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十幾歲還沒有自己的房間,我覺得很丢人”

小朋友的精神世界最純粹,但也最容易受到傷害。

很多人都認同——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幸福的人永遠無法想象,自己平日裡習以為常的權利,别人要如何不顧顔面地、擠破頭地去争取。

而大人也很難感同身受地去了解小孩子的敏感和别扭。

前幾天在豆瓣各小組以及各個論壇都引起很大争論的“房間帖”,正是展現了群體的參差。

生活組有人發了個文章,标題為“有誰二十幾歲了,還沒有自己的房間嗎?”

“二十幾歲還沒有自己的房間,我覺得很丢人”

大意是樓主家的原本是三室一廳,她上大學後,家裡人就把落單的奶奶接過來住了,占用了樓主原來的房間,導緻她每次回去都感覺很委屈。

“憑什麼……我到現在都沒有一個房間,沒有一個衣櫃,沒有一個完完全全屬于我的地方……想幹什麼都受限制,不能穿衣自由,衣服散落在家裡的各個地方,每次回來都得各種找……”

樓主曾經抗議過,她媽媽提議把弟弟房間隔成兩間房,被她父親否決了,理由是房子已經建好了不能拆,于是她很生氣地用難聽的詞彙罵了她父親一頓,并把自己的經曆發到了豆瓣生活組。

沒想到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各論壇的網友們對此看法兩極分化:有人認為樓主白眼狼,生她不如生塊叉燒;有人覺得作為家長不能一碗水端平活該被罵。

更多的人,則是在分享自己相似的經曆,由此牽連出了藏在女孩們身後,那些沉默的犧牲,以及不被偏愛的酸楚。

01

“什麼都要争,你太計較了。”

小蔣在杭州工作三年,月入過萬,被老闆器重,有相愛的戀人,看起來像是要步入光明而順坦的未來了。

但小蔣的未來在冰冷的錢塘江裡結束了,官方通報是當天錢塘江漲潮,小蔣不幸遇難。

小蔣在出事前,将自己所有積蓄三千多都轉給了戀人,稱自己已經用不上了。

小蔣的父母不關心小蔣工作累不累,隻會讓小蔣打錢,小蔣供父母吃穿,自己隻能用母親淘汰的舊手機。

小蔣遇難後,全家人去小蔣的公司鬧事,要求公司賠償幾十萬,正好夠支付小蔣弟弟一套房的首付。

雖然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一個“她”,我們也能知道,這麼懂事的小蔣,肯定是個女孩。

“二十幾歲還沒有自己的房間,我覺得很丢人”

她生前在微網誌上寫道:“我時常自欺欺人說不被愛也沒關系,其實内心還是渴望被愛,實不相瞞,我一直想當那種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就可以被愛的垃圾。”

敏感的人更能感覺“自己不被愛”這件事,但她還是無法逃離父母的壓榨,把自己辛苦賺的錢供父母享樂,給被偏愛的弟弟生活費和學費,工作三年月入過萬,最後的積蓄隻剩三千多。

她清楚地知道親情對她而言真的隻有負擔,但最後也沒有像她在微網誌立下的宣言那樣,做個薄情寡義的壞女人。

她有直面死亡的決心,卻沒有薄情寡義的勇氣。

@超可愛小鬼:

“上大學後,房間被弟弟占住,家裡就沒有自己的房間了。

疫情期間在家上網課,隻能睡沙發,白天有客人來就把被子搬到房間裡去。

沙發又短又窄,睡得很不舒服,我的書和行李也沒有容身之處,在沙發的角落堆放着。

委屈的情緒就這樣一點點累積,直至爆發,我又哭又鬧,和家人大吵了一頓,得到的隻有‘不懂事’‘太計較’的責罵,他們沒想過弟弟為什麼不争不搶,因為他不需要去計較,就能得到一切。

“這麼點小事有必要那麼委屈還大吵大鬧嗎?”

“二十幾歲還沒有自己的房間,我覺得很丢人”

争取無果後感覺自己就像賴在家裡的乞丐,而且沒法和身邊人訴苦,很丢人,誰家過年睡沙發啊。

後來我媽得了癌症,跟我打電話說希望我早點回家,經常催。

我知道,她隻是想找個人陪她做手術照顧她而已,家裡那兩個男的都不管她。”

在生活組搜關鍵詞“房間”,能看到形形色色的“流浪女孩”。

因為想住哥哥的大房間被父母訓的,最後被父母罵到下跪磕頭道歉;父母買了300平的新房,沒有規劃自己的房間,因為是給弟弟準備的婚房。

和房間帖的樓主不同,這些女孩獲得的都是一邊倒的同情和鼓勵,因為她們隐忍,符合“完美受害者”形象。

一旦女孩們用強勢武裝自己,就會像“房間帖”的樓主那樣,收獲的罵聲蓋過同情。

02

“小孩子不依賴父母,不向父母撒嬌,本質上是對父母失望。”

@畫畫的貝貝:

“小時候家庭情況不是很好,父母長年在外地打工,隻有年邁的奶奶在家照料我們姐弟倆的日常起居。”

那時候每天都要走半小時路程去學校,小時候也不懂得打傘,被太陽曬得黝黑油亮,還遭到了男生們的嘲笑,給我起外号“黑煤”。

每次看到班上長得白皙漂亮的女生,總是不敢主動和别人交朋友,長大後明白了那叫自卑。

“二十幾歲還沒有自己的房間,我覺得很丢人”

弟弟上國小後,我擁有了人生第一台自行車,爸爸告訴我,記得每天叫弟弟起床,載他去學校。

有次放學回家,看到門口裝了牛奶箱,送牛奶的人剛走,我看着奶箱裡還凝着水珠的玻璃瓶子,咽了口水,我媽徑直走過來把牛奶瓶子拿走,嘴裡還嚷嚷着我弟這個小鬼又跑哪裡去了。

我跟媽媽說我也想訂牛奶,這是我第一次向父母提出“奢侈”的願望,小心翼翼而忐忑。

我媽頓時提高了音量,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抱怨:“弟弟還在長身體,你這個做姐姐的能不能懂點事,什麼的都要争,我供你讀書吃穿還不夠好嗎!”

