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蔚來玩跨界,賣車又賣險

蔚來玩跨界,賣車又賣險

近日,又一家新能源車企邁出跨界保險市場的實質性步伐。

2022年1月19日,蔚來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在合肥成立,注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币。經營範圍包含保險經紀業務、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兼業代理業務等。

2020年8月份,特斯拉就成立了相同性質的公司,由特斯拉汽車香港有限公司100%控股。

誘人的市場前景

2021年,是新能源汽車的爆發之年。受益于汽車市場總體銷量穩固、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表現搶眼,新能源汽車産業鍊估值、利潤雙雙擡升。

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廣義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937萬台。包括插混、純電動、燃料電池的狹義新能源車全球銷量達到623萬台,同比增長118%。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世界份額為53%,2021年四季度更達到60%。

對于擁有上百年曆史的傳統汽車行業來說,新能源汽車從橫空出世到加速擴張不過幾年時間,發展潛力不言而喻。不斷壯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加速了新能源車險市場的發展。

根據《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資料測算,2035年,新能源車險年度保費将提升至2000億元左右。

行業人士普遍認為,相對于保險公司,新能源車企在車輛的出行資料方面優勢明顯,更容易對使用者的用車行為進行風險監測。車企設立保險機構可以節約風險管理成本和中介費用;同時,可以借助保險增強與使用者的連接配接,拓展更多綜合服務,實作服務閉環。

令人咂舌的保費

面對新能源汽車保險這塊“大蛋糕”,新能源車企、傳統汽車企業競相湧入。比如,由廣汽集團等發起成立的衆誠保險、上汽集團旗下的上海汽車集團保險銷售公司、小鵬汽車旗下的廣州小鵬汽車保險代理公司等。2020年8月,特斯拉也在上海成立保險經紀公司。

有此意圖的汽車企業遠不隻于此,2022年新能源車險市場注定不會平靜。但據《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布局新能源車險不僅僅源于龐大市場的吸引,更源于新能源車主對車險保費的疑惑。

2021年年底,新能源車險專屬條款正式實施。北京的一位蔚來車主向《金融時報》記者吐槽說,她的愛車保費從去年的5000多元飛漲至7900元,飙升的價格讓她郁悶不已。

保費增長的不隻是蔚來車主,特斯拉的漲幅也非常明顯。2021年12月底,一位特斯拉車主在社交媒體上貼出了一張截圖,并表示,車險相較于幾天前上漲了6000多元,上漲幅度高達80%。關于新能源車險保費的讨論也随之熱鬧起來。

解困之路在何方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此做出了回應:“這增加的6000元保費,核算下來每月500元錢,應該能跑近1000公裡,基本覆寫了燃油車的油費,大幅弱化了電動車與傳統燃油車的優勢,導緻部分消費者産生心理顧慮。”

新能源車險的價格是否能夠降下來?特斯拉在國外推行的UBI車險,是否能夠成為纾困的“靈丹妙藥”?

蔚來玩跨界,賣車又賣險

UBI車險着眼于用途(usage),講究因人而異,注重差別對待。不同的駕駛者、不同的行駛時段、不同的駕駛習慣、不同的行駛裡程,所對應的風險機率就不同,是以,保費也應該不同。通過精準定義客戶群體,特斯拉UBI車險保費将下降20%至30%。

必須要強調的是,盡管消費者吐槽新能源車險價格漲幅過大,但保險保障範圍也實作了巨大突破,将“三電”(電池及儲能系統、電機及驅動系統、其他控制系統)納入車損險的保障範圍。同時,大衆關心的車輛自燃風險也被納入保障條款中。新能源車險破局保障痛點,使新能源産業格局重塑步伐加快,人、車、廠關系正在重構。在傳統模式下,車企往往隻承擔汽車生産制造任務,傳遞、維修、增值服務都由經銷商承擔,車企與使用者連接配接較弱。而在現有模式下,車企正在滲透汽車産業價值全鍊條,成為消費者用車綜合服務的主要提供方。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車險将附加費用率從此前的25%調整至15%。根據财産保險定價的基本原理,附加費用率中一部分是防止損失波動對保險公司财務穩定性的影響,另一部分主要是彌補保險公司管理費用、人員工資、傭金和稅金等支出,并維持保險公司的适度利潤。

據《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按照大陸目前的車險經營水準,附加費用率控制在15%是很難達到的,這意味着一些保險公司此項業務可能出現承保虧損。但對于新能源汽車車主來說,他們希望保費可以因人而異,而不是“被平均”。

北京的一位财險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過去,新能源汽車承保虧損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燃油車業務來彌補,但是車險綜合改革之後,燃油車保險業務同樣面臨較大經營壓力。消費者普遍獲益的同時,個别地區車險綜合成本率超過100%,車險行業面臨可持續性發展的難題。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在此情況下,新能源車險保費出現一定程度上漲也是一種無奈選擇。當然,保險公司也需要加大科技的投入與應用,加強經營管理,降低成本,控制價格,适度平衡雙方利益。

崔東樹認為,新能源車險保費相比同級别燃油車更高,主要還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的保險曆史資料積累少,導緻曆史資料的波動比較大。以前期一些高故障車型的曆史資料計算保費,忽略了車型改進之後的合理費用和保障。是以,他建議,保險行業在新能源車險業務中應該用更近的資料資訊進行分析。

2022年,新能源汽車将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1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9.32萬輛,同比增長361.73%;小鵬汽車傳遞1.29萬台,同比增長115%;理想汽車傳遞1.23萬輛理想ONE,同比增長128.1%;蔚來汽車實作銷量9652台,同比增長33.6%。

面對這樣的增速,解決新能源汽車保費成本效益不高的局面,還需多方共同努力。保險公司加大科技投入與加強經營管理,努力降低經營成本;車企則需要通過加強研發來降低新能源汽車的風險狀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