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冬奧會火種台靈感來自陝西文物何尊

組委會為展示中國文化之美将不少文物元素融入相關設計,其中冬奧會火種台的設計靈感來自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何尊。1月26日,華商報記者從陝西省文物局獲知的消息:1月26日至5月4日,何尊将現身北京故宮文淵閣,作為《國家寶藏·展演季》重點文物出現在“何以中國”展上。

北京冬奧會火種台靈感來自陝西文物何尊

冬奧會火種台創意靈感來自“尊”

據了解,北京冬奧會儀式火種台以“承天載物”為設計理念,創意靈感來自中國傳統青銅禮器“尊”,造型風格與火炬、火種燈和諧一緻。儀式火種台采用尊的曲線造型,基座沉穩,象征“地載萬物”。頂部舒展開闊,寓意着迎接純潔的奧林匹克火種;祥雲紋路由下而上漸化為雪花,象征了“雙奧之城”的精神傳承;紅色絲帶飄逸飛舞、環繞向上,與火炬設計和諧統一;紅銀交映的色彩,象征了傳統與現代、科技與激情的融合。

北京冬奧會火炬外觀設計師李劍葉介紹,其實儀式火種台和火種燈本身跟火炬是有關聯的,都是一個絲帶飄揚,從底下貫穿上來一直往上面走,因為是一個大系統。整個冬奧的景觀設計從标志,從火炬到周邊産品理念都是激情飛揚的和很動感的,通過這樣的一個紅色的絲帶能夠把所有人連接配接到一起。儀式火種台同時是個雙層的結構,能夠保證火種不會熄滅。

北京冬奧會火種台靈感來自陝西文物何尊

何尊是“中國”一詞最早的出土見證

在 “何尊”的底部,篆刻有銘文12行、122字,詳細記述了周武王克商于殷後在嵩山舉行祭祀時發表的禱辭,以及周成王興建新的都城成周城(今洛陽)舉行祭祀、賞賜臣民的事迹。其中“宅茲中國,自之乂民”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有關中國的記載。

何尊發現過程一波三折

陳亮介紹,1963年6月,寶雞陳倉區賈村鎮賈村村民陳堆因家裡老屋住不下,就租了隔壁陳乖善的兩間房子住,院子後面是個土崖。當年8月的一個雨後的上午,陳堆在後院發現下雨坍塌後的土崖上好像有亮光,就用手和小镢頭刨,結果就刨出了個銅器。第二年,陳堆夫婦從寶雞去往固原,臨走時将銅器交給陳湖保管。

1965年,陳湖将其賣到了廢品收購站。同年,寶雞市博物館幹部佟太放在市區玉泉廢品收購站看到這件青銅器,見其造型凝重雄奇,紋飾嚴謹而富有變化,感覺這應該是一件比較珍貴的文物,便向館長吳增昆彙報。吳增昆随即讓保管部主任王永光去檢視,王永光趕至廢品收購站後,也斷定這是一件珍貴文物,便以30元将這尊銅器買回博物館。經考古人員确認這是一尊西周早期時的青銅酒器,浮雕為“饕餮紋”。

1975年,饕餮銅尊因其造型圖案精美被選送至國家文物局作為全國新出土文物精品出國展出,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發現銘文并命名為“何尊”。(華商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