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寒梅花美詩五首賞讀,雨後春寒冽,窗下有梅花

春寒梅花五首:梅花欲開隔窗語,雨聲一夜春寒多

一年什麼時候最冷?不同地方的人答案不同,但是長江中下遊以及江南地區,最冷的時段不是冬天,而是早春。

此時是冬春換季之時,南北氣流拉鋸交彙,看起來溫度仿佛比晚冬要高,但實際空氣濕度增大,時有春雪冷雨。這種冷冽料峭之感更甚于晚冬。甚至很多熬過冬天的人,在早春卻開始凍手凍腳。

植物也是一樣,很多植物耐過了冰雪寒冬,卻枯萎在春寒裡,那是因為這種低溫加上連綿春雨的浸泡,很容易讓植物的根部窒息腐爛,那是植物的凍傷。

早春一方面給人帶來希望,因為溫暖會漸次到來,早春也有切實的寒冷,那種寒冷在江南和長江中下遊地區,是穿着棉襖,也能感受的冰水一樣的冷,讓人活力下降,心情低迷。

梅花,卻在早春盛放。無論是春雨還是春雪,無論春晴還是春寒,梅花的盛花期就在早春,是春寒裡最靓麗的美,美得讓人歡喜又心疼,美得讓人感慨萬千。

春寒梅花美詩五首賞讀,雨後春寒冽,窗下有梅花

“雨後春寒冽,山前夕照斜。

身猶尋壘燕,聲雜宿林鴉。

過嶺尚千裡,隔村能幾家。

毋嫌茅店惡,窗下有梅花。”宋 · 李曾伯《過衡陽晚宿》

一場早春的雨,和晚冬的寒雨并沒有多大差別,甚至因為空氣濕潤,而更冷。

是以常有春寒料峭冷冽的說法。那一種仿佛帶着刀子一樣的寒氣,缭繞在空氣中,讓你不能停止走路。因為一停下來,身上的熱量反而喪失更快。

這個時候趕路的人,希望早點到達驿站,泡個腳,喝口酒。

但是在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地方行走,隻能向前。早春出行的人是沒有退路的,這不是回鄉,這是新年的外出謀生,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春天的斜陽也不暖和,因為太陽下山,意味着墜入又冷又濕的暗夜。

李曾伯走在湖南衡陽的山路上,此時饑渴困乏,他覺得自己像一隻急于找到窩的燕子,但顯然,那窩不是家,是還有好長距離的山中驿站。

一路上枯藤老樹昏鴉,早春和秋冬并沒有太大的差別,氣溫低,草木發芽然而僅僅隻是發芽。

這連綿不斷的山嶺,想想都讓人絕望,就算是翻過了山嶺,還有千裡的路等着。

隻是現在要找到投宿的地方,還需要不停地走,一座山裡并沒有幾戶人家,等到有個投宿的荒村茅店時,已經夜深了。

春寒梅花美詩五首賞讀,雨後春寒冽,窗下有梅花

已經夜深了,雨後潮濕的衣裳,汗透又冷了的内衣,小茅舍的飯菜如此簡陋,簡直讓人提不起精神來,然而走進簡單的房間,當燈光打在破陋的窗戶上,他忽然興奮起來。

因為那寒窗之外,是雨後一樹山野梅花,正在春寒中怒放。

山野梅花,絕對不是城市裡姹紫嫣紅那種紅梅,無論野梅花還是果梅,都是白色或者粉白色,在暗夜裡,微光的照耀下,一樹春美。

苦寒的旅途,因為這樣一樹梅花,忽然憂傷和郁悶都被安撫了。人在行走,還覺得春冷,可是梅花紮根在此,風霜雪雨,何等清麗,花樹沒有自由,花不如人,可是人太多思敏感,人不如花啊。

又或者這就是命運的昭示,讓我在最沮喪的時候,看到最美最耐寒的花開。

那花香沖淡了人的沉悶疲乏和抑郁。梅花香自苦寒來。

我相信,詩人一定此時有着身世和境遇的共鳴,但梅花成為他提振心氣的坐标。

多年以後,李商隐回憶自己少年的山路倍感悲怆,因為春寒的夜晚,空庭一樹花,那麼 李曾伯多年以後會如何看待這樹給了他無限安慰的梅花呢?

