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茂名信宜:探索生态治水新模式 萬裡碧道惠民生

作者:南方plus用戶端
茂名信宜:探索生态治水新模式 萬裡碧道惠民生

近年來,信宜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突出系統治理、流域統籌,把中小河流治理與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打造萬裡碧道等有機結合,開啟生态治河新模式,促進中小河流治理向科學、規範、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面貌煥然一新的河岸成為群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同時,也為信宜市帶來了巨大的防洪、生态、經濟等效益,初步實作了“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目标,提升了市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紮實推進中小河流治理項目

為最大限度保持原生态,信宜市以“一河一策”規劃實施中小河流治理,主要采取河道疏浚、岸坡整治、生态磚生态護坡等措施,擴大行洪斷面,提高河道整體防洪能力。同時,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在充分考慮防洪、排洪能力的基礎上,在河道沿線建設了一批護岸綠道、景觀長廊、黨建廣場等休閑文體設施,既為河道治理美化增添色彩,又為廣大群衆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廣大群衆對此贊不絕口。

茂名信宜:探索生态治水新模式 萬裡碧道惠民生

如:貴子河在治理前河道淤積嚴重,行洪能力差,河岸雜草叢生,一片荒蕪。經過一年的治理,貴子河完成清淤疏浚6公裡,建成河堤護岸7.5公裡,建立生态綠植2.3公裡,建成一條長約2.5公裡、寬3米,配套護欄、路燈、綠化等設施的綠道,真正實作了美麗大變身。

據悉,信宜市中小河流治理項目(二期)共37宗,涉及河流21條。截至目前,信宜市累計投入資金6.5億多元,完成治理項目24宗,治理河道約281.3公裡。

▎持續深化實施“河長制”工作

確定河長全覆寫。實施“河長制”工作後,信宜市迅速建立起三級河長管理體系,将各級河長名單明确到各條河流和各宗水庫,将責任傳導到治理末梢,切實壓實各級河長責任。對在冊河長名單實行動态管理,及時調整更新河長名單,確定巡河治河工作不“斷檔”。目前,信宜市市、鎮(街道)、村(社群)三級共設河長624名,實作了河道河長全覆寫。

茂名信宜:探索生态治水新模式 萬裡碧道惠民生

堅持河長巡河治河常态化。建立健全河長巡河等配套制度,各級河長按要求開展線上線下巡河護河工作,加強河道日常監管,確定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做到守水有責、守水盡責。一年來,各級河長累計巡河27817次,發現并整改問題5212個,整改率為100%,實作了河長巡河治河常态化,有效鞏固河流治理成果。

▎創新環境治理智慧模式

信宜市堅持科學、系統、流域治理的治水思路,統籌建立“治污水、保供水、防澇水、美好水”聯治工作機制。一方面深化與環境科研機構合作。與省内科研水準頂尖的中山大學環境學院、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進行深度合作,制定轄區内四大流域水生态環境三年系統整治實施方案,搭建水污染防治智慧化平台,強化“源—網—廠—河—流域”水環境資訊化管理和動态化管控力度,完善水環境品質的實時監測、污染超标警告預警及污染溯源等長效機制,提高精準治污能力。近一年,已在鑒江流域安裝分布式線上監測裝置23套,正在建設2個小型自動監測站。

茂名信宜:探索生态治水新模式 萬裡碧道惠民生

同時,推進水電站生态流量核定和洩放設施改造。對小水電站安裝生态流量監測監控裝置,目前,共有61宗小水電站安裝了生态流量監測監控裝置,其中“十三五”期間增效擴容和綠色小水電共7宗的監控監測裝置已直接與省監控平台連結。

此外,持續加強對各級斷面的監測力度。對4個國考斷面、23個鑒江幹流重點監控斷面、19個鑒江重點入河口實行每周監測一次,37個全市主要河流重點監控斷面每月監測1次。投入200多萬元在鑒江安裝了3套曝氧裝置,解決了鑒江溶解氧偏低問題。

▎高品質建設萬裡碧道

目前,對河流的治理和規劃已不僅僅限于防洪行洪功效,信宜市圍繞生态文明建設新思路,着力将市内主要河道流域打造成集防洪排洪、生态修複、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多功能“生态廊道”。信宜市巧借萬裡碧道建設的東風,在規劃和建設過程中有機融合河流環境治理,把碧道建設和河道治理通盤考慮,同步推進。2020年年初,一期“錦江畫廊”碧道高标準建成并投入營運。

茂名信宜:探索生态治水新模式 萬裡碧道惠民生

“錦江畫廊”以鑒江河上遊的錦江河和西江河為主線,以“水安全、水生态、水美麗”為底色,統籌沿線的山地、林田、湖草等各種生态要素,打造成“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有力推動了沿線河庫綜合治理。随着該碧道的建成投運,往日河水渾濁、河岸荒蕪等景象已不見蹤影,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水流潺潺、清澈見底,兩岸花繁葉茂、景美如畫的嶄新風貌。

此外,二期“西江畫廊”碧道和三期“山水畫廊”碧道已完成路面建設及總綠化裡程44公裡。萬裡碧道建設助力河流治理成效顯著,後勁十足。

【撰文】邱茜

【通訊員】 陳飛虎 高幹

【作者】 邱茜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