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到不惑,這三項檢查必須得做,盡量不要忽視!

人到四十開始不惑,也開始了中年危機。孩子半大不小,開始叛逆;伴侶早已經沒了新鮮感,夫妻關系危機四伏:父母已經老了,即将進入多病之秋。

再過幾年,有些人就會發現自己生了癌症,那更是雪上加霜。

人到中年百事哀,要想度過中年危機,有個重要前提,就是自己要健健康康地活着。

要想健康地活着,就要定期體檢。

現在,很多醫院和體檢中心,都會提供一些體檢套餐,但是由于錢的原因,一些有價值的檢查,很可能不會正常列入。

我們今天就來講講,這些中年人必要的檢查。

一、胸部低劑量薄層CT掃描。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誰誰誰,每年都做體檢,拍胸片,卻在最近發現了患有肺癌,已經是晚期了!

為什麼每年都拍胸片,卻發現不了早期肺癌?

肺癌是大陸排在第一位的,最高發的癌症。

最令人痛心的一點是,大陸肺癌的發現,都比較遲。

肺癌這病吧,早發現,治療效果非常好,到了中晚期才發現,那治療效果就很不好了。

肺癌早期發現,能夠達到什麼樣的治療效果呢?

我看到一份大樣本的統計,Ia 期肺癌5年存活率可達80% ~ 90%,Ib肺癌 5年存活率也可達70%。

2006年一篇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報導,經低劑量CT篩檢出的臨床分期第一期肺癌經治療後預估其10年存活率(已非5年存活率)為88%。

不要小看這個數字,這個簡直可以和最好的癌症-甲狀腺乳頭狀癌的十年存活率來媲美呢。

要知道, Int J Cancer。2014 Sep 20(《國際癌症雜志》) 統計報告中,大陸肺癌的五年存活率是16%,美國是17%。看起來差不多。 不過,美國肺癌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為67歲,中國肺癌患者的平均發病率卻在40~50歲,還是有很大的差别。

是以,肺癌是國際公認的,最具有篩查意義的四種癌症之一。(另外三種是大腸癌、宮頸癌和乳腺癌。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肺癌的初步篩查。)

早期肺癌,通常沒有任何症狀,是以需要做篩查才能發現。

肺癌的篩查,主要由胸片 和胸部CT兩種手段。

1、胸片。

我們以前把胸片作為篩查肺癌的手段,雖然目前的胸片,大多數醫院已經用上了計算機來輔助成像,會更加清晰。

但是,由于胸腔裡面東西多,大血管多,如果惡性良性腫瘤在縱膈和心髒的後方,胸片就很難發現惡性良性腫瘤。

胸片的分辨率也不夠發現小于一厘米的結節。

是以,有文獻統計,直徑小于2厘米的肺部惡性良性腫瘤,在胸片上,有一半左右是無法發現的。是以胸片作為肺癌的早期篩查,并不是很理想。

大陸的肺結核病人比較多,而30歲以下的人群中,很少會有肺癌,( 美國肺癌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為67歲,中國肺癌患者的平均發病率卻在40~50歲 。)是以作為一項正常的體檢手段,胸片還是有必要存在的檢查之一。

是以,我們建議,40歲以下的人群,還是可以選用胸片做正常體檢。

2、低劑量薄層CT掃描。

2011年NEJM醫學期刊公布低輻射斷層掃描的優勢,也發現篩檢出的肺癌,80%屬較早期的肺癌,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

人到不惑,這三項檢查必須得做,盡量不要忽視!

CT掃描肺部時,雙手要抱在頭頂。

低劑量薄層CT檢查時,醫生将X光球管輸出的劑量降低,自然人體所接受的輻射量就會降低。

它的輻射劑量約為傳統的胸部CT檢查劑量(約5~7 mSv)的1/6 ~ 1/10,但是在發現肺部小結節功能上不遜于傳統的胸部CT檢查。

有學者報告,估計掃描一次低劑量薄層肺部CT約等于照了胸部正位加側位胸片的1.3 ~ 2. 2倍,美國文獻統計(大陸的沒有查到,也許沒人研究這些。),他們的人均背景輻射是3.6 mSv。從輻射劑量來看,低劑量的薄層肺部CT掃描,還算安全。

以目前的CT成像技術,低劑量薄層CT掃描,能夠發現0.2厘米直徑的肺部結節,當然,結節越大越容易發現。前面說的,我們那位同僚的肺部結節,直徑才0.7厘米呢。這麼早期發現的肺癌,治療效果肯定會好。

但是,醫學上沒有萬全之策,低劑量薄層CT 掃描也有下面幾個問題還沒有很好地解決:

