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輕松閱讀」最小23歲!大學教授,正在“年輕化”

作者:黃日涵副教授

最小23歲!大學教授,正在“年輕化”

來源: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衆号軟科(ID:zuihaodaxue)

微信平台編輯:周悅

成為大學教授,一般多大年齡?

40歲?45歲?……不一定!

劉明偵成為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時僅有25歲、楊樹成為浙江大學研究員時僅有26歲、萬龍成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時僅有28歲,李東成為湖南大學教授和李姗成為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時同樣28歲……被稱為中國“史上最年輕教授”的中南大學教授劉路當時僅有23歲。

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85後”甚至“90後”教授走上學術舞台。

「輕松閱讀」最小23歲!大學教授,正在“年輕化”

曾幾何時,想要晉升至教授需要花費十餘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調查統計顯示,大學教師晉升至教授時的平均年齡為40.8歲,已步入不惑之年。

這些二三十歲就被聘任為教授的青年學者,打破了大學教授是“白發先生”的傳統印象,而他們的“成功寶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

“海歸”居多,本土人才茁壯成長

要說這些年輕學者有什麼共同之處,接受過優質的高等教育是必選項,且他們在國内外比較前沿的學術研究領域已經展露鋒芒。

例如,劉明偵教授本碩博分别畢業于英國布裡斯托大學、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在2021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分别位列第七和第三。劉明偵教授主攻以新能源及新材料為核心的先進科學技術研究,早在她23歲時,便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現在,劉明偵教授已擔任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副院長,成為該學院最年輕的副院長。

“海歸”是一部分年輕學者的“标簽”。

2011年受聘為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的郭志剛,是當時全校最年輕的教授,曾在美國希望城國家醫學中心從事DNA修複與抗惡性良性腫瘤研究,直至被該學院的另一位“海歸”教授劉暢“相中”。中國海洋大學醫藥學院教授秦沖,曾在美國密歇根大學從事抗惡性良性腫瘤藥物方面的博士後研究,師從國際著名藥物化學家王少萌教授……

可喜的是,本土培養的人才正茁壯成長。

23歲就被聘任為中南大學教授的劉路,是一位攻克國際數學難題、成功破解西塔潘猜想的“數學奇才”。西塔潘猜想是十多年來國内外著名學者一直努力但均未解決的數學難題,而劉路在大學三年級時便攻破這一難題,足以證明他超乎常人的學術能力。

一大批“土博士”不斷湧現。博士畢業于同濟大學的李東直接進入湖南大學成為教授,博士畢業于北京大學的李琳直接進入南方醫科大學成為教授,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的李姗直接進入南京農業大學成為教授……

“年少有為”,用來形容這些年輕教授再合适不過了。

科技創造的最佳年齡

針對越來越多年輕學者成為教授、博導,業界讨論也越來越多。

事實上,研究隊伍年輕化已成為常态。早在2019年,科技部釋出的《中國科技人才發展報告(2018)》指出,科技人才隊伍年齡結構更趨年輕化。例如,2017年中國科學院增選61位院士,平均年齡54歲,60歲(含)以下的院士占91.8%;中國工程院增選67位院士,平均年齡56歲,60歲(含)以下的院士占85.1%。2016年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最年輕第一完成人年齡均已降至39歲以下,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在科技創新的第一線“冒尖”。

研究發現,科技創造的最佳年齡集中在25~45歲之間,其峰值約為37歲。“年齡—發明曲線”是倒 U 型曲線,許多發明集中在35歲至50歲。

期待這些具有年齡優勢又有能力的青年學者在新時代舞台上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為國家的教學和科研事業作出更多貢獻。

為何越來越年輕

23歲,25歲,27歲,28歲……大學教授邁向“年輕化”,離不開國家的重視。早在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釋出《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強調,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來,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來。同時,國家制定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廣大青年成長成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2020年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要高度重視青年科技人才成長,使他們成為科技創新主力軍。

大學花大力氣引進高層次人才,敢于打破正常大膽任用青年才俊,更值得稱贊。例如,蘇州大學在2006-2011年的五年時間用于引進人才的經費就高達5億多元。蘇州大學相關負責人曾表示,該校聘教授不看年齡與資曆,主要看其研究領域及工作成果。

受聘于南方醫科大學的李琳,就是學校引進的“優秀學術骨幹”。根據南方醫科大學人才工作辦公室曾釋出的《高層次人才全職引進聘任政策》,“優秀學術骨幹”可獲得“70-90萬協定年薪(稅前)”“180-220萬安家費(稅前)”“300-400萬科研啟動和科研條件建設經費”等各項優待。

中國海洋大學在引進秦沖後,同樣為他的研究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全方位的支援。現在秦沖教授的實驗室裝置配備水準已經達到國際标準,為靶向蛋白質降解藥物的相關研究提供了高效率、高水準的裝置保障。

「輕松閱讀」最小23歲!大學教授,正在“年輕化”

《焦點訪談》報道中國海洋大學醫藥學院教授秦沖及其團隊

截圖來自中國海洋大學官網

樁樁件件,都展現各高校對于青年才俊的渴望和重視。2021年1月,教育部等六部門釋出重磅檔案《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高校對優秀青年人才破格晉升、大膽使用”“根據學科特點确定青年教師評價考核周期,鼓勵大膽創新、持續研究”。

大學教授團隊的“年輕化”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鮮活例證。給年輕人更好的發展平台,讓他們在風華正茂的年紀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闖出一片天地。

「輕松閱讀」最小23歲!大學教授,正在“年輕化”

[1]天津高校教授年輕化成趨勢 年輕教授多是海歸

http://roll.sohu.com/20110526/n308594193.shtml

[2]28歲女博士李琳獲聘任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博導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5371997049790187&wfr=spider&for=pc

[3]海大34歲博導秦沖帶領科研團隊多領域攻關在新“賽道”研發抗癌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078553588291280&wfr=spider&for=pc

[4]江蘇高校現大批80後教授 多為“海歸”背景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0/254535.shtm?id=254535

[5]光明日報:教授年輕化應兼顧創新和規則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0522/c1003-21572658.html

[6] 嶽英.大陸高校教師職稱晉升影響因素的事件史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20

[7]姚東旻,李三希,林思思.老齡化會影響科技創新嗎—基于年齡結構與創新能力的文獻分析[J].管理評論,2015

「輕松閱讀」最小23歲!大學教授,正在“年輕化”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衆号立場

「輕松閱讀」最小23歲!大學教授,正在“年輕化”

數字經濟智庫

「輕松閱讀」最小23歲!大學教授,正在“年輕化”
「輕松閱讀」最小23歲!大學教授,正在“年輕化”

政治學與國際關系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系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台。

「輕松閱讀」最小23歲!大學教授,正在“年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