但至少,他在艱辛的山路旅程中,是這樣凄美的歡喜過的呀,讓他暫時忘記身上的冷,腳下的泡,簡陋旅館裡不暖的木闆,沒有月亮隻有梅花的破窗。

春寒梅花美詩五首賞讀,雨後春寒冽,窗下有梅花

“已覺朝來退裌衣,日光風力軟如癡。

倩誰留許春寒著,更放梅花住少時。”南宋 · 楊萬裡《春暖郡圃散策三首 其一 》

楊萬裡是個奇人,他有一個非常曠達的父親,父親愛研究易經,母親去世後,貧寒的父親供他讀書,教會他不普通的做人看世界的方式,這讓楊萬裡一生受用不盡,也鑄就了他詩詞裡的奇,這個奇,就是特殊的明麗感。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有蜻蜓立上頭。

比如寫落花,人們都悲,他卻說落下的荷花像船,可以遊遍水中天。

他總有将人們已經習以為常套路化的東西,翻出新意來,但是這又不是刻意的逞才,是他本來就是這麼想的。

比如春寒和梅花,通常梅花也愛春天,否則盛花期不會在早春時候。溫暖的早春陽光,可以三兩天催開漫山遍野的梅花,到達梅花最絢爛鼎盛的時候。

但是這個時候,也是梅花邊開邊落,花開如雪也落花如雪的時段。

很多人說起春寒,就是春寒催着梅花謝。也對,梅花在盛花期是不耐風雨的,一場春雨春風就會凋零。

但是楊萬裡寫春寒梅花,高和奇在哪一處呢?

他說,早上感覺很溫暖,連夾衣都覺得熱了,太陽和春風暖暖的,人就像喝醉了一樣。這是典型的暖冬加暖春,沒準溫度高達20來度。梅花在這樣的氣溫裡,一兩天就會開謝。

楊萬裡說,不能這麼熱啊,讓什麼告訴春天,留住些春寒,這樣梅花就可以多開些時候啊。

我笑了起來。

可憐的楊萬裡,可憐的梅花。楊萬裡正是清苦的童年和優質的教育,這個教育不是應試教育,是他父親高瞻的培養孩子的智商和毅力,是以楊萬裡一生像梅花一樣清正,堅韌,爽朗卻又樂觀。