1、這種檢查太敏感。這會導緻僞陽性的結果。

有些人的肺部有一個結節,如果不知道,可能一輩子都沒事情。但是如果檢查了,知道了,如果不要手術,如果還得追蹤,有些人反而擔驚受怕,那日子就難過了。許多肺部結節的病人,為了明确診斷,往往需要CT引導下穿刺活檢或者手術,這些也可能對病人造成傷害。

2、也會造成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的問題。

國外有一項研究的資料表明,利用低劑量薄層CT做篩查後,肺部小結節的發現率提高了3倍,但是肺部小結節的手術率,提高了十倍。

幸好,目前胸腔鏡技術廣泛應用于肺部小結節的手術,手術越來越微創,為了不錯過早期肺癌,我覺得,适當的過度治療,還是值得。

畢竟胸腔鏡手術的創傷,相對小。

3、重複的CT掃描,反而可能使得健康的人會因為放射增加患上肺癌的機會。

因為篩查需要年年做,發現有小結節的追蹤,要3到6個月複查一次CT。

也就是說,低劑量薄層CT掃描,也有一些害處無法避免,是以,并不是每個人都适合做、需要做。嚴格掌握适應症,我們才能把做CT的效益增加到最大,把損害降低到最小。

目前,醫學界的共識是,中國一般人群,從40歲開始,(和美國不一樣。)要做第一次的低劑量薄層CT的肺癌篩查。

這樣的篩查,至少兩年一次。

下面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1、常抽煙、吸二手煙的人。

2、長期在空氣污染、油煙、接觸化學物質的工作環境中的人。

3、有肺癌家族史的人 。

4、胸腔曾經接受放射治療的人。

5、曾得過肺結核或其他肺部慢性發炎疾病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纖維化)。

高危人群,年齡要放低,建議一年到兩年篩查一次,做低劑量胸部CT。

癌症細胞是細胞分裂後成倍增長的,由于肺癌倍數成長時間變化很大(可從32天至1000天),是以新的癌症有可能會在兩次檢查之間的時間内發生。

基于癌症倍數成長理論,每年篩檢可檢出T1惡性良性腫瘤(指惡性良性腫瘤小于3公分)檢出率為94%,如每兩年才檢查一次,則T1惡性良性腫瘤檢出率降為78%。

是以即便每年篩檢一次也有可能會有意外的情形。但為考慮經濟成本及放射對人體的損害,對于高危人群并未建議一年做多次的篩檢(小結節随訪觀察不算在内)。

我們也不建議高危人群肺癌篩檢的間隔超過2年以上。

如果初次CT篩檢發現了小結節,暫時不要手術的,則需要3到6個月篩查一次低劑量薄層CT。

有關肺癌的惡性良性腫瘤名額、支氣管鏡、MRI、PET、穿刺細胞學檢查等檢查手段,多作為初步篩查後的進一步檢查,今天 限于篇幅,就不細說了。

二、胃鏡和腸鏡。

人到中年,如果還沒有做過腸鏡和胃鏡,我建議,大家盡量早點安排去做掉。

做腸鏡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預防結腸癌。

結腸癌有疾病本身的特點,85%以上的大腸癌都由大腸息肉轉變而來(大陸台灣學者的統計資料是90%),也就是說,早期發現并且處理息肉,可以預防85%以上的大腸癌。

大腸息肉和早期大腸癌往往沒有症狀,但是往往可以通過篩檢發現。

從大腸息肉腺瘤轉變為腸癌,需要5到10年的時間演變,也就是說,即使你患大腸癌的遺傳基因已經啟動,你已經患了大腸腺瘤,将來很可能會患上腸癌,但是,隻要你按照目前的醫學建議,及時查腸鏡,在腸鏡下切掉大腸腺瘤,就可以補救成功。你在将來,就不會患腸癌!

大腸癌篩檢往往能夠發現大腸息肉或者早期大腸癌,這個時候,往往可以到達非常好的治療效果,有可能達到臨床治愈。

大腸癌就算是發現比較晚,比如大腸癌肝轉移,仍舊還會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當然,發現大腸癌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也就是說,大腸癌的篩檢,從息肉到腺瘤到早期大腸癌再到中晚期大腸癌,隻要篩查能夠發現,任何一個階段,都可以比出現症狀再發現可以早一點,治療效果好一點,這就是大腸癌篩查的意義。

大腸癌的篩檢,可以分為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來進行。

一般人群,指的是無症狀,無家族史,無其他危險因子的人群。(一般人群有症狀,則做診斷性檢查,不在篩查之列。)一般人群50歲以下不篩查,50歲以上要篩查。

A、首選大便隐血檢查,每年一次,連續3天,每天一份大便标本送檢。如果大便隐血檢查,3次标本裡面,有一次以上的陽性結果,那麼就要做結腸鏡。

人到不惑,這三項檢查必須得做,盡量不要忽視!

