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七夕會·時尚 | 戒指

作者:新民晚報

十月是一年中最熱的婚禮季節。

七夕會·時尚 | 戒指

  快樂的東西可以從簡身上得救,結婚戒指不能被救。新人轉過身來,各大商場,精心挑選的結婚戒指,正等待着在公衆的見證下,兩人交換并親自為對方穿上。這段婚姻一直延續至今,從城市蔓延到農村。與其說中國人崇拜西式婚禮,不如說我們重視戒指的意義。

  縱觀世界曆史,無論是在中國還是西方,戒指的發明和使用起初與愛情無關,而是一起回歸的道路,最終演變成婚禮必需品。

  在歐洲的早期部落中,男人給進來的女人戴上戒指,在公開場合宣布他們的主權,說他們屬于我。在古埃及,印章是法老權力的象征,必須随身攜帶。無助的封印又大又重,整天跟身體真的很不友善,是以工匠們把它變成了一個封環。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古埃及人發現手指的血管直接與心髒相連,這與中國的"十指與心髒相連"不謀而合,是以佩戴戒指意味着"永遠同心"。

  戒指的另一個起源源于古希臘的一個神話:普羅米修斯因偷火而受到懲罰,宙斯用特殊的鍊條将他铐在高加索山脈的懸崖上,并派一隻秃鹫每天吃掉他的肝髒,以便他可以在晚上恢複。數百年後,赫拉克勒斯救出了普羅米修斯。宙斯不願意表明他仍然受到懲罰,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将綁在普羅米修斯身上的鍊條變成手指上的戒指。因為這個傳說,戒指也具有互相維護和支援的意義,以及痛苦的見證。

  讓我們來看看戒指在中國的起源。原始社會,祖先用骨頭等材料制成的戒指放在手指上,以保護狩獵時的手指。漢代以前,戒指是古代王後要避免的象征,而且左右手都有:通常妃子右手戴着銀戒指,如果懷孕或在生理期間無法入睡,他們會在左手戴上金戒指以示克制, 是以"戒指"。另一種說法是,如果皇帝偏愛一個妃子,他會用銀戒指獎勵她,如果公主懷了龍種,她會被金戒指取代。

  随着時間的流逝,戒指從宮廷走向民間,去掉首飾功能,慢慢成為男女之間的情書。在魏晉南北朝,中原文化風俗受到少數民族的影響,戒指與婚姻有關系,如"金同心戒指"在嫁給西部大灣的親戚之前。在唐代,互相贈送戒指的習俗越來越流行。

  關于戒指的戒指形狀,中西方的解釋是相似的。戒指沒有起點,沒有終點,象征着永恒、生命、愛情無盡、完整,這也是戒指與婚姻聯系在一起的另一個原因。

  我的手曾經戴着五枚銀戒指,右手三枚,左手兩枚。十多年來,我忽略了别人的陌生景象,手上的戒指一直亂挂着,不管國際慣例如何——戒指在不同的手指上有不同的含義。它是一件首飾,我喜歡怎麼穿怎麼穿怎麼穿。

  有一天,大概是婚禮的那一天,雖然不一定是結婚的十月,但我會認真地戴上戒指。從那以後,我就再也不用說戒指"是首飾"這樣的話了。(劉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