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登雨花台原文_翻譯及賞析

生平四十老柴荊,此日麻鞋拜故京。誰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園陵!牛羊踐履多新草,冠蓋雍容半舊卿。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風日夜起江生。——明代·魏禧《登雨花台》

登雨花台

生平四十老柴荊,此日麻鞋拜故京。

誰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園陵!

牛羊踐履多新草,冠蓋雍容半舊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風日夜起江生。 景點 ,登樓 ,抒情愛國

譯文及注釋

鑒賞

雨花台是坐落在南京城南的一處名勝,登高遠眺,諸景諸色,盡收眼底。南京曾是明代建國之初的都城,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墓就在南京鐘山之上;南明福王朝廷也曾建都于此。詩人登上雨花台,舉目四望,不禁感歎萬分。開頭兩句不禁點名了詩人的布衣身份,而且還隐含着一股豪氣。魏禧在明亡之後,絕意仕進。清統治者為籠絡文士,曾诏舉博學鴻詞,他拒絕應試,是以年至四十,仍甘心老于茅屋。“麻鞋”乃鄉間野老所穿,杜甫曾以“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的詩句表示對唐王朝的耿耿忠心。在山河破碎、江山易主的時刻,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達了更為深沉濃重的情感。

三、四兩句詩人心頭的怒火陡然升起,詩人發出了激憤的責問:究竟誰是國家滅亡的罪魁禍首?表現了詩人對禍國殃民者的仇恨和對曆史的反思。“全破碎”的“全”字含義深刻。金瓯破碎,竟然無一可以幸免,而且是在極為短暫的時間内遭到了迅速覆滅的命運。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之後,閹黨餘孽馬士英等把持了朝政,不積極備戰,以圖恢複,反而倒行逆施,大興土木,恣意荒淫,遂使山河全部為清所有。戰火遍地,四處瘡痍,甚至明朝開國皇帝的陵墓也難逃厄運。這實在是令人難以容忍的奇恥大辱,詩人用“可堪翦伐到園陵”表達了痛心疾首的義憤之情。其中有對斷送國家者的鞭撻,也有對異族入侵者的控訴。

五、六兩句詩人内心的怒火轉化為憎惡怨恨,進而使全詩的内蘊更加深邃和豐富。“牛羊踐履”既是實寫眼前景,又是對異族侵略者的微妙譏諷。作為剛從遊牧部族進入關内的清人,牛羊的踐踏錦繡江山,就如同他們的鐵蹄在蹂躏著大江南北。“多新草”三字含義深長,形象地描繪出了被牛羊踐踏的田園一片荒蕪,隻有野草時時更新的景況,黎民百姓的悲慘處境也就可想而知了。與此相對的卻是雍容華貴的官府車蓋,前呼後擁,招搖過市。更令人觸目驚心者還是“半舊卿”三字,那些曾在明朝為官為宦的權貴們,在異族入侵著面前卑躬屈膝,側姿求媚,腰身又變成了當朝的新貴。他們毫無民族氣節,不顧國家生死危亡,隻知追求個人安樂,不正是這些民族敗類葬送了明代的江山嗎?這就與上一聯“誰使山河全破碎”緊緊呼應起來。“冠蓋雍容”與詩人“柴荊”“麻鞋”的身份相映襯,表露出“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之意,詩人強烈的民族氣節也就愈加分明。“多新草”與“半舊卿”,一新一舊,新草遮蓋的是舊日山河,舊卿卻扮演了新貴的角色。由此不難見出詩人錘字煉句之功。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1663年(康熙二年),據明亡已二十年。作為長期隐居故鄉的遺民詩人,魏禧四十歲時來到舊京南京,登上今中華門外的雨花台,仍感慨萬千,寫下這首七律。

魏禧(1624年3月2日~1680年11月17日)明末清初散文家,與汪琬、侯方域并稱清初散文三大家,與兄際瑞、弟禮合稱甯都三魏,三魏兄弟與彭士望、林時益、李騰蛟、嶽維屏、彭任等合稱易堂九子。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齋。江西甯都人,明末諸生,明亡隐居翠微峰勺庭,人稱勺庭先生。後出遊江南,以文會友,傳播其明道理、識時務、重廉恥、畏名義的學說,結納賢豪,以圖恢複。他的文章多頌揚民族氣節人事,表現出濃烈的民族意識。還善于評論古人的業迹,對古人的是非曲直、成敗得失都有一定的見解,著有《魏叔子文集》。

魏禧

魏禧(1624年3月2日~1680年11月17日)明末清初散文家,與汪琬、侯方域并稱清初散文三大家,與兄際瑞、弟禮合稱甯都三魏,三魏兄弟與彭士望、林時益、李騰蛟、嶽維屏、彭任等合稱易堂九子。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齋。江西甯都人,明末諸生,明亡隐居翠微峰勺庭,人稱勺庭先生。後出遊江南,以文會友,傳播其明道理、識時務、重廉恥、畏名義的學說,結納賢豪,以圖恢複。他的文章多頌揚民族氣節人事,表現出濃烈的民族意識。還善于評論古人的業迹,對古人的是非曲直、成敗得失都有一定的見解,著有《魏叔子文集》。► 2篇詩文

生平四十老柴荊,此日麻鞋拜故京。誰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園陵!牛羊踐履多新草,冠蓋雍容半舊卿。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風日夜起江生。——明代·魏禧《登雨花台》

明代:魏禧

生平四十老柴荊,此日麻鞋拜故京。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風日夜起江生。 景點 ,登樓 ,抒情 ,愛國 天台鄰四明,華頂高百越。門标赤城霞,樓栖滄島月。憑高登遠覽,直下見溟渤。雲垂大鵬翻,波動巨鳌沒。風潮争洶湧,神怪何翕忽。觀奇蹟無倪,好道心不歇。攀條摘朱實,服藥煉金骨。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唐代·李白《天台曉望》

天台曉望

唐代:李白

天台鄰四明,華頂高百越。

門标赤城霞,樓栖滄島月。

憑高登遠覽,直下見溟渤。

雲垂大鵬翻,波動巨鳌沒。

風潮争洶湧,神怪何翕忽。

觀奇蹟無倪,好道心不歇。

攀條摘朱實,服藥煉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友情 ,景點 柳邊飛鞚,露濕征衣重。宿鹭窺沙孤影動,應有魚蝦入夢。一川淡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宋代·辛棄疾《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

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

柳邊飛鞚,露濕征衣重。宿鹭窺沙孤影動,應有魚蝦入夢。

一川淡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 景點 ,寫景 ,寫人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