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話測試資料之二

概念測試資料的擷取

     在上篇中,我提到,擷取資料的第一步是擷取概念上資料。這一步看起來簡單,其實不是那麼容易。擷取概念資料和擷取需求的過程是交織在一起的,事實上,它們其實是一個事兒,因為資料是需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需求工程是個大話題,目前有很多種流派和實踐方式來來搞定需求,但它們的思想都比較一緻,那就是:不斷的由粗到精的疊代(如下圖)。關于需求這裡不再展開,不在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推薦兩本我覺得還不錯的書:德國人寫的《需求工程,基礎原理和技術》和國人寫的《軟體需求最佳實踐》,大家讀後結合工作做比較會很有收獲。

大話測試資料之二

由上述文字可知,(測試)資料擷取也是一個疊代的過程。實際上在項目早期,我們就能獲得概念資料。概念資料是什麼呢?用大白話說就是:這種資料叫什麼,大體啥樣子,是幹嘛用的。舉個例子:如果你的項目是一個信用卡項目,項目有一個功能就是,每月給使用者發送“電子對賬單”。對于80後,甚至90後的你,一秒鐘你就知道這個“電子對賬單”大概将會是個什麼東西了。“不就是一封電子郵件裡放一個網頁,裡邊告訴使用者:尊敬的某某先生/×××!您本月消費了幾筆,每筆多少錢,都是哪一天花的。最重要的是,您在本月X日前必須把錢還了。“這樣你就建立了對“電子對賬單”這種測試資料的概念,也就是說得到了“電子對賬單”這種概念的測試資料。

Pretty easy?事實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情的本質是:你有一個超級聰明的大腦,能瞬間把你的經驗綜合起來對需要識别的東西作一判斷,并給出一個大緻的評估。但如果你大腦沒有相關的知識,你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不信,請讀一下下圖中的文字:

大話測試資料之二

脂多糖是神馬?膜蛋白複合體是神馬?神馬是beta鍊?桶壁是神馬????這特麼的都是神馬?如果你沒有一些生物學知識、高中生物又不幸光睡覺了的話,這段選自《環球科學》的文字不會讓你覺得比讀日文簡單。是以識别概念上的測試資料,你腦子裡還得有點兒貨才行,這些貨是:“技術層面的知識”,“業務層面的知識(領域知識)”,“對于産品本身的認識”,還有“你的常識”。這四點的總結是從測試大師James Bach的課程中擷取的,你可以從這裡下載下傳他關于快速軟體測試的膠片。

你說了,沒有這些知識怎麼辦?答案特别簡單,“學啊”!。勤學勤問勤練勤觀察,入行幾年後,如果不是特别懶惰,前三項都會提高到一個不錯的高度。這些都變成了你的價值。經過一段時間爬坡,你就可以很快的擷取概念測試資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