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切緬懷不曾謀面的溫濤先生

文 | 崔方春

我這個文學新兵,與溫濤先生不曾謀面未曾相識,但卻有一次記憶尤深的交往。故事發生在我初涉文學創作,初進山東金融文學大門,初入核心創作微信群體的2019年夏天。

一日清晨,睡眼惺忪的我習慣性地打開《山東金融文學》公衆号,貪婪地讀着當天的美文佳作。瞬間,一篇兩三千字題為《瞎子》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此作,結構清晰,文筆老辣,語言樸實,故事感人,令人愛不移眼。在反複閱讀欣賞的同時,我發現《瞎子》這個标題好似觸犯了行文禁忌用語,與有關規定不符。随在群内發帖,提請編委會複審把關。賈善耕主任、林毅秘書長很快複帖,并随即撤下了《瞎子》一文。文章一出,特别是撤稿動作在微信群裡引起了文友的廣泛關注和積極讨論。

我與溫濤先生倆人心地友善,态度謙和,你來我往探讨了一番,直至找到相關規定帖進群裡,并互相發圖握手再見。這是我們之間的第一次網上見面與隔空對話,也是我了解和認識溫先生的開始。從那天起,我逐漸知道,他是齊魯晚報的大牌記者,是齊魯壹點《老溫随筆》個人号、公衆号《老溫不老》的主人,還是中國金融作協山東創作中心的知心朋友。曾多次出席山東創作中心的重要會議和采風活動,為廣大文友講解文學知識,傳授創作經驗,讓不少人受益匪淺。還寫得一手好毛筆字,深得大家的尊重和愛戴。

深切緬懷不曾謀面的溫濤先生

從那時起,溫先生的形象在我心裡紮了根。他的壹點号、公衆号進入我的重點關注,他的精彩美文成了我每每必讀的精神食糧。特别是他圍繞每個農曆節氣所寫的系列短文《庚子雜記》,更是深深吸引着我,成為我的“半月期盼”。然而,後來的幾篇文章卻讓我隐隐生憂,感覺他好像病了并且病的不輕。在與文友的交談中,證明了我的判斷。在沒有電話号碼,未互加微信的情況下,我隻能在他的公衆号一次次留言,送上了我的祝福和祈禱,期盼他保重身體、早日康複。但溫先生還是于2021年農曆正月初五(2月16日)永遠離開了我們。

次日淩晨,《山東金融文學》公衆号釋出了溫先生去世的消息,廣大文友悲恸不已,紛紛撰寫詩文祭奠悼念。同日,山東創作中心在《山東金融文學》公衆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刊發專輯,深切哀悼緬懷溫先生。我亦作詩一首《天堂容您金身》,深表了自己的悲痛之情,回憶了我倆的隔空對話,以及未能與他見面的遺憾。在溫先生去世周年之際,我再以此作寄托自己的哀思:

天堂容您金身

不曾謀面老溫,群裡見面甚親。

文題引發争論,至今印象頗深。

廿四節氣文章,篇篇不拉思沉。

爾後時常關注,遺憾未見侬君。

文學藝術溝通,系翁學習根本。

暮想一日相會,切磋交流會心。

今朝突降噩耗,讓我悲痛濕襟。

好人一路走好,天堂容您金身。

溫濤先生千古!

深切緬懷不曾謀面的溫濤先生

作者簡介:崔方春,山東青州人,從事銀行工作41年,退休職工。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已發表詩歌散文數篇,出版長篇傳記《往事記憶》。齊魯晚報青未了副刊簽約作者。

壹點号山東金融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