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失去女人的男人真那麼痛苦?

作者:勞月夜聊
失去女人的男人真那麼痛苦?

每年年初,是電影界熱熱鬧鬧的頒獎季。盡管今年疫情不斷,新片頻頻跳檔改檔,但各種各樣的電影獎照樣緊鑼密鼓登場。在這個頒獎季的諸多熱門影片中,有一部日本影片引人注目。這就是前幾天剛獲得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改編劇本4項提名的《駕駛我的車》。同時,它還獲得第79屆金球獎最佳非英語片獎和去年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以及一大堆各類電影獎項。大有和兩年前的南韓電影《寄生蟲》一較高下的味道。

失去女人的男人真那麼痛苦?

這麼炙手可熱的片子,我可不會錯過。于是,想盡辦法找來看。這是日本導演濱口龍介根據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同名短篇小說改編拍攝的。

舞台劇演員兼導演家福意外目擊了劇作家妻子音的外遇。但他選擇了回避,始終不願意與妻子溝通。結果,音不幸因腦溢血去世。

兩年後,家福受邀來到廣島,導演契诃夫的劇作《萬尼亞舅舅》。在那裡,他遇見了兩個最終打動他的人。一個是邀請方為他安排的沉默寡言的女司機渡利,一個是妻子的外遇情人高槻。

失去女人的男人真那麼痛苦?

渡利出生在北海道,和家福的女兒同歲。她從國中開始就學開車,每天接送在劄幌夜總會工作的母親。因為母親要在車上睡覺,吵醒她要被揍,是以渡利的車開得又快又穩。高槻是個年輕有為的演員,曾經在音編劇的戲裡演過主角,這次意外來到廣島,飾演劇中的萬尼亞舅舅。

在排練的過程中,家福發現,高槻确實非常仰慕和愛戀他的妻子音,但是音卻并不愛高槻,隻是把他當作一個激發靈感的工具。音習慣于做愛之後講述自己的創作靈感故事。高槻是她講述故事的對象之一。高槻的一句話點醒了家福:如果真的想觀察一個人,那麼唯一的選擇就是,正視并深入地看待自己。家福意識到,他可能誤會了妻子。

失去女人的男人真那麼痛苦?

于是,在去北海道的車上,家福對自己進行了深深的檢討,坦承是自己的回避害死了妻子。渡利也告訴家福,當年泥石流壓塌家裡房子時,她因為恨母親,沒有及時把她救出來,聽任她死在瓦礫之下。一個失去妻子的丈夫和一個失去母親的女兒,在北海道的廢墟上得到了救贖。

這個故事來源于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中的兩個短篇。家福、高槻、渡利的故事來自《駕駛我的車》,而做愛以後講故事的橋段則來自《山魯佐德》(對,就是那個《一千零一夜》裡講故事的山魯佐德)。然後,導演濱口龍介又從小說《駕駛我的車》裡說到一句演出《萬尼亞舅舅》,拉扯出一個完整的排練并演出《萬尼亞舅舅》的情節。可以這麼說,電影來自于小說,但已經完全超出小說的原意,成為一部成年人之間感情猜忌與省悟的作品。

失去女人的男人真那麼痛苦?

濱口龍介在《駕駛我的車》中做了兩個很有意思的嘗試:一是用排練《萬尼亞舅舅》的過程,來映射演員們的心态變化。戲中戲的套疊使人物的内心得到更清晰的外化。二是充分使用聲音手段塑造人物。音給丈夫錄了一盒《萬尼亞舅舅》的台詞錄音,讓他在路上不斷熟悉劇情。音去世後,家福一直在車裡聽這盒錄音帶,仿佛妻子就在身邊。飾演索尼娅的南韓聾啞女孩李永娥則用啞語表演,顯示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加上劇組裡各國語言的對話,讓人看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隔閡。

失去女人的男人真那麼痛苦?

我很喜歡戲劇,是以覺得戲中戲的方式和聲音手段的運用非常有意思,使影片擺脫了短篇小說的單薄,而更豐富、厚重。但是,具體到這部《駕駛我的車》,卻顯然用錯了地方。

首先是這種各自用一種語言演出的話劇根本行不通。話劇是語言藝術,表情和形體服務于台詞表演。日語、英語、中文、菲律賓語甚至啞語同台演出,顯然是不可能的。聽不懂對方的話語,如何能實作交流?這顯然是導演濱口龍介臆想出來的夢境。

失去女人的男人真那麼痛苦?

其次是電影所展示的《萬尼亞舅舅》片段與契诃夫原著的精神相距太遠。幸好5個多月前我剛看過英國倫敦西區劇院演出的戲劇電影《萬尼亞舅舅》,又重溫了契诃夫的劇本,對這部舞台名作有些了解。劇中萬尼亞的悲劇是對姐夫謝列勃裡雅科夫和他的新妻子葉蓮娜的失望,索尼娅則是一個相信未來的純真平凡的天使一般的姑娘。這兩個人物以及劇中的其他人物完全與《駕駛我的車》裡要講述的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猜忌以及諒解風馬牛不相及。尤其是電影最後舞台上演出的《萬尼亞舅舅》結局,令人啼笑皆非。索尼娅是萬尼亞的外甥女,怎麼可能既像母親又像妻子這樣摟抱着萬尼亞的頭,用啞語比劃出那段著名的獨白呢?

失去女人的男人真那麼痛苦?

最後,更重要的是,《駕駛我的車》流露出來的失去女人的男人的痛苦,實在不可思議。家福熱愛自己的妻子。親眼目睹妻子的外遇之後,既不敢相信,又不敢溝通,在外面遊蕩到深夜才回家,錯過了搶救妻子的最佳時間。之後他沉溺在妻子的聲音裡不能自拔,也不敢再飾演萬尼亞舅舅,見到高槻以後又想尋找真相,不料被高槻一句話怼回來了。得知真相以後,他愧悔不及,淚流滿面。但是我始終無法認同這樣的情感。且不論做愛後講述創作靈感故事這樣的奇葩習慣是否合理,但認可和同情這樣一個随便和人上床的女人,實在不能接受。

失去女人的男人真那麼痛苦?

村上春樹這本《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收錄了他的7個短篇。中文譯者林少華在譯後序裡寫道:書名雖然直譯為“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但通讀之下,覺得“失去女人的男人們”在内容上與之更為接近。“沒有女人”意味着可能一開始就沒有,但書中的男人并非如此。7個短篇,寫的都是女人的各種消失,而失去女人的男人則是各種痛苦、不堪、忏悔,最後甚至走向死亡。這樣的情感,可能有些人喜歡,但我卻不以為然。

失去女人的男人真那麼痛苦?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男人和女人既互相需要,也互相不需要,具體隻能因人而異。少不了女人的男人是有,但不需要女人的男人也有。像家福那樣失去了妻子就痛苦得不行的人,隻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他的痛苦我以為不值得一提。

不要迷信奧斯卡、戛納、金球獎。他們捧到天上的,未必就是精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