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貨我買的,菜是我做的,女兒想喝一袋奶,我媽卻給藏了起來”

“年貨我買的,菜是我做的,女兒想喝一袋奶,我媽卻給藏了起來”

文/之恒

圖/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

2022年新春将至,回家團圓,成了在外拼搏之人最大的一件事。

無論有沒有錢,混得好不好,隻要能回家,見到日思夜想的親人,都會與家人一起吃頓年夜飯,這是習俗,更是一年到頭的念想。

小原也不例外。小原是遠嫁,出嫁前,她跟丈夫商量過,以後每隔一年回自己娘家過年,畢竟她離家這麼遠,平常也沒有回家的機會。

丈夫是個孝順的男人,對自己親爸親媽孝順,對嶽父嶽母也孝順,自然是答應了小原。

這次過年,小原丈夫還特意花了五千多塊錢買了一後備箱的年貨給嶽父母,單是給嶽父的酒就差不多兩千塊錢。

一家三口提前三天就開着車朝着小原娘家出發,路上走走停停,大概要第二天上午才能到。

一想到回家,小原就很興奮,去年回婆家過年,跟父母視訊的時候她還忍不住哭了起來,即便是一個成年人,也會在長時間不見父母之後想念父母。

“年貨我買的,菜是我做的,女兒想喝一袋奶,我媽卻給藏了起來”

到了娘家之後,小原沒歇着,趁着媽媽跟鄰居聊天的空檔裡,她開始忙活起來,準備做一家八口人的飯菜。

雖然不是年夜飯,但小原也準備得十分認真,整整十二個菜,有魚有肉。

等她忙活完,洗洗手從廚房出來,大家都已經落座,早已開始吃了起來。

雖然沒有一個人招呼小原,但小原也沒在意。在自己娘家,就是主人,不必人招呼,她搬了一個凳子就開始吃飯。

吃完飯後,她開始收拾給父母帶的年貨,準備歸攏一下,想想年夜飯都做些什麼。

就在這個時候,她聽到女兒喊她,說想喝一袋草莓味兒的酸奶。

小原記着自己買來的年貨裡正好有箱酸奶就是草莓味兒的。于是她趕緊想去給女兒找出來。

可當她走到放年貨的房間門口,卻發現自己母親正在搬着那箱奶往床底下放。

小原愣住了。原本她以為母親是要把奶拿出來給女兒喝的,因為屋子并不大,母親也應該聽到了女兒要喝奶,可母親卻轉身藏了起來。

這讓小原大吃一驚,質問母親為什麼要這麼做。母親一愣,讪笑着又把那箱草莓味兒的奶拿出來,拆了封,遞給了小原一袋。

小原沒多想,可讓她難過的事情還在後面。

當母親的孫子,也就是小原大哥家的兒子到家時,母親卻捧着那一箱奶,直接拿到了她孫子面前。

“年貨我買的,菜是我做的,女兒想喝一袋奶,我媽卻給藏了起來”

不僅這箱奶,還有家裡的各種零食,都開始擺在了明面上。

小原瞧着母親看着她孫子笑嘻嘻,把所有好吃的都塞給她孫子的畫面,眼淚就掉了下來。

自己女兒來這一天,母親都從未這樣笑過,也從未給她的外甥女拿過好吃的,她覺得很心寒。

以前女兒總跟她說覺得外婆不喜歡她,她還沒在意,如今總算明白了女兒為何會這樣說。

她從小隻知道女兒和兒子是不同的,可不曾想,在母親眼裡孫子和外甥女也是不同的。

小原不忍心看女兒在這兒受差別對待,當天就喊着丈夫和女兒,不顧母親阻攔回了公婆家。

飯是她做的,年貨是他們家買的,母親憑什麼要這樣差別對待。當初母親就偏向大哥,她不在乎,如今又偏向大哥的兒子,差別對待她女兒,她無法接受。

小原在心裡暗暗發誓,從此之後,過年再也不會回娘家。當然,如果母親需要她,她該怎樣孝順就怎樣孝順。

小原在微信中跟我說這件事的時候,我雖然勸她,老人大概都是這樣,那畢竟是她孫子,老人更喜歡孫子無可厚非,隻要不苛待外甥女,将就着過個年也不是不行。可小原卻執意要走。

通過這件事情,我想我們可以得到兩點啟示。

“年貨我買的,菜是我做的,女兒想喝一袋奶,我媽卻給藏了起來”

01這世上的親人隻有一種,那就是關心你心疼你的人

這個世界上的親人,不隻是靠血緣關系去界定,而是看他是否真正關心你,心疼你。

就像小原那樣,從小就被父母差別對待,什麼都用大哥用過的,甚至當初讀大學,父母都沒給她掏一分錢,沒孩子之前,她不在乎父母重男輕女,心甘情願孝順父母。

可當自己有了女兒,她突然就認清了一些事情。她不想讓女兒像自己一樣,一直到現在都自卑。

當年她為賺學費而吃過的苦,受過的罪,她不想讓女兒再體驗,更不想讓女兒接觸這樣的外婆。

想想自己婆婆,從結婚後就無條件在金錢上支援他們這個小家庭,當初她懷孕,坐月子,婆婆變着花樣給她做好吃的,替她和丈夫分擔壓力,把她當親女兒一樣對待。

她想明白了,今後過年,她一定會回婆婆家。這才是她的家。

在娘家,她從來都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再孝順,也不如大哥受寵。

晚情說:“不管和你有沒有血緣關系,這世上的親人隻有一種,那就是關心你心疼你的人,反之亦然。”

深以為然。

誰對我們好,我們就對誰好,那些對我們不好的人,也沒有資格讓我們對她好。這才是亘古不變的真理。

“年貨我買的,菜是我做的,女兒想喝一袋奶,我媽卻給藏了起來”

02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但無論給我們什麼牌,我們都要打好它

東野圭吾曾說:“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隻能盡量打好它。”

的确。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是每個女孩的悲哀。但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避免這種悲哀。

我們并不能因為這種悲哀,就破罐子破摔,或者被同質化。

在遭受父母不公平待遇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奮發圖強。所謂知識改變命運,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掙紮着向前,不抛棄不放棄,打好這把算不上好的牌。

不要寄希望于這樣的父母能夠有朝一日會改變想法,也不要糾結父母為何要這樣對待你,你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獨立起來。

當然,父母生你養你是事實,為了這份養育之恩,你可以盡義務去贍養他們,但不用對他們太好。

不用良心上過不去,當初他們差別對待你時,就注定了會有這樣的結局。

我們應該珍惜的,是那些對我們好,值得我們珍惜的人。

2022年,願所有人,都阖家團圓,平安順遂,健健康康!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