循環是下一級循環的依據,下一級的循環是上一級循環的落實和具體化。

  ②每個PDCA循環,都不是在原地周而複始運轉,而是象爬樓梯那樣,每一循環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這意味着品質管理,經過一次循環,解決了一批問題,品質水準有了新的提高,如圖8-5所示。

  ③在PDCA循環中,A是一個循環的關鍵。

  貫标中的應用:GB/T 19001、GB/T 28001标準的管理思路

  【P(計劃)】:

  GB/T 19001:工作計劃、策劃(職責 目标 人、機、料、法、環、測 5W1H);GB/T 28001:包括三個方面的策劃(危險源識别、法律法規識别、目标名額和方案制訂)

  【D(執行)】:

  -- 明确職責(部門/崗位的品質、安保職責)

  -- 資源保證(能力、意識,特種作業人員上崗資格,GB/T 28001:安全員,消防、安全監控、防盜、防雷設施等)

  --編寫檔案(強調兩标融貫)

  --資訊交流和溝通(對内、對外)

  -- 執行:符合性 痕迹管理

  GB/T 28001:運作控制(重點消防安全、防盜搶(财産和資金)、交通安全、資訊安全) 應急準備和響應(預案檔案的演練和執行)

  【C(檢查)、A(advance)】:檢查和持續改進

  --日常工作(品質)檢查、安全檢查

  --目标、名額完成情況的定期驗證

  --安全管理績效的檢查

  --法律法規符合性評價

  --對不合格(品)的整改,(GB/T 28001)事故的調查和處理。

  PDCA循環

  p=plan 計劃

  D=do 做

  C=check 檢驗

  A=advance 分析

  PDCA->PDCA->PDCA->PDCA->PDCA->PDCA->.....

發展曆史

  PDCA:是最早由美國品質統計控制之父Shewhat(休哈特)提出的PDS(Plan Do See)演化而來,由美國品質管理專家戴明改進成為PDCA模式,是以又稱為“戴明環”。

  PDCA的含義如下:P( Plan)--計劃;D(Do)--執行;C(Check)--檢查;A(Act)--行動,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 處理,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并适當推廣、标準化 ;失敗的教訓加以總結,未解決的問題放到下一 個PDCA循環裡。

  以上四個過程不是運作一次就結束,而是周而複始的進行,一個循環完了,解決一些問題,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循環,這樣階梯式上升的。

  PDCA循環實際上是有效進行任何一項工作的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式。在品質管理中,是以有人稱其為品質管理的基本方法。

循環特點

  處理階段是PDCA循環的關鍵。因為處理階段就是解決存在問題,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的階段。該階段的重點又在于修訂标準,包括技術标準和管理制度。沒有标準化和制度化,就不可能使PDCA循環轉動向前。

  PDCA循環,可以使我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驟更加條理化、系統化、圖像化和科學化。它具有如下特點:

  (1)大環套小環,小環保大環,推動大循環

  PDCA循環作為品質管理的基本方法,不僅适用于整個工程項目,也适應于整個企業和企業内的科室、工段、班組以至個人。各級部門根據企業的方針目标,都有自己的PDCA循環,層層循環,形成大環套小環,小環裡面又套更小的環。大環是小環的母體和依據,小環是大環的分解和保證。各級部門的小環都圍繞着企業的總目标朝着同一方向轉動。通過循環把企業上下或工程項目的各項工作有機地聯系起來,彼此協同,互相促進。以上特點。

  (2)不斷前進、不斷提高

  PDCA循環就像爬樓梯一樣,一個循環運轉結束,生産的品質就會提高一步,然後再制定下一個循環,再運轉、再提高,不斷前進,不斷提高。

  (3)形象化

  PDCA循環是一個科學管理方法的形象化。

  PDCA - Please Don't Change Anything

八個步驟

  ① 分析現狀,發現問題; ② 分析品質問題中各種影響因素;

  ③ 分析影響品質問題的主要原因;

  ④ 針對主要原因,采取解決的措施;

  ——為什麼要制定這個措施?

  ——達到什麼目标?

  ——在何處執行?

  ——由誰負責完成?

  ——什麼時間完成?

  ——怎樣執行?

  ⑤ 執行,按措施計劃的要求去做;

  ⑥ 檢查,把執行結果與要求達到的目标進行對比;

  ⑦ 标準化,把成功的經驗總結出來,制定相應的标準;

  ⑧ 把沒有解決或新出現的問題轉入下一個PDCA循環中去解決。

有關問題

  随着更多項目管理中應用PDCA,在運用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問題,因為PDCA中不含與人的創造性的内容。他隻是讓人如何完善現有工作,是以這導緻慣性思維的産生,習慣了PDCA的人很容易按流程工作,因為沒有什麼壓力讓他來實作創造性,為此,PDCA在實際的項目中有一些局限,是以作為創新型的評價體系,PTC【Plan Try Check】 計劃/試做/檢查完善 ,有一個部分Try很重要,要求你去發現尋找新的東西,這在我們國家自主創新中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作為Check環節,讓人感覺你是自上而下的檢查作業,這容易陷入模式思維,即是否按預定架構實作,這Check的同時有可能抹殺創新的靈感,是以我們又提出了一種PTS【Plan Try Study】,在這個過程中,發生改變的是Check 》 Study ,站在學習的心态,時刻保持敏感問題的撲捉,容易發現新的事物,可以提高創新的能力。

  其實無論哪種公式或模式,關鍵是在執行過程中賦予它怎樣的思想,尤其是對于CHECK,賦予的思想不同,其發揮的作用自然不同。所有在應用中,還是建議PDCA,不用追求公司的變化,而要集中在管理思想的賦予。

管理思路  

品質管理通用模型——PDCA循環

管理思路

GB/T19001:工作計劃、策劃(職責目标人、機、料、法、環、測5M1E);GB/T28001:包括三個方面的策劃(危險源識别、法律法規識别、目标名額和方案制訂)

  明确職責(部門/崗位的品質、安保職責)

  資源保證(能力、意識,特種作業人員上崗資格,GB/T28001:安全員,消防、安全監控、防盜、防雷設施等)

  編寫檔案(強調兩标融貫)

  資訊交流和溝通(對内、對外)

  執行:符合性痕迹管理

  GB/T28001:運作控制(重點消防安全、防盜搶(财産和資金)、交通安全、資訊安全)應急準備和響應(預案檔案的演練和執行)

  【C(檢查)、A(調整)】:檢查和持續改進

  日常工作(品質)檢查、安全檢查

  目标、名額完成情況的定期驗證

  安全管理績效的檢查

  法律法規符合性評價

  對不合格(品)的整改,(GB/T28001)事故的調查和處理。

  PDCA循環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品質管理專家戴明提出來的,是以又稱為“戴明環”。PDCA四個英文字母及其在PDCA循環中所代表的含義如下:

  1、P(Plan)--計劃目标,确定方針和目标,确定活動計劃;

  2、D(Do)--執行,實地去做,實作計劃中内容的細節;

  3、C(Check)--檢查,總結執行計劃的結果,注意效果,找出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