也不知道哭了多久,淚水順着臉頰流到了心口,把那團燃着的火澆滅了。我不再開口向父母撒嬌,不去和弟弟争寵。

如他們所願,我變成了一個安分守己的女兒,循規蹈矩地過着我的人生,成年後就自己打工掙生活費。

“二十幾歲還沒有自己的房間,我覺得很丢人”

“小孩子不依賴父母,不向父母撒嬌,本質上是對父母失望。"

幸運的是我在大學期間認識了我現在的丈夫,他的家庭健康美滿,能給我提供穩定的情緒價值,他父母對我也視如己出。

畢業後我們順理成章就領證了,他們家不介意我沒有給房子和婚禮任何經濟上的支援,這時我爸媽找上門,開口就要30萬彩禮。

我跟老公說自己每個月會還他們贍養費,你一分錢也不要給他們。爸媽惱羞成怒地威脅我,不給彩禮他們就不參加我的婚禮,讓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個不孝女。

最後,婚禮隻有我們的朋友和男朋友父母,大家聚在一起吃飯喝點酒,簡單而溫馨,對我來說是完美的婚禮。

親戚們都無法了解,一直文靜乖巧的我為什麼突然變得冷血無情,用血濃于水的一套理論說服我去道歉、服軟。

隻有我知道在扭曲中長大的滋味,被搶走牛奶的那個下午,我已經單方面決定不再是他們的女兒了。”

磨滅一個人靈魂的,不是來自他人的謾罵與指責,而是痛苦和愧疚無限循環帶來的内耗。

“二十幾歲還沒有自己的房間,我覺得很丢人”

@羅勒:

“每次給國中的弟弟剝蝦的母親,今天等着别人給她剝,我全程沒理。

親親兒子上學去了,隻有我們三個人吃飯,我和我爸吃蝦,她一直在等着,我看出來了她的意思,但還是吃自己的。

她忍不住開口問怎麼沒人管她,我說哎平時給你兒子剝蝦不是嗖嗖的很快嗎,怎麼自己這裡就不給剝了呢,xxx(弟)趕緊回來表現一下。

我媽隻能幹瞪着我,敢怒不敢言,什麼都沒說。再有下次我還敢(調皮)”

03

人們總說“父母是無條件愛孩子的”,但實際上,孩子也是無條件愛父母的,而且孩子無法選擇父母,是以無法拒絕來自父母以愛之名的傷害。

身邊很多女生都陷入過“好女孩”困境,無論是在家庭還是戀愛關系中,陷入兩難境地時,總是會優先犧牲自己的感受,仿佛隻有表現得隐忍、懂事,才有被愛的資格。

她們不是天生道德感比較強,而是因為社會給女生制定的道德枷鎖更多,讓女生更容易陷入自我檢討和愧疚感中。

前面幾個故事中的她們,并沒有因為懂事得到更多的寵愛,反而當她們奮起抗争時,沒有人關心背後的原因,而是先質疑她:“至于嗎?”

不被偏愛的女生,長大後在親密關系裡會表現得更扭捏,

《破産姐妹》裡,Max有句台詞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二十幾歲還沒有自己的房間,我覺得很丢人”

因為自己從來不是被偏愛的一方,是以沒有底氣表達自己想要被愛的需求。

什麼都藏在心裡,期待着對方能主動發現,結果往往是熱情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耗盡。

大方、誠實地表達自己的欲望并不羞恥,如果驗證了自己是不被偏愛的一方,那就立即對這段關系說“不”。

一味地忍讓,對生病的親密關系,是麻藥,而非解藥。

及時止損,對糟糕的原生家庭和不适合的親密關系,都是最好的脫身之計。

玮玮說:“在網上刷到一個視訊,奶奶以十塊錢的價格把小女孩養了兩年的小狗賣掉了,小女孩撕心裂肺追着狗一路奔跑又無能為力。

這個視訊勾起太多人小時候記憶,“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大人們似乎稍微動動手指,就能輕而易舉摧毀我們小時候建構的精神世界,關鍵是他們不以為意。

小時候有次我媽自己重裝電腦意外把我打了很久的仙劍奇俠傳删掉了,存檔全沒了,我當時覺得自己世界崩塌了活着好像都沒意義了,哭了一晚上。

還好我媽比較開明,不停給我道歉,給我請了幾天假讓我不用去上學。我媽的這種态度似乎稀釋了我的一些悲傷。

其實你無法了解小朋友的世界雖然簡單但他們又投射了多少執念進去,去保護好他們的純粹,善莫大焉。”

“二十幾歲還沒有自己的房間,我覺得很丢人”

封面 /《人間失格》

插圖 /《耀眼》《人間失格》

文 / Owl

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