一般人群大便潛血檢查結果和流程。

B、50歲開始,一定要做一次結腸鏡。起流程如下:

人到不惑,這三項檢查必須得做,盡量不要忽視!

一般人群的結腸鏡(大腸鏡)檢查

C、 仿真結腸鏡(CT結腸成像術),敏感性高達90-98%,檢查結果相對結腸鏡較差,價格貴,而且也要腸道準備,隻做不願意結腸鏡檢查患者的複篩方法。

D、氣鋇結腸造影。有些人不願意做結腸鏡檢查,有些地方沒有結腸鏡檢查,也沒有CT結腸成像技術, 氣鋇結腸造影可做部分替代。

大家不要笑話我,我說的是實話。大陸西北很多地方的縣級醫院,還真有許多醫院不會後面兩項檢查。我們必須面對現實來提出方法。

高危人群包括:

(1)既往有大腸癌和大腸息肉或者腺瘤病史;

(2)一級親屬有大腸癌病史,年齡≥大腸癌患者年齡10歲;

(3)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家族成員,年齡≥10歲;

(4)一級親屬有家族性腺瘤病史,年齡≥10歲;

(5)膽囊切除10以上;(6)下腹部放射史10年以上;

(7)有慢性血吸蟲病史;

(8)具有以下二項及二項以上者:a、慢性腹瀉;b、粘液血便;c、慢性便秘;d、慢性闌尾炎;e、精神刺激史;f、膽道病史。

高危人群的篩查流程如下:

人到不惑,這三項檢查必須得做,盡量不要忽視!

高危人群的篩查流程

我們也在臨床上,經常遇見有些人在正常體檢的時候,忽視大便正常的檢查,經常會有人不留大便,因而錯過了一個非常好的篩查大腸癌的機會。

三、女性乳腺钼靶檢查。

目前認為,女性到40歲開始,每年查一次乳房觸診加乳腺B超,每兩年加做一次钼靶攝影。乳腺癌高危女性,則從30歲開始, 每年查一次乳房觸診加乳腺B超,做一次钼靶攝影。

乳腺癌高危人群指的是有以下危險因子的人群:

1.初次月經來得早,一般認為,11歲前來月經算是來得早。

2.停經晚,一般認為,55歲停經算是停經遲。

3.晚婚、晚生育(30歲後才生育第一胎。)

4.長期服用避孕藥,通常認為,吃避孕藥5年以上,算長期吃避孕藥。

5.使用雌激素超過四年。

6.有卵巢癌、乳腺癌、子宮内膜癌家族史。

35歲以下婦女,最适合查乳房B超。

人到不惑,這三項檢查必須得做,盡量不要忽視!

乳房B超檢查。

乳房B超檢查為一非侵襲性,無放射線的檢查。

年輕婦女,尤其小于35歲的非高危人群婦女,受放射線影響可能較大,一般不宜以乳房X光攝影做初步評估。

是以35歲以下婦女首選B超檢查。對于一個可清楚摸到的腫塊,其可能的診斷包括:乳癌、良性纖維腺瘤、乳腺小葉增生等,對于典型病例,B超很容易做出診斷,其準确度甚至高過乳房X光攝影。

年輕女性乳腺腺體較緻密,B超往往可以發現乳房钼靶攝影所未能發現的腫塊。

是以乳房钼靶攝影若顯現病人乳房組織較為緻密,則B超檢查是不可或缺的輔助檢查。B超也可用于導引細針抽吸細胞檢查或者粗針組織切片檢查。

50歲以上婦女,钼靶是乳腺癌最佳篩檢工具。

人到不惑,這三項檢查必須得做,盡量不要忽視!

乳腺的钼靶檢查。

乳房钼靶攝影看到不規則的腫塊或是密集的不規則顯微鈣化點,則可能表示有早期乳癌病竈,此時可以使用立體定位将此病竈切除。

人到不惑,這三項檢查必須得做,盡量不要忽視!

乳癌的钼靶下表現。

乳房钼靶攝影可以發現乳房的一些細小的鈣化竈,這些鈣化竈大多是良性病變;但也有一部分是惡性的乳腺癌。

由于钼靶能夠發現細小的鈣化竈,是以能早期發現乳腺癌。早期乳腺癌病人接受手術後,預後極好,幾乎不會影響正常壽命。

乳房B超與乳房钼靶攝影在乳房疾病的診斷上各有長處,兩者相輔相成,可以查出摸不到的早期乳癌。

如此,乳腺癌病人能夠被早期發現,治療效果好,花費少;早期乳腺癌還可以保留乳房,保留女性的完美身材,做女人挺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