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稱夜為“宵”,農曆年第一個月圓之夜就是元宵,從古至今,元宵節都很受重視,春節第一大,元宵節就第二大,也是全球漢字文化

作者:周樾

古人稱夜為“宵”,農曆年第一個月圓之夜就是元宵,從古至今,元宵節都很受重視,春節第一大,元宵節就第二大,也是全球漢字文化圈的大日子,生龍活虎喜氣洋洋的,古人也叫這天為上元節,小正月,元夕和燈節。

大家都熟悉元宵節名句“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其實辛老師的上句更進階,“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還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五光十色花千樹,姹紫嫣紅不夜天”,描述的也是元宵節。

連年的疫情打擾了大家過年的節奏,影響了過節的心情,尤其徹底抵制鞭炮的春節,确實天更藍了空氣更幹淨了氧氣更足了,但是也缺少了年節的氛圍和參照物,在這倍思親的日子裡,更顯孤單,不免有點茫然和失落,有點摸不準節日的廣度和深度。

都說喜慶的日子必須吃餃子助興,可是餃子再好也不能頓頓吃。元宵節來了,大半夜看燈拍片回來,理直氣壯把元宵煮一碗,一半白色黑芝麻的,另一半花生的。火候正好,軟糯圓滑,香甜适口,應個景,吃不吃另說。

春晚雖然很賣力氣,看起來還是缺點吸引力,畫地為牢不能遠遊,如果不是大年初四開啟冬奧盛會,這個春節肯定有點乏味。火爆出圈的除了年輕的頂流天才美女愛淩,還有前短滑天才濛主的單口相聲,冬奧比賽在高清進階的追拍鏡頭之下美輪美奂,每個人都不自覺被安利很多冰雪項目專業課,然後躍躍欲試設計一下,來年去哪個山坡滑滑雪哪個山溝滑滑冰,一定是極好的。說不定哪一天人品大爆發,也能擠進冬奧賽場,跟那些名字好聽的名将同台競技。

為什麼要提倡文化自信?

你沒發現現在純外國人都有純中文名嗎?如果他沒有,就證明他還不夠有名。谷愛淩劉少林這種混血運動員咱不算,你看意大利的桑塔納,荷蘭的舒爾婷,南韓的黃大仙,加拿大的金博丁,這中文名字起的,多麼深入淺出朗朗上口~

古人稱夜為“宵”,農曆年第一個月圓之夜就是元宵,從古至今,元宵節都很受重視,春節第一大,元宵節就第二大,也是全球漢字文化
古人稱夜為“宵”,農曆年第一個月圓之夜就是元宵,從古至今,元宵節都很受重視,春節第一大,元宵節就第二大,也是全球漢字文化
古人稱夜為“宵”,農曆年第一個月圓之夜就是元宵,從古至今,元宵節都很受重視,春節第一大,元宵節就第二大,也是全球漢字文化
古人稱夜為“宵”,農曆年第一個月圓之夜就是元宵,從古至今,元宵節都很受重視,春節第一大,元宵節就第二大,也是全球漢字文化
古人稱夜為“宵”,農曆年第一個月圓之夜就是元宵,從古至今,元宵節都很受重視,春節第一大,元宵節就第二大,也是全球漢字文化
古人稱夜為“宵”,農曆年第一個月圓之夜就是元宵,從古至今,元宵節都很受重視,春節第一大,元宵節就第二大,也是全球漢字文化

繼續閱讀