他這裡談到梅花要點春寒,也是事實,低溫可以使梅花花期延長。

但是這不是說他自己嗎?在一片阿谀奉承造出太平富貴氣的朝堂,楊萬裡是非常冷峻清醒的。

他甚至覺得這種官場氛圍不适合自己。但是最終他堅持住了。他用他的廉潔,以身作則,培養了很多人才。作為高官,他不缺錢和賺錢的門路,正經路子都可以賺到錢,但是他捐了。

死的時候,家中有金腰帶的朝服,但是貧無他物。他是可以封神的人。

是以楊萬裡的這首春寒梅花,讓人回味他的一生。

春寒梅花美詩五首賞讀,雨後春寒冽,窗下有梅花

“草色青青沒燒瘢,遊人未敢踏春寒。

梅花吐盡溪頭雪,隻有沙鷗獨自看。”南宋 · 釋元肇《春寒 》

早春時節是梅花的盛花期,但也是冬春交接的寒冷,使人卻步。

都說梅花好,實際專門賞梅的人從古到今趕不上二月看桃花,三月踏青的人多。

這是天氣和季節的限制,但是正是耐寒,冬春開花,早花早果,梅花在中國人心中更注重的是精神意義上的存在。

但是總有人,有這樣那樣的緣分,得以邂逅早春的梅花花海,領略那種獨特的花雪芬芳。

比如農民,比如不得不行在山野的旅人,比如一生住在山林的僧人。

他們看到的野外梅花比觀賞梅花更大氣,那是野梅和果梅盛開,更加天然。

又是一年早春,靠近河流的田野土地,春風吹又生,無邊細草掩蓋了冬天燒荒的痕迹。

這樣的早春,因為天氣寒冷,來到山野郊區的人不多。

這裡的梅花,一望無際,在溪水邊成片開放,那種清幽之美,宛如仙樹仙境。

隻有水中的沙鷗擡起頭,一動不動看着梅花林,它是欣賞還是發呆呢?然而那姿态,就已經夠優美了。

當然這裡還有一雙眼睛,就是作為僧人的他。

沙鷗未必是真看梅花,但是這幽麗的山谷美色倒是完全落在他的心中和眼裡了。

修行者的寂寞,或者隻有自然的美景可以填補并升華吧,我覺得他就差淩空一展,就是最美的仙鶴和鷗鹭,然而他隻是靜靜看着,節制而有禅意。

最美的花是在自然裡,最好的修行也是曆經寒暖,萬般照眼,隻讓心幡微動,如同梅花香氣吧。

春寒梅花美詩五首賞讀,雨後春寒冽,窗下有梅花

“桐琴橫床鶴劍立,人對青山春寂寂。

素衣獨舞東風前,古弦重張彈未得。

罷援惆怅起悲歌,美人皎皎淩江波。

梅花欲開隔窗語,雨聲一夜春寒多。”明 · 張愖《春日有感 》

這是多麼寂寞的年輕人,已經無從知道他是誰,為什麼會在山中。

這裡有桐琴有鶴劍顯示這是一個清高的避世者或者修行者。

他穿着白衣裳在春天裡起舞,想彈奏古琴,卻忽然有所傷感,難道是琴的主人不在,或者是他心生思念?

他忽然唱起了悲哀的歌,唱着那美人在水一方,在水面行走。

但是現實中他是一個人,梅花在春寒裡開放,窗外淅淅春雨,那梅花沐浴在寒冷的春雨裡,仿佛說,我開花來遲,隻是因為外面春寒,風雨多。

當然這首詩可以當意識流來看,一個苦悶的年輕人,失戀,困閉深山,看到琴想到了失去的戀人,看到梅花,想到戀人楚楚的容貌,而他卻沒有辦法和她相見相會。他們的分開是外力的阻攔。

雖然這首詩純是一個失戀男子的意識流,因為怎麼可能有這樣的實景供他消耗?

但是最後那句“梅花欲開隔窗語,雨聲一夜春寒多。”倒是凄美動人。你仿佛看見一樹春雨梅花,開了可憐的花朵,如泣如傷,不勝清怨。

春寒梅花美詩五首賞讀,雨後春寒冽,窗下有梅花

”山路陰陰雪,春寒漠漠苔。

十重香世界,萬樹舊樓台。

驿使經年過,星橋昨夜開。

試燈風不定,催破玉胚胎。“ 曹家達清末至民國 ·《梅花四首 其一 》

這是在正月十四左右開放的梅花。

山路上還有陰沉沉的殘雪,春寒料峭,小的苔藓已經茁生在江南岸邊庭院。

這是靠近城市的郊區一座梅花園林,梅花已經盛開,掩映着已經有年頭的名勝樓台。

這應該類似西湖孤山或者南京梅花山一樣的名勝古迹。

又是一年元宵佳節,這裡夜晚已經張燈結彩,火樹銀花。

正是晚上東風和暖,搖曳燈籠,是以梅花才在半夜就盛開了吧。

有花有燈,雖然春寒,卻又有無盡的春天的氣息。

是春風和燈火喚醒了梅花吧,也是這裡的人氣催開了十裡萬樹的梅花開。

春寒梅花美詩五首賞讀,雨後春寒冽,窗下有梅花

元宵一過春寒盡,梅花燈火送早春。

元宵佳節,也是看梅花的最好時期,你看見過燈月交輝,春寒中的俏麗梅花嗎?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